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昭通作家淡墨:金沙江 我的母親河,連接著我生命的臍帶!

柔軟、靈動、晶瑩剔透, 溫情如女人。

女人是水做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水是何等的曼妙, 平凡而又神奇。 流動。 一曲委婉入情的歌謠, 如膠似膝, 遊走銀蛇。 凝注。 一塊光鮮透明的碧玉, 溫潤得清澈見底, 倒映白雲藍天, 真是“智者樂山山如畫, 仁者樂水水無涯”啊。

水, 附著女性魅力的妖精, 風情萬種, 可人得很, 透明像空氣, 柔軟得如情似風。 與任何事物都沒有距離感, 無孔不入, 肆意流動。

“剛”不是它的秉性, 不像石頭一樣硬邦邦的。 自甘示弱, 處事低調, 前進中遇到山高險阻、巨石懸崖, 繞一個彎, 悄悄地躲開。 躲開一切惹不起的,

避開一切過不去的坎。 把自己放低, 再放低, 水往低處流。 不逞英雄, 不強自出頭, 該藏的時候就藏起來, 隱姓埋名銷聲匿跡的藏在泥土裡, 藏在白雲裡, 藏在漿果裡, 藏在花朵裡……藏在一切的一切的生命形式裡。 讓藏匿成為一種神性的存在, 看起來沒有, 實際上絕對不是無。 形式多種多樣、多彩多姿, 有時是石縫裡吐出來的一串珍珠;有時是眼眸裡流出來的一滴熱淚;有時歌曲一樣一圈又一圈的漣漪蕩漾開去, 碰到崖岸又一圈又一圈地折了回來, 音樂式的旋律和生命情感的反復, 一種美輪美奐的回環。 不會爬坡上坎, 但為了山谷裡那美麗的桃花塢, 為了那一方可人的風景, 它就捨身從千尋懸崖上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
而後就是大景和大美的創造, 那就是血(雪)濺雷怒, 那就是卷起千堆雪。

前進中時隱時現, 無固定走向, 沒有固定的形態, 該停就停, 該走就走。 從來不封閉自己, 不給自己定型, 因時而易, 順勢而為, 可曲可直, 可長可扁, 可方可圓, 可以是瀑布, 可以是深潭, 可以是草葉上五彩斑斕的露珠, 可以是波瀾壯闊洶湧澎湃的江河大海!融化在生命裡, 是流淌的血液, 嫁給糧食就成了酒。 千變萬化, 千姿百態, 一種生命形式所表現出來的瀟灑和自由。 既有型又無型, 既無型而又有型, 這種無型之型就是道, 就是自然, 就是“型”的最高形式!

水, 物質世界裡一種沒有骨頭的精魂。 沒有骨頭的東西有時是很堅挺、很強大的, 火焰沒有骨頭, 雷霆沒有骨頭,

風暴沒有骨頭, 夢想沒有骨頭……柔軟, 剪不斷的生命情絲。 透明得像玻璃, 但它卻是打不爛摔不碎的精氣神。

水是力, 是攻堅破障的強悍, 人們常說:“水滴石穿。 ”在大海裡咬爛礁石。 在大山裡將岩石掏開一個胸腔, 委身從崖縫裡鑽了出來, 而後就是大江東去, “一條雪浪吼巫峽, 千里火雲燒益州”。 水, 推動上百萬千瓦的水力發電機。 水, 用肩膀扛起萬噸巨輪, 翻江倒海, 碧浪滔天。 水是撼動世界巨大的能源!

這些日子, 水的意象總在我的心靈上撞擊浪花:

大海拱起的背脊, 那浪濤峰簇山擁, 勢如奔騰的千軍萬馬。 海, 放縱一萬頭咆哮獅子, 驚濤一片雪山來!

山溪, 將身軀彎彎的向前那麼一躦動, 就是一段好看的水蛇腰。

長江, 高原攥緊了的一根線,

大海是它拴著的一個夢。

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 小河淌水, ……水不管流到哪裡都是一曲音樂, 美的旋律。

天空上的雲朵, 大海曾經的浪花;大海裡的浪花, 藍天上即將開放的雲朵。

如今我還像孩子一樣, 喜歡把石子扔進湖塘裡去, 而後看水怎樣蒼老, 而後讀我臉上的皺紋。

金沙江走得快, 流得很急, 一生一世都十分忙碌, 總是不斷地行走。 有一個詩人說, 當大海終於平靜的時候, “每一條河流都是它/摔痛的肋骨”。 這麼說來, 江河就是水走出來的路, 那麼, 煙波浩渺深不可測的海洋就是水的家園嗎?

