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從黃小廚事件談知識產業的保護意識缺失

坦白來講, 若不是黃小廚背後黃磊的明星吸引力效應, 這次甲方騙稿事件將會如整個行業頻發類似事件一樣沉於海底。

“人善被人欺”的現象幾乎廣泛存在於任何一個行業。 從廣告、公關、digital、活動, 到媒體, 可能每家身家不出眾的agency都有過類似經歷, 大多數時候, 默默忍受是他們唯一能做出的選擇——大家都懂跟客戶攤牌便雙輸的道理。

近年來, 很多明星都在打造自己的商業品牌, 除了消費者最關心的產品或服務品質外, 基本企業素質的形象樹立是明星背書企業最需要夯實的品牌基礎。 在前端粉絲流量給予了企業足夠的起跑線優勢後,

多數例子中的品牌方反而將手中的優勢變為愚弄用戶的資本。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 低品質明星貼牌手機大行其道

讓人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 這個社會的資訊富有者在做著欺負“懵懂者”的事。

改造B端的思維意識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那些有良知的明星和企業全力以赴地推動尚且艱難, 更遑論有些企業甚至能做出通過面試套方案這樣的卑鄙之為——而且居然發生在那些靠知識輸出活著的公司裡。

商業的劣性依然在支配著當代的智慧財產權意識, 而這絕不只是企業方的事。

很多人都在講, 2015年下半年開始, 使用者為內容付費的意識普遍增強了。 其實這不過不是網路平臺聯動加強監管之後的必然結果, 與用戶的自我覺醒關係並不大。 其實想想也知道, 在大部分人還風生水起地享受著互聯網盜版免費的福利之時, 又怎能突然奇想質變成付費高品質用戶呢?

淘寶上的低價會員帳號已然不見

大多數人不過是在環境的威逼之下做的不得不的妥協, 當人性的本惡無法被滿足, 便堂而皇之地衣冠楚楚起來。 當我們不需要會員就能看到視頻網站最新上線的電影時, 當我們不需要付費就可以聽到任何想聽的音樂時, 當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網路上看到自己想要的書籍時,

那或許才是檢驗我們對知識產品尊重時候的最好時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