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東方神藥”青蒿素對抗藥性瘧疾還有效

據新華社電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 近年來, 瘧疾的抗藥性問題格外令人關注。 屠呦呦等人發現的青蒿素一直被視為抗瘧“東方神藥”, 但東南亞一些國家已發現對青蒿素有不同程度抗藥性的瘧原蟲。 專家對此表示, 這並非意味著青蒿素完全無效, 而是瘧原蟲對青蒿素的敏感性降低。

世界衛生組織抗瘧藥物技術專家委員會主席、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尼古拉斯·懷特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由於青蒿素最早用於東南亞地區, 所以該地區的柬埔寨等國最早出現了抗藥性問題。 但懷特強調, 認為複方青蒿素抗瘧藥療法(ACT)失效為時尚早,

找到抗瘧新藥還需要一個漫長過程, ACT目前仍然是對抗瘧疾的最有效手段。

為應對抗藥性問題, 懷特和瑪希隆-牛津熱帶醫學研究所的同事正在致力於研究新的ACT療法。 與兩種青蒿素類藥物組成的傳統ACT療法相比, 他們的最新研究採用了三種藥物的聯合療法, 治療瘧疾更有效。

“現在我們說的青蒿素抗藥性其實是指瘧原蟲對青蒿素的敏感性降低, 而並非完全無效。 科學家的研究表明, 如果將現行青蒿素類藥物的療程由3天延長到7天, 絕大部分的瘧原蟲還是可以被殺死的。 ”上海複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同樣指出。

複星醫藥下屬的桂林南藥是中國唯一通過世衛組織藥品預認證的抗瘧藥供應商。

吳以芳說, 瘧疾流行地區基本都是經濟欠發達的偏遠地區, 當地市場的青蒿素類藥物品牌很多, 品質參差不齊, 如果用藥劑量和療程不規範, 也會影響到治療效果。

懷特還表示, 對青蒿素抗藥性的研究應引起更多重視, 否則“就會真正失去這種有價值的藥物”。 上世紀60年代, 泰柬邊境首先出現了對瘧疾特效藥氯喹產生抗藥性的惡性瘧疾, 隨後擴散到整個東南亞直至非洲;如今, 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的瘧原蟲從亞洲傳播到非洲的風險也非常高。

懷特說, 與SARS、H5N1禽流感等傳染病主要在城市傳播不同, 瘧疾感染者大多生活在偏遠鄉村等不發達地區, 因此未能引起全球高度關注。 他呼籲相關政府機構和國際組織在抗瘧行動中拿出更強有力的、透明化的管理和決策,

並指出, 中國在消除瘧疾方面的執行力值得借鑒和學習。 (彭茜 楊舟)

《中國科學報》 (2017-04-25 第2版 國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