如果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是人的眼淚, 那又該是一種何等悲哀的結局!

水溫順時潤物細無聲, 天街小雨潤如酥。 水憤怒時就摧枯拉朽,

就是黃河萬里觸山動, 山雨欲來風滿樓。 水是會發脾氣的, 它一生氣就將城池農莊夷為平地, 就用狂濤巨浪掀翻萬噸巨輪,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就說海嘯吧, 那一口唾沫就能讓世界一片混沌。

在荒原, 水是一行傷心的眼淚。 在藍天上, 水是一朵心花怒放的白雲。

火煮沸水。 水熄滅火。

水在冰山上守身如玉。 水在濕地公園見誰嫁誰。

水無所謂生死。 說它活著, 用手掐它, 它不疼。 動植物沒有它就要死亡, 附著在動植物身上, 它就是生命。 水, 既簡單又複雜, 既透明又深刻。 關於水, 我只是一個涉足其淺灘的夢幻者, 我又怎麼能夠準確地去定義水呢?

人的生存總是離不開水, 人類的起源總是與水相關, 人類古老的文明總是與水相關。 中國是大禹治水、西歐是希伯來諾亞方舟、我們西南地區的傳說是:雷公發洪水,淹沒世界。兄妹二人躲在葫蘆中,避過洪水。最後,通過滾石磨、拋石等占卜方式,決定結為夫妻,婚後生肉團繁衍出不同的種族。

我到西雙版納的攸樂山采風,基諾公社文化站的莎車給我講基諾人的族源時這樣說:“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洪水氾濫,淹沒了大地,大地上的人都死了,最後剩下一對善良的同胞兄妹,男的叫瑪黑,女的叫瑪妞。他們得到了神的指示,兄妹躲進了牛皮蒙起來的大鼓裡,那大鼓隨波逐流在水上漂了七天七夜,洪水下落的時候,兄妹倆個落到了卓傑山的制高點上。兄妹倆個從大鼓裡爬了出來時,那時卓傑山上沒有人煙,是洪荒時代。為了繁衍人類,瑪黑要求與妹妹結婚。妹妹瑪妞一開始沒有同意,但是為了繁衍人類,妹妹最終還是同意與哥哥結婚了。兄妹倆就在卓傑山上種下了七顆葫蘆籽,最後只長出來一棵葫蘆。這棵葫蘆的藤蔓爬過了傑卓山的山頂,然後又爬過了九座山梁,結了一百個小葫蘆,結果只有一個葫蘆成熟長大,這個葫蘆大得有房子那麼大。葫蘆成熟後,就聽見葫蘆裡有人說話,瑪黑就用火鉗把葫蘆烙了一個洞,這個時候便從葫蘆裡走出了四種人:漢人、基諾人、傣族人、哈尼人”(淡墨《西雙版納采風日記》)。

那麼,水就是背大人類的繈褓,就是人類行走著的搖籃麼?水創造了人類古老的文明。

歲月的小鳥,飛過滄海桑田。

火紅的朝陽剛剛君臨大海,光芒四射晨光熹微,神和眾生都一同被海浪喚醒。水,能夠抱緊那個金色的夢幻嗎?大海啊,夜裡睡得並不安穩。鋪染朝霞紅日的大海,美麗猶如蘇繡蜀錦,輝煌得就像地球燙金的封面。此時,有一條“白蛇”從金光燦爛的水面上妖嬈地遊了過來,嬌媚得讓大海心潮起伏,性感得讓大海躁動不安……

金山寺,是怕再也曬不幹了。

啊,眾神之水啊!

