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腦機介面”PK,為什麼紮克伯格大比分贏了馬斯克

美國科技大亨馬斯克與Facebook CEO紮克伯格最近都表示, 將致力於研發“腦機介面”。 這兩家科技巨頭出於什麼原因, 又將通過怎樣的方式來實現“腦機介面”。 現在, 小南君從五個維度給你分析分析, 看看究竟誰更牛, 更靠譜。

動機: 對抗超級AI VS 交流更容易

馬斯克認為超級AI必將實現, 人類要想不被淘汰, 只有一個選擇, 成為AI:“我們要麼被機器淘汰, 要麼探索新的方式, 實現與人工智慧的共生和融合, 除此以外, 別無他法。 ” 所以, 馬斯克開始了他計畫的第一步, 做“腦機介面”。

Facebook研究“腦機介面”的理由, 則簡單多了, 為了讓交流更容易。

CEO紮克伯格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我們的大腦每秒產生的資料是4部高清電影的量。 但是我們向世界傳輸資料的方式——說話, 它的傳輸速率和80年代的數據機一樣。 這就是問題所在。 ”

紮克伯格的想法更美好, 馬斯克的想法有點恐怖。 這一局, 紮克伯格更勝一籌。

團隊:9人 VS 66人

馬斯克說, 為了組建這個團隊, 已經與1000多人會面, 最終從中選擇了8人。 加上他自己, 目前Neuralink公司一共是9個人。 組建團隊最大的挑戰在於, 他們需要涵蓋的專業領域很多, 包括神經科學, 腦外科, 晶片技術, 生理學, 臨床試驗等。

而Facebook為了完成腦機連接的項目, 已組建了60多人的團隊, 從事語音解碼、語言的機器學習、光學神經系統以及神經假肢等方面進行研究。

從團隊上看, Facebook更成熟穩定, 馬斯克的團隊只是剛剛組建, 他自己又不是這一領域的專家, 以外行領導內行, 雖然潛力或許不錯。 但綜合判斷, 前景似乎Facebook的更好。

接入方法:侵入式 vs 非侵入式

Neuralink目前對於電極技術仍然沒有確定研究方向。 研發團隊目前還面臨著諸多困難,

比如頻寬問題(目前最多能做到用兩百個電極控制幾百個神經元, 而NeuraLink的目標是控制一百萬個)、植入問題(除了開顱, 如何用其他更“友善”的方式進行植入)、生物適配學問題(如何避免人體的排異反映)、無線信號傳播問題等等。

在確定想要開發什麼樣的技術之前, Neuralink還無法實際著手開發。 Neuralink有可能同時進行多項實驗, 並在其中做出選擇。

Facebook 的整體思路是:使用感測器進入大腦的語言中心——當你想要說話時, 大腦的這部分區域便會活躍起來, 並把詞語組合起來, 準備就緒後我們便會說出來。

這種技術可以將這些信號回饋給電腦, 這個過程類似於將語音轉換成文本的工作原理。 但是, 這時輸入給電腦的是神經活動信號, 而不是音訊。

許多腦-電腦專案都依靠植入大腦的微細電極, 比如馬斯克的公司, 而 Facebook 只研發“無創”技術, 讓信號通過可穿戴感測器進行傳輸。 雖然這也成為了 Facebook 需要面臨的挑戰, 但這也為紮克伯格贏得了人心——畢竟, 不對大腦動“手腳”讓公眾更放心。

時間: 8-10年 VS 2年

從業務方面看,

Neuralink的任務分為兩個階段, 首先是提供能夠幫助治療嚴重腦操作的設備投入市場。 這一目標, 馬斯克的計畫是4年內實現。 對於能讓健康的人傳遞內心感受的技術, 馬斯克則為這種技術設立了8到10年的期限。

相較之下, 紮克伯格的項目時間則短得多了。 Facebook負責專案的團隊, 則要在兩年期限內, 開發出一個系統, 讓人以每分鐘 100 個單詞的速度在電腦上“打出”100 個字, 人類只需要想好想說的話即可。

時間太長, 難免要跳票, 支援紮克伯格一票。

障礙:技術與倫理

但無論是馬斯克的計畫, 或是紮克伯格的算盤, 都面臨著一些障礙。

首先是技術上的問題。 比如馬斯克的公司, 需要克服工程障礙, 比如生物生物相容性問題、無線網路、電力和頻寬等。 同時還面臨著監管上的問題。

再者,公司還將面臨公眾的質疑與恐懼。根據皮尤的調查顯示,公眾甚至比基因編輯更擔心大腦電腦介面,他們不希望任何人進入他們的大腦安裝一些高科技機器。

此外,公眾也擔心,這其中涉及到的倫理混亂問題、隱私問題。由於我們仍然不知道“腦”資料究竟是什麼東西,如果資料發生洩漏,這將變得十分嚴重。

從障礙上看,雙方面臨著不同的技術問題與相同的倫理問題,“平分秋色”,這一局算是平手,各得一票。

PK結果:

五局下來,馬斯克與紮克伯格對壘,以1:5的大比分落敗。雖然雄心萬丈,卻還是不敵小紮。

以上PK結果僅供娛樂。現在做個小調查吧,你是怎樣看待腦機介面這件事呢?

你認為這種腦機介面技術會實現嗎 (單選) 0人 0% 能 0人 0% 不能 0人 0% 不清楚 投票

如果可以進行腦機介面,你願意嗎 (單選) 0人 0% 願意 0人 0% 不願意 0人 0% 不清楚 投票

馬紮二人,誰更有可能實現計畫 (單選) 0人 0% 紮克伯格 0人 0% 馬斯克 0人 0% 不清楚 投票

同時還面臨著監管上的問題。

再者,公司還將面臨公眾的質疑與恐懼。根據皮尤的調查顯示,公眾甚至比基因編輯更擔心大腦電腦介面,他們不希望任何人進入他們的大腦安裝一些高科技機器。

此外,公眾也擔心,這其中涉及到的倫理混亂問題、隱私問題。由於我們仍然不知道“腦”資料究竟是什麼東西,如果資料發生洩漏,這將變得十分嚴重。

從障礙上看,雙方面臨著不同的技術問題與相同的倫理問題,“平分秋色”,這一局算是平手,各得一票。

PK結果:

五局下來,馬斯克與紮克伯格對壘,以1:5的大比分落敗。雖然雄心萬丈,卻還是不敵小紮。

以上PK結果僅供娛樂。現在做個小調查吧,你是怎樣看待腦機介面這件事呢?

你認為這種腦機介面技術會實現嗎 (單選) 0人 0% 能 0人 0% 不能 0人 0% 不清楚 投票

如果可以進行腦機介面,你願意嗎 (單選) 0人 0% 願意 0人 0% 不願意 0人 0% 不清楚 投票

馬紮二人,誰更有可能實現計畫 (單選) 0人 0% 紮克伯格 0人 0% 馬斯克 0人 0% 不清楚 投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