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智能家居外冷內熱,癥結不除破局難

導語:智慧家居以住宅為平臺, 利用自動控制、電腦、物聯網等技術, 通過對家居設備進行集中管理, 讓家居生活更加舒適、便捷、安全、節能環保。 最近, 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三大新興技術產業再次引爆話題, 尤其以語音智慧技術與智慧家居領域結合的產品, 再一次讓智慧家居話題成為熱議。

2017年1月, 一年一度的 CES 展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如期舉行, 除了 AI、VR/AR、無人駕駛等“風口”領域, 一直深耕 AI技術的科技公司也高調宣佈進入智慧家居行業, 在CES上展示了各自領域智慧家居的消費應用產品, 希望在消費電子市場大展拳腳,

為自家的技術研發帶來更多變現的可能。 如今, 我們能看到行業正在致力於研發從“偽智慧”走向“智慧”的產品路徑, 但是, 對比起三年前Google收購 Nest 佈局智慧家居領域引起的熱潮, 風頭一過後, 2016年關於智慧家居的話題似乎沉寂許多, 大廠商的“智慧”佈局仿佛一時間也停頓下來, 專家、媒體頻頻質問, 智慧家居還有明天嗎?市場期待的“爆款”究竟在何方?出現真正滿足消費者, 像科幻電影一樣的“夢想產品”, 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政策利好, 借力互聯網東風

資訊技術正推動人與人的連接向物與物的連接邁進, 政策層面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 讓智慧家居成為物聯網發展中重要的受益者。 2016年“智慧家居”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被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興消費。 在今年1月工信部發佈的《資訊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中, 智慧家居由原來的9大重點應用升級為6大物聯網重點領域應用示範工程。

工信部資料顯示, 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十二五”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為25%,

2015年產業規模達到7500億元, 預計2020年將突破15000億元。 艾瑞認為, 快速增長的產業規模背後是整個物聯網體系的逐漸建成, 在萬億級市場前景的預測下, 中國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中必須把握先機、拔得頭籌, 為智慧家居、智慧社區, 甚至是智慧城市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消費升級, 潛在需求亟待釋放

2016年最熱關鍵字——“消費升級”, 今年依然熱度不減, 我國消費結構正在經歷轉型升級已是不爭的事實, 而智慧家居剛好契合這一趨勢。 在過去的十年中, 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38萬元, 攀升至2016年的3.36萬元, 增長幅度超過1.4倍。 可支配收入的上漲伴隨著與個人發展和享受相關的消費占比增加, 新階段的居民消費更加追求生活品質和體驗,

也更願意為健康和便捷支付溢價。

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指出, 我國家庭數量達4.3億戶, 居世界首位。 另外, 自2006年以來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雖存在小幅波動, 但整體趨勢穩步上漲, 2016年銷售面積超過13.7億平方米。

艾瑞認為, 目前智慧家居尚處在發展初期, 但考慮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能力增加和住房條件的進一步提高, 未來行業的發展空間將非常有潛力。

市場玩家眾多, 誰主沉浮

龐大的潛在市場吸引了相關產業中的各類玩家, 不少創業者也蜂擁而至, 但在表面風光的背後,總體來說開局不利。以傳統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運營商等為代表的巨頭企業各展拳腳,希望能從智慧家居市場中分一杯羹。傳統家電企業憑藉在家電生產製造方面的優勢,率先發力智慧家電領域,以產品為突破口打開市場;互聯網企業著重打造集銷售、控制等為一體的平臺,整合自有及協力廠商硬體產品,為使用者提供產品和服務。

與此同時,智慧家居資本市場也在2014年迎來了高潮。儘管受到資本寒冬的影響,2016年投資熱度有所下降,但融資案例數量依然高於智慧穿戴、智慧醫療健康等領域,關注度居於智慧硬體市場前列。從融資輪次來看,項目早期的融資數量明顯高於中後期,創業公司正在成長為行業內一股重要的新興力量。

艾瑞認為,儘管各方想盡辦法搶佔市場先機,消費者對於智慧家居產品的反響遠遠低於行業的期望,市場的認知和接受程度非常有限,行業陷入了外冷內熱的尷尬局面。根據艾瑞調研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智慧家居產品的認知度為42.3%,接觸後購買的用戶比例僅有16.1%。因此,培育市場、教育消費者對於智慧家居而言,依然是任重道遠。