八仙正在各自備辦各自的“舟楫”。

太陽,總是沒完沒了地用一萬根金線縫補被風浪撕開的口子,縫補大海的破綻。

金沙江,我的母親河

金沙江,我的母親河,日日夜夜從我的心靈上流過。

故鄉魯木得(巧家縣城所在地),金沙江臂彎裡的一塊碧玉,那是生我養我的桑梓之地,在金沙江的滋養下生生不息。

魯木得後面的玉屏山很高也很陡,從河谷裡飛起來的老鷹,經常在山崖上碰傷翅膀。金沙江兩岸的大山把天空擠得窄窄的,被擠窄了的天空就像魯木得眯縫著一隻眼睛在看宇宙。這裡山高坡陡,金沙江碰到一座山就要拐一個彎,遇到一個坎就要下一個灘,一彎一拐,一浪一灘,流淌著生命的曲折和滄桑。在這個逼仄的大峽谷裡,金沙江局促得掉不轉身來,日日夜夜從擦傷了身子的崖石邊走過。太陽的熨斗燙不平波浪的痛苦,躁動的漩渦無法言說一身的暗傷。跌跌撞撞拐彎下坎,在險灘上一次次摔得粉身碎骨,我的心裡有說不出來的疼痛和憂傷。

金沙江,我知道你走了很多路,你來得很遠。你是巴顏喀拉山冰雪的靈魂,被東方古老的陽光喚醒。為了一個美好的夙願,痛苦地從岩縫裡爬出,在櫓片上低吟,帆葉上歌唱,是石達開失落了的歎息、岩石上碰碎過的希望。你是無數微細血管一樣的山溪的集合,大自然一曲由無數音符組成的生命之歌。你懷揣夢想,穿山越穀,穿過兩岸猿聲啼不住的三峽,流經血染的石頭城,一次次走過大荒大漠……

金沙江,我要怎樣才能讀懂你呢?滲進深深的古井,你是悲涼的淚滴;走進枝頭的玫瑰,你是花的苦魂。故鄉那滴山民的苦淚、船夫的熱汗、革命者的鮮血……至今還一直在你的波濤裡流淌;彝胞的牛角號吹響的呐喊,山民充滿了愛情的山歌,1935年紅軍在激流險灘上用七條木船承載著的命運和希望……一切的一切都還融匯在你雷鳴般的轟響裡。

金沙江,你是歷史永恆的長虹,五千年扯長了的中國夢!

坐在陡峭的崖石上,我含著熱淚讀金沙江的前世今生。

是的,我是金沙江抱大的。我就是江邊那個愛流鼻涕光著屁股的孩子,成天在浪花裡嬉戲。河彎沙灘就是我的幼稚園,我無拘無束地享受著這裡的自由和陽光。一顆顆被江水搓圓了的小石子,都是我心愛的寶貝。這裡有我的童話世界,在這裡放飛了我人生的夢想和希望。

啊,多麼母性的河流,多麼夢幻的大峽谷,童年時代美好的天堂!我喜歡浪花,喜歡沙灘,喜歡被浪花鏤空了的礁石,喜歡黃辣丁來咬父親的漁鉤。坐在岩石看那飛濺的水花打濕陽光,就像看水打濕仙女美麗的衣裳。那一道道彩虹就像是我走出大山的一條五彩路,有時我又會覺得那道彩虹就是金沙江的另一個自己,弓起七彩的背脊出現在藍天上。金沙江河谷風情萬種,最美還是夕陽紅,金光燦爛流光溢彩,真比日暮漢宮傳蠟燭還要美麗輝煌。小時候,沒有卡通,沒有奧特曼,我的動漫就是峽谷裡的月亮和太陽。站在崖岸上看金沙江的落日,我總覺得就像看節日的龍燈。那落日紅得就像緞子做成的“龍寶”,金沙江似一條鱗光閃耀舞動著身姿正在搶“寶”的金龍。也許就在你一眨眼的一瞬間,那“龍寶”一樣的落日竟被金沙江一口吞進肚裡,金沙江頓時憋得滿身通紅。

一隻老鷹從山外飛來,在晚霞的背景上掠過一道水墨的剪影。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金沙江就是這樣動漫和美麗,你看那飛濺的浪花就像張開的翅膀,在灘口上,金沙江展翅飛成一隻白鶴。

江邊那個船老大,攀起輩分來,應該是我們爺爺輩的人了。他滿臉皺紋,飽經風霜。一身隆起的肌肉,彪悍得就像一尊岩石的雕像。用一條木船,他架起了連接沿江兩岸的橋樑。身披一身江風,守護一堆漁火,他一生一世都顛簸在波濤上。傍晚,三個石頭支起一口鐵鍋,鐵鍋下的“水打柴”(從江水上漂流下來的木柴)燃燒著殷紅的火,鍋裡煮著剛從江裡撈上來的“鹽巴啷”(鯰魚),那煮沸了的江水煮熟了魚,也煮爛了一天星光。篝火邊,經常聽見他哽咽著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唱:“金沙江,奔流千里情更長。一浪一回頭啊,你把你苦難的故鄉張望……”

啊,金沙江!你的調子為什麼那樣古老而又蒼涼?

