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玉蘭大姐,您走好!”

晨報記者 邱儷華

昨天上午10點, 享年96歲的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徐派”藝術創始人、觀眾心目中永遠的“寶哥哥”徐玉蘭追悼會, 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徐玉蘭病重期間及逝世後, 中央領導同志、其他有關方面領導同志以各種方式表示關心、慰問和深切哀悼。 市領導韓正、應勇、殷一璀、吳志明、尹弘、董雲虎、翁鐵慧、趙雯、方惠萍等敬獻花圈。

昨天上午9點不到, 已有近百位戲迷前來送行。 不少戲迷手拿著老先生的照片、相關報紙的報導, 還有一些戲迷甚至帶來了自己親手繪製的漫畫肖像, 表達對老藝術家的懷念。 悼念大廳門外, 兩個大螢幕迴圈播放徐玉蘭的代表作片段, 一面長長的照片牆上貼滿了其各個時期的劇照和生活照, 足足有三百多張。

走進大廳, 一片素白中, 居中的彩色大照片裡徐玉蘭神采奕奕, 兩旁挽聯上書“人如白玉戲如蘭功績載史冊”“情似高山愛似海桃李播天下”。

“林妹妹”送別“寶哥哥”

91歲高齡王文娟連夜手書送大姐

昨日上午9點半, 相處了70年的好搭檔、好姐妹, 已91歲高齡的“林妹妹”王文娟, 身體雖諸多病痛, 但仍堅持要來送一送“寶哥哥”。 其實4月19日聽聞徐玉蘭過世以來, 王文娟這幾天都沒有睡好, 血壓飆升超過180。 昨天的追悼會, 親友也勸她在家致哀, 但她還是要來追悼會送玉蘭大姐最後一程。 走進悼念大廳的她淚流不止, 她告訴記者, 因為剛拔了牙不得不戴著口罩。

採訪中, 王文娟數度哽咽, 回憶起了那段燃情歲月:“我跟徐玉蘭大姐合作是從1948年開始的, 已經很多時間了, 我們可以說是一生在一起為越劇奮鬥的好同志。 我們一起迎接解放, 一起參加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

一起去抗美援朝到朝鮮, 後來我們一起努力爭取立功……我們之間的關係是不一樣的。 她現在走了, 我很難過。 今天他們(親朋好友)說‘你不要去了’, 但最後一程我還是要送一送的, 希望她走好。 我們是70年相處的情誼啊!雖然後來退休以後不是每天在一起, 但我們還是經常聯繫, 經常互相關心。 ”

今年3月份, 王文娟到華東醫院去看徐玉蘭, 當時徐玉蘭意識很清醒, 跟她說了很多:“她跟我講, ‘(越劇)很多事情, 以後要靠你多關心’, 我說你放心。 ”那是這對好姐妹最後一次對話。

太悲痛了, 採訪中王文娟反復問記者:“這是自然規律, 也沒辦法, 對不對?對不對?”

太悲痛了, 不知該如何表達。 夜晚王文娟輾轉難眠, 於是半夜起身寫下一幅字送給大姐:“玉蘭大姐,

您走好!”

小兒子俞小敏哽咽致悼詞

她一生做事總先替別人著想

昨天, 徐玉蘭小兒子俞小敏代表親屬致悼詞, 夾雜著斷斷續續的沉默、哽咽和眼淚, 令在場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家人對徐玉蘭深深的愛。

她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更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們小時候只要媽媽在, 家裡總是賓客盈門, 有親朋好友, 有媽媽的學生, 有戲迷。 一到吃飯, 她總是把最好的菜先夾給客人吃。 這就是她一生的行為準則——做事先替別人著想。 ”

她也是最慈祥的祖母:“她八十多歲的時候還常常飛去美國看我們, 親自給孫子孫女們下廚, 所以一直到現在他們還常常念起, 說‘阿娘的炒飯最正宗了’。 ”

