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藥物、食物的中醫進補、補益常識1——四氣五味

【四氣五味】

四氣是指食物和藥物具有的或寒、或涼、或熱、或溫的性質。 寒和涼屬同一性質, 溫和熱屬同一性質。 溫熱性的食物、藥物普遍具有溫經、壯陽、活血、散寒等作用, 而寒涼性的食物和藥物則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滋陰的作用。 根據涼者溫之, 熱者寒之的原則, 對於熱病陰傷的患者, 用寒涼性的食物和藥物進行清熱、滋陰的方法一般能收到好的效果。 對於虛證、寒證的患者用溫熱性的食物和藥物補益亦能奏效。 除了寒涼溫熱四性以外, 還有一類性質平和的藥物和食物, 稱作平性。

五味是指食物和藥物具有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

嚴格講, 食物和藥物的性味並不止五種, 還有淡味和澀味。 但是人們習慣上將談味附于甘味, 澀味附於酸味。 一般認為辛、甘、淡屬陽, 苦、酸、咸屬陰。 不同味的食物和藥物, 其作用也不同。

酸(澀)味具有收斂和固攝的作用, 多用來治療汗證人瀉、虛喘、遺尿, 用於虛證、攣急性疼痛、便秘等證。

甘味具有滋補潤燥, 緩急和中的作用, 用於肺燥等證。 淡味有勝濕利尿的作用, 可用於輕身減肥等等。

辛味能散、能行, 用於外感表證和氣血阻滯之證。

苦味能燥、能泄, 可用于降氣平喘、清心除煩等。

鹹昧能軟堅, 用於痰核、癭瘤等證。

正確地把握每一味藥物和食物的性能, 才能正確地運用, 收到預期效果。 這是進補的重要原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