是歲月呢,還是潮水呢?這裡的沙灘被越洗越窮,被越淘越光。 如今,倒是很少有人來這金沙江邊淘金了。蜂擁而至的人,是為了撿拾江邊那些有畫面的石頭,聽說那些瘋狂的石頭價值連城呢!

金沙江,一條沒有七板子、沒有烏篷船的江,這裡的江風很硬,不時興吳儂軟語,沒有吳冠中的水墨濡染過的石拱橋,沒有被茉莉花唱軟了的水鄉。金沙江粗糙得有些狂野,一座座石頭的大山都是能夠扛起民族和歷史的脊樑。金沙江帶著野性,帶著古老和貧窮,一年年穿過激流險灘,穿透生命的黑暗。坐在江邊的岩石上,我沉吟了很久,很久,那一波一浪好像就在我的心尖上流淌。你看,這沿江兩岸的懸崖峭壁,真的陡峭得很呀,陡得江水爬不上去,猴子爬不上去,但秋風爬得上去,時間爬得上去,聽那滿山滿崖落葉蕭蕭,看那皴裂了的河岸與岩石,金沙江,你好像還是真的老了一截了。

金沙江,我飽經滄桑身著粗布大襟的奶娘。

可如今我卻遠遠地離開了你,住在一個沒有大山的,叫什麼四季如春的城市裡。這裡姹紫嫣紅繁花似錦,這裡的海鷗比金沙江河谷裡的老鷹多,這裡的盤龍江也叫母親河……但這一切都無法讓我快樂起來,盤龍江水無法帶走我的憂傷。我知道,這就是我靈魂深處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了。每天,每天夜裡你濤聲依舊,如日落月升,一如既往地從我的相思枕上流過。

金沙江,連接著我生命的臍帶,你是我無法剪斷的思念呀!我的思念,是江面上你無法拒絕的月光。

作者簡介

淡墨,原名陳朝慧,巧家縣人。1963年畢業于雲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雲南師範大學教授。原《雲南師範大學學報》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散文詩研究會副會長、雲南省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等。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十月》、《散文》、《邊疆文學》等報刊上發表詩、散文詩、散文作品數百篇。2017年,淡墨在雲南師範大學離退休教職工新春團拜會上獲“老有所為筆耕獎”。現已出版作品集《大峽谷之戀》、《淡墨散文精品選》、《淡墨詩散文選》等。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日報

編審|李仁安 校對|羅 益 編輯|李曉溪

@微昭通 編輯部

中國是大禹治水、西歐是希伯來諾亞方舟、我們西南地區的傳說是:雷公發洪水,淹沒世界。兄妹二人躲在葫蘆中,避過洪水。最後,通過滾石磨、拋石等占卜方式,決定結為夫妻,婚後生肉團繁衍出不同的種族。

我到西雙版納的攸樂山采風,基諾公社文化站的莎車給我講基諾人的族源時這樣說:“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洪水氾濫,淹沒了大地,大地上的人都死了,最後剩下一對善良的同胞兄妹,男的叫瑪黑,女的叫瑪妞。他們得到了神的指示,兄妹躲進了牛皮蒙起來的大鼓裡,那大鼓隨波逐流在水上漂了七天七夜,洪水下落的時候,兄妹倆個落到了卓傑山的制高點上。兄妹倆個從大鼓裡爬了出來時,那時卓傑山上沒有人煙,是洪荒時代。為了繁衍人類,瑪黑要求與妹妹結婚。妹妹瑪妞一開始沒有同意,但是為了繁衍人類,妹妹最終還是同意與哥哥結婚了。兄妹倆就在卓傑山上種下了七顆葫蘆籽,最後只長出來一棵葫蘆。這棵葫蘆的藤蔓爬過了傑卓山的山頂,然後又爬過了九座山梁,結了一百個小葫蘆,結果只有一個葫蘆成熟長大,這個葫蘆大得有房子那麼大。葫蘆成熟後,就聽見葫蘆裡有人說話,瑪黑就用火鉗把葫蘆烙了一個洞,這個時候便從葫蘆裡走出了四種人:漢人、基諾人、傣族人、哈尼人”(淡墨《西雙版納采風日記》)。

