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聚焦」韶關有這麼一個村莊,學生每天都要走10公里路上學

曲江區樟市鎮蘆溪村村民日前向記者反映, 該村部分村民子女要跑10多公里山路到鎮裡上學, 十分不便, 希望上級部門可以恢復蘆溪村委小學, 解決村民子女“上學難”問題。

g

【上學要跑10多公里山路 】

據村民反映, 蘆溪村地處偏僻高寒山區, 離樟市鎮15公里左右, 到城區約40多公里。 該村此前曾設有村委小學, 但在2005年因上級教育部門進行資源整合, 認為學生人數不多, 故將蘆溪村委小學合併到樟市鎮中心小學,

村民子女只好跑10多公里山路到鎮裡上學。

據瞭解, 為了解決學子遠離家鄉上學的食、住問題, 蘆溪村委於2011年專門投資60多萬元, 在樟市鎮興建了一棟樓房, 讓村民陪上學子女居住, 照顧他們飲食起居。 該村家家戶戶都以種茶為生,

並開了制茶小作坊, 本來家中勞力就十分缺乏。 為了到鎮“陪讀”, 茶沒有人種, 田沒有人耕。 同時, 蘆溪村委本身集體經濟薄弱, 年村集體收入只有7萬多元, 現每年還要拿出4000多元對樟市鎮街上子女住宿樓進行維修。 為了恢復村小, 2014年村民曾向上級部門反映過該問題, 但事隔3年多仍未得到解決。

“蘆溪村小學的校址現還保持完好並閒置在那裡, 只要簡單裝修一下即可。 而且該村本身許多在本鎮教書的教師都樂意回家鄉為教育事業服務, 為何不能儘快恢復村小學, 積極解決村民子女“上學難”問題呢?”該村村民希望, 教育部門從實際出發, 因地制宜, 解決好革命老區村民子女“讀書難”問題。

【村小複辦軟硬體條件不具備 】

就村民所反映的問題, 記者採訪了曲江區教育局。 該局工作人員表示, 就這個問題教育部門曾多次進行調查, 並進行了答覆。

據介紹,現在蘆溪村小辦學條件比較簡陋。總面積大概是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5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兩層,每層只有三間教室。教學樓十分老舊,也沒有運動場。村委小學撤並之後由村委進行接管,村委將教學樓進行改建,租給商家做餐飲。“整個教學樓跟規範化辦學的要求差距比較遠,本來以前辦學條件就比較薄弱,現在又進行改造,從硬體上來說達不到複辦的條件。”

另外從生源上來說,所有包括該村戶籍一至六年級的學生只有50人左右,其中部分人因到城裡買房、遷徙等原因,並不在村裡居住。現在一至三年級在樟市中心小學就讀的只有16人,其中在樟市街道建房的有4人,其他人或租房住。真正在“陪讀樓”居住的只有5人。“從目前來說,真正需要在蘆溪村就讀的人數比較少,包括生源、教學設備、場地等硬體、軟體並不具備複辦的條件。”該局工作人員說,以前蘆溪村委小學撤並就是因為生源少才進行撤並,也希望部分村民理解,我們將盡最大努力,想法設法解決村民子女就讀問題。

作者:韶關日報記者 黃河 通訊員 李景康

編輯:一雙神奇的手

據介紹,現在蘆溪村小辦學條件比較簡陋。總面積大概是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5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兩層,每層只有三間教室。教學樓十分老舊,也沒有運動場。村委小學撤並之後由村委進行接管,村委將教學樓進行改建,租給商家做餐飲。“整個教學樓跟規範化辦學的要求差距比較遠,本來以前辦學條件就比較薄弱,現在又進行改造,從硬體上來說達不到複辦的條件。”

另外從生源上來說,所有包括該村戶籍一至六年級的學生只有50人左右,其中部分人因到城裡買房、遷徙等原因,並不在村裡居住。現在一至三年級在樟市中心小學就讀的只有16人,其中在樟市街道建房的有4人,其他人或租房住。真正在“陪讀樓”居住的只有5人。“從目前來說,真正需要在蘆溪村就讀的人數比較少,包括生源、教學設備、場地等硬體、軟體並不具備複辦的條件。”該局工作人員說,以前蘆溪村委小學撤並就是因為生源少才進行撤並,也希望部分村民理解,我們將盡最大努力,想法設法解決村民子女就讀問題。

作者:韶關日報記者 黃河 通訊員 李景康

編輯:一雙神奇的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