但最終, 她還是一位藝術家。

兒孫們捨不得她, 挽留她在美國多待些時候, 但她心系舞臺, 執意要回上海, “媽媽有情有義、有始有終, 不會放棄。 她以言傳身教告訴我們:藝術的價值, 不僅在藝術本身, 更在於創作藝術的人為之付出的畢生心血。 ”

談到與病魔鬥爭的最後一段日子, 也令人動容:“‘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媽媽常常這樣說。 那段時間她每天都會豎起大拇指, 這樣為自己鼓勁, 這個動作每天做好幾次……我們很驕傲, 這幾年陪著她闖過來了, 她還是捨不得為之奮鬥一生的越劇。 ”

學生後輩依依不捨

“徐派再難學也要學會、學好”

■趙志剛:

作為後輩和徐老師曾經的學生, 趙志剛昨天告訴記者, 自己11歲就和徐老師結緣:“1974年我當時還是11歲的小學生, 是袁雪芬、徐玉蘭、傅全香老師他們把我們一個一個挑進了上海越劇院的學館。 ”那時候還沒有粉碎四人幫,老師們不能教藝術,徐玉蘭老師就是這群小不點的生活老師,既嚴格又親切:“她晚上會來給我們蓋被子,縫被子就是她教會我們的。那時候院裡給我們發蘋果,有的小朋友捨不得吃,就藏了很多,徐老師就會來跟我們說‘吃了才有營養啊’。她那時就像母親一樣陪伴著我們,那種愛護,我一直心存感激。”

趙志剛是在粉碎四人幫以後才有機會第一次去蘭心大戲院看了徐玉蘭老師的越劇電影《紅樓夢》,“看完我們都傻掉了,才知道原來徐玉蘭老師是這樣一個大藝術家,就這樣一直默默無聞地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服務了很多年。那種感激,是從心底出來,真的很難形容。”

■錢惠麗: 昨天,徐派傳人錢惠麗告訴記者,徐老師最掛心越劇的繼承,徐派豐富,尤其很多細微的唱腔和音調的變化很難學:“徐派有很多小腔難度很高,現在最年輕一輩的學生常常說太難了學不會,我就說再難也要好好學,必須要學會。這是好的東西,是其他流派所沒有的,這些好的東西一定要繼承下去。”

■90後後輩: 徐派已經傳到了第十代,昨天,這些90後們也連夜趕到現場送別。前晚,這些上越90後新人還在海安演出《紅樓夢》,昨天早上5點發車趕回來,參加完追悼會之後又要趕回去,因為當天晚上還有演出。“傳承是最好的懷念。”她們紅腫著眼睛說。

”那時候還沒有粉碎四人幫,老師們不能教藝術,徐玉蘭老師就是這群小不點的生活老師,既嚴格又親切:“她晚上會來給我們蓋被子,縫被子就是她教會我們的。那時候院裡給我們發蘋果,有的小朋友捨不得吃,就藏了很多,徐老師就會來跟我們說‘吃了才有營養啊’。她那時就像母親一樣陪伴著我們,那種愛護,我一直心存感激。”

趙志剛是在粉碎四人幫以後才有機會第一次去蘭心大戲院看了徐玉蘭老師的越劇電影《紅樓夢》,“看完我們都傻掉了,才知道原來徐玉蘭老師是這樣一個大藝術家,就這樣一直默默無聞地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服務了很多年。那種感激,是從心底出來,真的很難形容。”

■錢惠麗: 昨天,徐派傳人錢惠麗告訴記者,徐老師最掛心越劇的繼承,徐派豐富,尤其很多細微的唱腔和音調的變化很難學:“徐派有很多小腔難度很高,現在最年輕一輩的學生常常說太難了學不會,我就說再難也要好好學,必須要學會。這是好的東西,是其他流派所沒有的,這些好的東西一定要繼承下去。”

■90後後輩: 徐派已經傳到了第十代,昨天,這些90後們也連夜趕到現場送別。前晚,這些上越90後新人還在海安演出《紅樓夢》,昨天早上5點發車趕回來,參加完追悼會之後又要趕回去,因為當天晚上還有演出。“傳承是最好的懷念。”她們紅腫著眼睛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