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重磅:中國足球未來大起底!地方協會不能養尊處優

記者肖良志北京報導

最近三年來, 中國青少年足球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99/00年齡段、2001年齡段、2002年齡段、2003年齡段、2004年齡段共五個年齡段的全國青少年聯賽在湖北、雲南、江蘇、安徽等地拉開序幕。 從2001年齡開始, 中國足協實現了單年齡段球員參加的聯賽, 讓所有的孩子不再被“斷層年齡”困擾, 不再絞盡腦汁搞“虛假年齡”,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參加這五個年齡段聯賽的球隊數量共134支, 總人數約為3760人。 其中99/00年齡段17支, 約476人;2001年齡段40支, 1120人;2002年齡段18支, 約504人;2003年齡段30隊, 約840人;2004年齡段29支, 約820人。

8年之後, 15年之內, 上述這些球員, 將成為中國足球的主角。 國家隊的水準和成績如何, 將基本取決於上述這些球員群體。

從參加各個年齡段比賽的名單中就可以看出, 參加全國U系列聯賽的隊伍, 還是以職業俱樂部梯隊和地方協會的隊伍為主。 個別以學校名義參賽的球隊, 要麼是足校隊伍, 要麼是北京三高這樣的准足球學校隊伍, 要麼就是地方協會和學校共建的球隊。

上述結構證明, 中國足球的發展還沒有充分依託地方協會。 未來, 中國足協只有把地方協會的功能定位清楚, 地方協會把自己的職能搞清楚, 每個地方協會都大力發展自己所在省市的足球,

建立屬於各個地方協會的各個級別的聯賽, 然後各個會員協會選出各自的代表隊參加中國足協組織的各個年齡段的全國性總決賽。

如此, 形成規模, 達到良性迴圈, 則中國足球就會得到飛速發展, 足球才能真正紮根於基層。 中國足球目前的現狀, 地方協會要負很大責任!

下面, 談幾點建議。

1、中國足協真正把地方協會當做“自己人”, 地方協會必須建立自己的聯賽。

毫無疑問, 過去數十年來, 中國足協嚴重忽視了地方協會的發展, 沒有為地方協會設計出一條科學的發展道路。

很多地方協會“遊手好閒”, 養尊處優, 沒有把發展足球當做自己的事業。 地方協會沒有認清楚自己的職能, 依託在體育部門度日,

沒有負起發展省市足球的責任, 這是中國足球全方位落後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現在開始, 中國足協應該真正把地方協會當成“自己人”, 幫助他們理清思路, 設計出符合各個地方的足球發展模式。 很簡單, 地方協會應該成為地方足球的主人, 每個地方協會都應該致力於當地足球的發展, 建立屬於自己的各個年齡段的聯賽。

尤其是各個級別的青少年聯賽, 必須要有。 當每個地方協會都有屬於自己的聯賽的時候, 中國足協組織的全國性總決賽就會更有品質, 就更有利於人才的選拔和水準的提高。

地方協會必須弄清楚“組隊”和“建隊”的區別:建隊, 就是為了參加全運會、青運會等, 把所有的時間、精力、財力和物力都用在這樣的球隊身上,

是真正為了一棵樹, 死了一片林。 因為有了這樣的隊伍後, 地方協會不再發展其他隊伍, 其他隊伍也明白自己的球員機會不多, 惡性循環, 誰也不再發展青少年。

組隊, 則是在健全的各個年齡段聯賽的基礎上, 從眾多的球隊中選拔球員, 如此, 人才選拔的範圍廣, 組建的球隊水準也必定高。

說白了, 地方協會應該也像中國足協這樣“組隊”。 只有地方協會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各個級別的聯賽, 才能達到“組隊”目的。

未來, 如果不解決地方協會的問題, 只是依靠中國足協的一己之力, 中國足球的發展依然會步履維艱。

2、當地方協會都建立起聯賽之後, 大區主客場就會更有品質。

2017年4月份, 中國足協將正式推出區域主客場聯賽。 因為隊伍報名數量問題,2001和2003兩個年齡段的隊伍,將在華北、華東、東北、華南四個大區率先開始主客場聯賽。這是中國足球史上的標誌性事件,將對青少年成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地方協會大力發展各自所在省市的足球聯賽,則大區主客場聯賽的組織就更加容易。每個地方協會選拔出的高水準隊伍參加大區主客場聯賽,然後各個大區選拔出的隊伍再參加全國總決賽,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水準必定更高。

