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英精品工程"首演 評話+古琴首次演繹《廣陵散》

馬偉(左)和馬維衡合作表演《廣陵散》

中國江蘇網4月25日訊 昨日下午, 由江蘇省文聯主辦的“2017江蘇省文聯‘精英精品工程’馬偉揚州評話、張建珍蘇州彈詞專場”在南京舉行。

作為“精英精品工程”的首場演出, 揚州青年評話演員馬偉, 一場演出, 三台節目, 清晰地呈現出揚州評話的歷史、現代、未來。

一場演出三台節目

清晰顯示評話歷史傳承

昨天的“精英精品工程”的首場演出, 馬偉一場演出表演了三台節目, 既有傳統的王派水滸《武松》, 又有正在錄製的新書《王少堂》, 還有首次嘗試評話與古琴的碰撞表演《廣陵散》, 向觀眾清晰地展示了揚州評話的傳統、現在和未來。

傳統書目

王派水滸《武松殺嫂》

揚州評話藝術, 源遠流長, 在數百年的傳承歷史中, 也出現了眾多經典書目。 其中, 王派《水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作為王派《水滸》的傳人, 馬偉的一段《武松·殺嫂祭兄》表演出來的,

就是傳統“王派”的風格。

開場一聲斷喝, 那叫一個威風凜凜。 觀眾們好像不是坐在劇院裡, 明明就在武松怒殺潘金蓮的現場。 馬偉在臺上, 一抬手, 一開口, 忽是橫刀怒指的武松, 忽是心驚膽戰的潘金蓮, 又或是能言善辯的王婆, 甚至是不明就裡的鄰居……每一個人物, 經過兩句話, 一個動作的勾勒, 立刻就栩栩如生起來。 揚州評話是語言的藝術, 更是手勢、身段、步法、眼神, 表情的綜合表現, 沒有一個多餘的動作, 沒有一個過度的表情, 所有的呈現, 都是那麼恰到好處。 這一段表演, 就是評話大師王少堂所講究的“神出我心, 情托己意”, 任何一句臺詞, 任何一個動作, 一定是從演者內心發出的, 這也是幾代揚州評話藝人們傳承的精神內核。

新創書目

小王少堂“教場問道”

《武松·殺嫂祭兄》是代表著揚州評話的過去, 那麼, 《王少堂》這部正在錄製的新書代表了揚州評話的現在。 這部《王少堂》, 再現了一代評話宗師王少堂的藝術人生。 昨天, 馬偉表演了其中和“教場問道”。 在舊社會, 每一位評話演員的成功, 都是需要經過千錘百煉的, 17歲的王少堂初入書場, 和他對壘的是70歲的康國華。 一開始, 王少堂的確是慘敗。 但是他沒有氣餒, 在書場老闆的指引下, 他來到康國華的書場之中, 現場學習了康國華的表演。 當時, 沒有經過對方的同意就去聽書, 這叫做“偷”, 為同行所不齒。 但是, 康國華並沒有指責他, 而是用一種寬宏大量的態度, 面對評話新秀, 並對他循循善誘。

這段故事, 就是被人津津樂道的“教場問道”。

創新演繹

評話古琴演繹《廣陵散》

任何一門藝術, 在積澱了數百年之後, 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 就必須創新。 在馬偉表演的第三個節目《廣陵散》中, 就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嘗試。 一直以來, 揚州評話都是個人的藝術, 一個人, 一部書;但這次在舞臺上, 還特邀了揚州古琴名家馬維衡, 以“揚州評話+古琴”的全新方式進行了演繹。

相傳魏晉名士嵇康在臨刑前, 索琴彈奏《廣陵散》, 並慨然長歎:“《廣陵散》於今絕矣!”揚州評話《廣陵散》, 也是從嵇康臨刑時開始說起的, 大雪飄飛, 刀光寒冷, 一代名士生命的最後時刻, 奏響了一曲華彩樂章。 馬偉的語言和馬維衡的古琴, 完美融合在一起, 高低起伏, 抑揚頓挫。 兩種藝術的碰撞,

給觀眾帶來的不僅是耳目一新, 更有一種心靈的震撼和共鳴。

推出“精英精品工程”

優秀中青年演員走向全國

“在去年舉辦個人專場演出時, 我也選擇了這三部書。 對於我來說, 這三部書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我是學王派《水滸》的, 必須保持對傳統的敬畏和尊重。 《王少堂》是我正在精心打造的書, 每位評話演員都希望有一部自己的代表作, 而我也希望這部《王少堂》, 能夠像《水滸》《三國》《皮五辣子》那樣傳下去。 至於《廣陵散》, 當時也是靈機一動, 首次讓評話和古琴進行碰撞, 儘管這種形式還不夠成熟, 起碼是一種突破, 我願意進行這樣的嘗試。 ”馬偉說道。

江蘇省曲協駐會副主席、秘書長蘆明介紹, 從今年開始, 江蘇省文聯就推出了“精英精品工程”, 要把江蘇省內優秀的中青年演員推薦出去,給他們更好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走向全國。第一場演出,就選擇了江蘇曲藝兩個最具代表性的門類:揚州評話和蘇州彈詞;一種以說表為主,一種以彈唱為主。

記者 王鑫

要把江蘇省內優秀的中青年演員推薦出去,給他們更好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走向全國。第一場演出,就選擇了江蘇曲藝兩個最具代表性的門類:揚州評話和蘇州彈詞;一種以說表為主,一種以彈唱為主。

記者 王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