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63歲女科學家 希望借助百度的技術能力來解決農業施肥問題

你能想像你正在飲用的水, 可能20%的氮含量都是超標的嗎?

4月25日, 由百度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共同主辦的“極·致未來”責任創新挑戰賽上, 出現了一位大齡選手, 63歲的張維理。

圖為張維理在現場介紹“互助施肥”專案

來自中國農科院的張維理, 身上透露出科學家的謙遜和質樸。 她和團隊與土壤打了20多年的交道, 有著豐富的科學理論知識。

90年代, 她從歐洲留學歸國後, 就開始研究中國農村現狀的最佳施肥技術。 一次在農村取樣實驗時, 她發現在全國範圍大中小城市周邊地帶, 凡是種植水果密集的地帶硝酸鹽對水的污染非常嚴重。 “在當地採取了100多個水樣, 包括井水、礦泉水和當地生產的啤酒, 發現裡面有20%的水樣量都是含量超標的。 ”

圖為張維理在講解農業原因致農業土壤污染的分佈圖

更讓她揪心的是, 由於缺少必要指導,農民認為肥料用得越多越好, 殊不知過量的施氮肥不僅造成水污染, 還引起了自身收入的下降。 據相關資料統計, 不合理施肥造成養分失調, 每年引起生理病害嚴重造成的直接損失達1千億元。

正是發現的這一問題激發了她發起“互助施肥”專案的初衷。

與當前國際流行的最佳養分管理,

專家給出一個配方, 農民照搬執行不同的是, 張維理團隊考慮到了農民對科學施肥的接受度不同問題。 “好比農戶甲的種植業是主業, 施肥量多、次數也多, 農民乙只需要夠吃, 一次性集中施肥, 給這兩個人的意見不能一刀切。 ”

由此, 張維理團隊的“互動施肥”會根據市場預期和農民的施肥狀況因人而異, 從而大大提高了農民對科學技術的接受度。 “我們在更大區域的驗證實驗發現, 農民對互動方案的接受度幾乎達到100%。 ”

張維理和其他專案成員還介紹道, 目前專案已有100多個子模型組成的配方系統, 可以對14套養分提供互動配分方案。 為了提高精確性, 團隊還完成了全國土壤時空大資料的構建, 並借助國家在過去40年土壤調查中獲得了大量資料。

在完成了覆蓋全國的高精准度數據後, 可以對全國每公頃為單元實現指標。 同時, 張維理也希望借助百度的大資料能力, 來更好的完善互動施肥項目。

互動空間大資料不僅為互動施肥提供了基礎資訊, 也為土地管理和環境工程提供了基礎的資訊。 挑戰賽上, 張維理和她的團隊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 在此背後, 不僅是創新的力量, 更是一群科學家們對夢想矢志不渝的堅持。

圖為張維理在講述專案的預期目標

挑戰賽雖然結束了, 但創新並未結束。 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表示:“創新是無國界的, 能力越大, 責任越大, 我們非常願意貢獻百度的技術能力支持創新者, 助力他們實現自我價值, 為更多人服務。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