3、定位好青訓中心功能,發揮好青訓中心作用。

建立青訓中心,是搞好地方足球的必由之路。從一開始,要定位好青訓中心的功能,發揮好青訓中心的作用。青訓中心,絕對不能成為地方全運隊、青訓隊的“專利”,而是必須肩負起全面提高各個省市足球的重任。

國外的青訓中心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設計出適合我們的模式。中國足協每年有5600萬的青訓中心基金,每個青訓中心有80萬至200萬的撥款,地方協會還要有相應的配套資金。要建立好青訓中心的評估體系,確保每個青訓中心有長久發展之計。要成熟一個推出一個,切忌運動式的一哄而上。

青訓中心不是“紙上談兵”,必須建立青訓中心的門檻,確保有足夠的符合標準的場地和附著物,確保有足夠數量的高水準教練員,確保有促進地方足球發展的“足球規劃和計畫”。

中國足協近日召開了有關青訓中心的座談會,有不少好的意見和建議。從現在起,還需要各地方更好地開闊思路,不能只是圍繞著幾支隊伍說事,而是必須圍繞所在省市的整體足球發展看待和設計青訓中心。

4、中國足協要加大加快青少年教練員的培養速度和力度。

誰都清楚,中國足球青訓品質差。無論是足球理念,還是訓練的實戰性手段,我們都落後很多。如果按照目前傳統的培訓模式,不可能縮短中國足球和世界足球的差距,必須加大培養力度,加快培養速度。

中國足協現在聘請的外籍講師和技術顧問,與世界頂級足球國家的技術總監有著巨大差距。1月份在昆明舉辦的教練員大會期間,比利時足協技術總監克瑞斯和中國足協技術總監史蒂芬的足球理念,讓大家真正意識到了為什麼比利時足球發展如此迅速,都希望能夠多請克瑞斯這樣的專家來講課和上實踐課。

基層的呼聲說明了問題。中國足協必須打破常規,培訓不僅僅為了拿到所謂的各個級別的證書,更應該讓我們的教練員有質的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完成青訓品質的突破,縮短中國足球趕超世界先進足球國家的時間。

中國足協建立了“百人名宿輔導團”,在王俊生的帶領下,全年的計畫都已經做好,並且開始了具體的工作。元老們肯定能夠帶來很大的進步,但是僅僅依靠元老團還不夠,必須把更多的高水準外籍人才引進來。另外,還要考慮“借雞下蛋”模式,選送多批優秀的人員到國外學習三年至五年,學成歸來後,成為中國青少年足球的動力引擎。

中國足協最近請了法國的技術顧問,如果夠好,可以大量引進,不能再按部就班培訓下去。

5、加快社會足球機構的掛牌進程,帶動社會足球俱樂部的發展。

在“165行動計畫”中,社會足球機構也是重要組成部分。2017賽季,中國足協會選擇一批有品質的社會足球機構掛牌,讓他們優先發揮作用。這是促進中國足球發展的因素之一,是調動社會力量發展足球的最佳途徑。

這一點其實和開始談到的地方協會要成立自己的各個年齡段的聯賽有關係。發展各個省市的聯賽,就必須發展各個省市的足球俱樂部,社會足球機構或者說社會足球俱樂部就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給相關的社會足球機構掛牌,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社會足球機構或者俱樂部,培養出的人才,最終還是要流向大學、職業俱樂部等等。如果地方協會建立起自己的各個年齡段的聯賽,社會足球俱樂部必定都組隊參賽,人才的選拔和輸送就變得更為科學、合理。

因此,中國足球青少年的發展,需要打通各個層面的管道。當校園足球已經紅火起來,讓地方協會發揮省市足球的主導作用,建立起省市級別的聯賽,是為正路。這方面,成都、武漢等城市的經驗可以借鑒。