那麼,水就是背大人類的繈褓,就是人類行走著的搖籃麼?水創造了人類古老的文明。

歲月的小鳥,飛過滄海桑田。

火紅的朝陽剛剛君臨大海,光芒四射晨光熹微,神和眾生都一同被海浪喚醒。水,能夠抱緊那個金色的夢幻嗎?大海啊,夜裡睡得並不安穩。鋪染朝霞紅日的大海,美麗猶如蘇繡蜀錦,輝煌得就像地球燙金的封面。此時,有一條“白蛇”從金光燦爛的水面上妖嬈地遊了過來,嬌媚得讓大海心潮起伏,性感得讓大海躁動不安……

金山寺,是怕再也曬不幹了。

啊,眾神之水啊!

八仙正在各自備辦各自的“舟楫”。

太陽,總是沒完沒了地用一萬根金線縫補被風浪撕開的口子,縫補大海的破綻。

金沙江,我的母親河

金沙江,我的母親河,日日夜夜從我的心靈上流過。

故鄉魯木得(巧家縣城所在地),金沙江臂彎裡的一塊碧玉,那是生我養我的桑梓之地,在金沙江的滋養下生生不息。

魯木得後面的玉屏山很高也很陡,從河谷裡飛起來的老鷹,經常在山崖上碰傷翅膀。金沙江兩岸的大山把天空擠得窄窄的,被擠窄了的天空就像魯木得眯縫著一隻眼睛在看宇宙。這裡山高坡陡,金沙江碰到一座山就要拐一個彎,遇到一個坎就要下一個灘,一彎一拐,一浪一灘,流淌著生命的曲折和滄桑。在這個逼仄的大峽谷裡,金沙江局促得掉不轉身來,日日夜夜從擦傷了身子的崖石邊走過。太陽的熨斗燙不平波浪的痛苦,躁動的漩渦無法言說一身的暗傷。跌跌撞撞拐彎下坎,在險灘上一次次摔得粉身碎骨,我的心裡有說不出來的疼痛和憂傷。

金沙江,我知道你走了很多路,你來得很遠。你是巴顏喀拉山冰雪的靈魂,被東方古老的陽光喚醒。為了一個美好的夙願,痛苦地從岩縫裡爬出,在櫓片上低吟,帆葉上歌唱,是石達開失落了的歎息、岩石上碰碎過的希望。你是無數微細血管一樣的山溪的集合,大自然一曲由無數音符組成的生命之歌。你懷揣夢想,穿山越穀,穿過兩岸猿聲啼不住的三峽,流經血染的石頭城,一次次走過大荒大漠……

金沙江,我要怎樣才能讀懂你呢?滲進深深的古井,你是悲涼的淚滴;走進枝頭的玫瑰,你是花的苦魂。故鄉那滴山民的苦淚、船夫的熱汗、革命者的鮮血……至今還一直在你的波濤裡流淌;彝胞的牛角號吹響的呐喊,山民充滿了愛情的山歌,1935年紅軍在激流險灘上用七條木船承載著的命運和希望……一切的一切都還融匯在你雷鳴般的轟響裡。

金沙江,你是歷史永恆的長虹,五千年扯長了的中國夢!

坐在陡峭的崖石上,我含著熱淚讀金沙江的前世今生。

是的,我是金沙江抱大的。我就是江邊那個愛流鼻涕光著屁股的孩子,成天在浪花裡嬉戲。河彎沙灘就是我的幼稚園,我無拘無束地享受著這裡的自由和陽光。一顆顆被江水搓圓了的小石子,都是我心愛的寶貝。這裡有我的童話世界,在這裡放飛了我人生的夢想和希望。

