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看待524名中國醫生論文造假?

造假是世界性難題。 但中國比較嚴重。

除論文外, 其他領域都在造假, 地溝油就是典型。 為什麼這麼猖獗, 還是管理不嚴, 造假的成本比較低。 國外對造假的懲罰是比較重的。

為什麼醫學科研領域成了重災區?

國外醫學科研體系相對比較完善, 想搞科研的醫生有時間做一些感興趣的研究, 當然壓力也比較大, 發文章也是剛需。 國外的科研經費有很大一塊是給到人頭的。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中國畢業的博士到國外比較好找到工作, 因為有經費支援。

中國的科研經費很難支援到人, 一般買耗子、買試劑都可以,

但有工資的都不許拿勞務。 但又沒有人員勞務費。 這就造成醫生一邊看病, 一邊做科研。 中國的病人這麼多, 醫生那麼忙, 哪有時間做科研。 但晉升還偏偏看科研文章, 這就成了悖論。 文章買賣就成了市場。

中國脫產的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軍, 因為不用發工資。 但很多導師自己水準差一些, 又要求發SCI, 研究生得不到指導, 也會造假, 因為有畢業的壓力。

科研對於支撐國家的發展, 尤其是健康中國的實現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有些人反對醫生做科研, 認為醫生看好病就行了, 這也是謬誤。 沒有科研成果,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經驗看病, 看死看活都不知道, 又怎麼提高水準?

中國的臨床迫切需要科研, 找到低成本、廣覆蓋的方法,

為更多老百姓造福。

但中國科研一定要轉變觀念。 人力成本、智力成本是最重要的投入。 一項好的科學研究就像一座高樓大廈, 是無數人的智力和體力的結晶, 包括研究設計、實施、監察、統計分析、文章撰寫多個環節, 每個環節都需要人來實施。 這些人的工資誰來承擔?什麼工資水準可以讓這些人安心做科研?

不要吹牛, 就是給你大批的資金, 誰能保證你做出一流的科學研究?這也是為什麼國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資金, 中國的臨床研究領域還是沒有起色的原因, 基本上沒有話語權, 雖然在局部領域還不錯。

歸根結底, 還是我們的科研理念和機制, 尤其在臨床研究領域有待於轉變觀念。

另外, 對於醫生的考核,

大家都覺得不應該用文章衡量水準。 但除此之外, 還可以用什麼呢?哪個標準是比較硬的指標?如果沒有一個公認的指標的話, 就又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什麼是臨床水準?誰的水準更高?不同級別醫院、不同專業、不同級別醫生如何評估?

有很多人都指責中國把文章都投向了國外, 應該投到國內的雜誌。 這也是謬誤。 中國自己的期刊水準到底什麼樣?有沒有挺著腰板理直氣壯的說, 我們沒有後門, 沒有貓膩, 我們有頂尖的編輯團隊和審稿團隊?有些雜誌, 連真正的優秀的文章都不能識別, 又怎能說自己水準高。

自己認為把好文章在國內發表, 實際上也是失去了與世界交流的機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