因為隊伍報名數量問題,2001和2003兩個年齡段的隊伍,將在華北、華東、東北、華南四個大區率先開始主客場聯賽。這是中國足球史上的標誌性事件,將對青少年成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地方協會大力發展各自所在省市的足球聯賽,則大區主客場聯賽的組織就更加容易。每個地方協會選拔出的高水準隊伍參加大區主客場聯賽,然後各個大區選拔出的隊伍再參加全國總決賽,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水準必定更高。

3、定位好青訓中心功能,發揮好青訓中心作用。

建立青訓中心,是搞好地方足球的必由之路。從一開始,要定位好青訓中心的功能,發揮好青訓中心的作用。青訓中心,絕對不能成為地方全運隊、青訓隊的“專利”,而是必須肩負起全面提高各個省市足球的重任。

國外的青訓中心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設計出適合我們的模式。中國足協每年有5600萬的青訓中心基金,每個青訓中心有80萬至200萬的撥款,地方協會還要有相應的配套資金。要建立好青訓中心的評估體系,確保每個青訓中心有長久發展之計。要成熟一個推出一個,切忌運動式的一哄而上。

青訓中心不是“紙上談兵”,必須建立青訓中心的門檻,確保有足夠的符合標準的場地和附著物,確保有足夠數量的高水準教練員,確保有促進地方足球發展的“足球規劃和計畫”。

中國足協近日召開了有關青訓中心的座談會,有不少好的意見和建議。從現在起,還需要各地方更好地開闊思路,不能只是圍繞著幾支隊伍說事,而是必須圍繞所在省市的整體足球發展看待和設計青訓中心。

4、中國足協要加大加快青少年教練員的培養速度和力度。

誰都清楚,中國足球青訓品質差。無論是足球理念,還是訓練的實戰性手段,我們都落後很多。如果按照目前傳統的培訓模式,不可能縮短中國足球和世界足球的差距,必須加大培養力度,加快培養速度。

中國足協現在聘請的外籍講師和技術顧問,與世界頂級足球國家的技術總監有著巨大差距。1月份在昆明舉辦的教練員大會期間,比利時足協技術總監克瑞斯和中國足協技術總監史蒂芬的足球理念,讓大家真正意識到了為什麼比利時足球發展如此迅速,都希望能夠多請克瑞斯這樣的專家來講課和上實踐課。

基層的呼聲說明了問題。中國足協必須打破常規,培訓不僅僅為了拿到所謂的各個級別的證書,更應該讓我們的教練員有質的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完成青訓品質的突破,縮短中國足球趕超世界先進足球國家的時間。

中國足協建立了“百人名宿輔導團”,在王俊生的帶領下,全年的計畫都已經做好,並且開始了具體的工作。元老們肯定能夠帶來很大的進步,但是僅僅依靠元老團還不夠,必須把更多的高水準外籍人才引進來。另外,還要考慮“借雞下蛋”模式,選送多批優秀的人員到國外學習三年至五年,學成歸來後,成為中國青少年足球的動力引擎。

中國足協最近請了法國的技術顧問,如果夠好,可以大量引進,不能再按部就班培訓下去。

5、加快社會足球機構的掛牌進程,帶動社會足球俱樂部的發展。

在“165行動計畫”中,社會足球機構也是重要組成部分。2017賽季,中國足協會選擇一批有品質的社會足球機構掛牌,讓他們優先發揮作用。這是促進中國足球發展的因素之一,是調動社會力量發展足球的最佳途徑。

這一點其實和開始談到的地方協會要成立自己的各個年齡段的聯賽有關係。發展各個省市的聯賽,就必須發展各個省市的足球俱樂部,社會足球機構或者說社會足球俱樂部就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給相關的社會足球機構掛牌,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社會足球機構或者俱樂部,培養出的人才,最終還是要流向大學、職業俱樂部等等。如果地方協會建立起自己的各個年齡段的聯賽,社會足球俱樂部必定都組隊參賽,人才的選拔和輸送就變得更為科學、合理。

因此,中國足球青少年的發展,需要打通各個層面的管道。當校園足球已經紅火起來,讓地方協會發揮省市足球的主導作用,建立起省市級別的聯賽,是為正路。這方面,成都、武漢等城市的經驗可以借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