啊,多麼母性的河流,多麼夢幻的大峽谷,童年時代美好的天堂!我喜歡浪花,喜歡沙灘,喜歡被浪花鏤空了的礁石,喜歡黃辣丁來咬父親的漁鉤。坐在岩石看那飛濺的水花打濕陽光,就像看水打濕仙女美麗的衣裳。那一道道彩虹就像是我走出大山的一條五彩路,有時我又會覺得那道彩虹就是金沙江的另一個自己,弓起七彩的背脊出現在藍天上。金沙江河谷風情萬種,最美還是夕陽紅,金光燦爛流光溢彩,真比日暮漢宮傳蠟燭還要美麗輝煌。小時候,沒有卡通,沒有奧特曼,我的動漫就是峽谷裡的月亮和太陽。站在崖岸上看金沙江的落日,我總覺得就像看節日的龍燈。那落日紅得就像緞子做成的“龍寶”,金沙江似一條鱗光閃耀舞動著身姿正在搶“寶”的金龍。也許就在你一眨眼的一瞬間,那“龍寶”一樣的落日竟被金沙江一口吞進肚裡,金沙江頓時憋得滿身通紅。

一隻老鷹從山外飛來,在晚霞的背景上掠過一道水墨的剪影。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金沙江就是這樣動漫和美麗,你看那飛濺的浪花就像張開的翅膀,在灘口上,金沙江展翅飛成一隻白鶴。

江邊那個船老大,攀起輩分來,應該是我們爺爺輩的人了。他滿臉皺紋,飽經風霜。一身隆起的肌肉,彪悍得就像一尊岩石的雕像。用一條木船,他架起了連接沿江兩岸的橋樑。身披一身江風,守護一堆漁火,他一生一世都顛簸在波濤上。傍晚,三個石頭支起一口鐵鍋,鐵鍋下的“水打柴”(從江水上漂流下來的木柴)燃燒著殷紅的火,鍋裡煮著剛從江裡撈上來的“鹽巴啷”(鯰魚),那煮沸了的江水煮熟了魚,也煮爛了一天星光。篝火邊,經常聽見他哽咽著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唱:“金沙江,奔流千里情更長。一浪一回頭啊,你把你苦難的故鄉張望……”

啊,金沙江!你的調子為什麼那樣古老而又蒼涼?

是歲月呢,還是潮水呢?這裡的沙灘被越洗越窮,被越淘越光。 如今,倒是很少有人來這金沙江邊淘金了。蜂擁而至的人,是為了撿拾江邊那些有畫面的石頭,聽說那些瘋狂的石頭價值連城呢!

金沙江,一條沒有七板子、沒有烏篷船的江,這裡的江風很硬,不時興吳儂軟語,沒有吳冠中的水墨濡染過的石拱橋,沒有被茉莉花唱軟了的水鄉。金沙江粗糙得有些狂野,一座座石頭的大山都是能夠扛起民族和歷史的脊樑。金沙江帶著野性,帶著古老和貧窮,一年年穿過激流險灘,穿透生命的黑暗。坐在江邊的岩石上,我沉吟了很久,很久,那一波一浪好像就在我的心尖上流淌。你看,這沿江兩岸的懸崖峭壁,真的陡峭得很呀,陡得江水爬不上去,猴子爬不上去,但秋風爬得上去,時間爬得上去,聽那滿山滿崖落葉蕭蕭,看那皴裂了的河岸與岩石,金沙江,你好像還是真的老了一截了。

金沙江,我飽經滄桑身著粗布大襟的奶娘。

可如今我卻遠遠地離開了你,住在一個沒有大山的,叫什麼四季如春的城市裡。這裡姹紫嫣紅繁花似錦,這裡的海鷗比金沙江河谷裡的老鷹多,這裡的盤龍江也叫母親河……但這一切都無法讓我快樂起來,盤龍江水無法帶走我的憂傷。我知道,這就是我靈魂深處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了。每天,每天夜裡你濤聲依舊,如日落月升,一如既往地從我的相思枕上流過。

金沙江,連接著我生命的臍帶,你是我無法剪斷的思念呀!我的思念,是江面上你無法拒絕的月光。

作者簡介

淡墨,原名陳朝慧,巧家縣人。1963年畢業于雲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雲南師範大學教授。原《雲南師範大學學報》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散文詩研究會副會長、雲南省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理事長、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等。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十月》、《散文》、《邊疆文學》等報刊上發表詩、散文詩、散文作品數百篇。2017年,淡墨在雲南師範大學離退休教職工新春團拜會上獲“老有所為筆耕獎”。現已出版作品集《大峽谷之戀》、《淡墨散文精品選》、《淡墨詩散文選》等。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日報

編審|李仁安 校對|羅 益 編輯|李曉溪

@微昭通 編輯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