症狀一:用戶需求抓不准,智慧功能變“雞肋”

不能切中用戶痛點是造成目前市場接受度偏低的直接原因,偽智慧、弱需求、高價格三大因素是阻礙產品滲透率進一步提高的關鍵。智慧家居的本意是通過智慧的功能和人性化的交互,讓人們的家居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達到優化和改善生活品質的目標。但是,某些廠商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推出的家居產品僅僅是以“智慧”為噱頭,這些產品非但沒有為生活“做減法”,反而讓原本簡單的操作變得更加複雜。

讓我們來模擬一下目前“智慧家居”的操作方法。傳統的家電產品已經有自身的遙控作為控制終端,以手機控制為核心的產品,不過是增加了一個WiFi遠端遙控的功能,需要通過解鎖、打開App、選擇操作等多個步驟,對於室內使用場景來說過於繁瑣。語音控制是繼遠端控制後的又一大熱方向。然而,大部分產品的語音交互還停留在簡單的對話階段,識別性能受到說話方式、環境噪音等因素影響,穩定性不能達到用戶預期。要實現自然、無障礙的人機交流,產品的實際應用中還有許多需要調整和適配的空間。由於這些“半成品”添加的並不是產品的剛需功能,沒能有效解決或改善原有產品“不智慧”的痛點,因此很難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另外,市面上不少產品在安裝和使用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安裝、配置流程複雜、連接Bug頻繁出現等,這些糟糕的用戶體驗更打擊了消費者對智慧家居的積極性。

艾瑞認為,除智慧電視因為互聯網電視價格戰的打響而開始普及以外,大部分智慧家電依然保持著比較高的價格水準,與傳統家電差距不小。智慧產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但如果這種提升的效果不夠大,即智慧功能所帶來的邊際效用不足以覆蓋其產品溢價,那麼,智慧家居對於消費者來說不過是一種“雞肋”。再者,我們需要關注到產品反覆運算的週期,冰箱、空調等大型家電更換週期較長,在沒有“爆款”智慧單品出現的情況下,原有的傳統家電基本能夠滿足日常使用需求,用戶通常不會有購置或更換新品的動力。

症狀二:通信協議難統一,互聯互通仍是夢

智慧家居行業中的技術爭議由來已久,缺乏統一標準已然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讓跨協定、跨品牌的互聯互通只能停留在概念層面。目前,無線技術因為省去了佈線帶來的困擾而更具有潛力,已經逐漸替代有線技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但是,多種無線通訊協定之間各有優劣,現階段還沒出現一種無線技術可以解決家居應用場景中的所有問題,能夠一統江湖的“王者”尚未有定論。

2016年以來,三大主流技術——WiFi、藍牙、ZigBee在物聯網與智慧家居領域紛紛發力。WiFi聯盟推出功耗更低、穿牆能力更強的HaLow標準;藍牙5資料傳輸速率兩倍高於前代,資料傳遞容量提升800%;ZigBee聯盟與Thread Group聯姻,實現了ZigBee通用語言在Thread網路中的運行。在眾多網路傳輸技術當中, ZigBee聯盟率先面向亞洲市場拋出橄欖枝,推出ZigBee3.0,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加入ZigBee聯盟,ZigBee技術正成為這一階段的發展重點。艾瑞認為,技術的突破和相容將會是提高產品體驗的重要驅動力,而計畫于2020年商用的5G則有可能打破標準混戰的格局,加速智慧家居行業的發展。

另外,跨品牌產品的互聯互通同樣是智慧家居的一大難題。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單一品牌的全屋智慧套餐顯然不是首選項,使用者希望有更多的選擇,在不同品牌中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產品。然而,企業對自身使用者和產品等資料的掌控至關重要,品牌商之間的聯動由於涉及到資料和資源的爭奪,“互聯互通”並非易事。不過,在AWE2017上,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牽頭成立的“智慧家電互聯互通專案工作組”,推出了由7家企業共同制定“云云互聯”團體標準,通過統一的轉換協議開放埠,實現不同品牌的互聯互通。目前這一標準只涉及App之間的控制連接,並不涉及聯動場景的設置,未來市場化的效果如何尚未可知。但可以見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靠一己之力難以構建起整個生態系統,集多方力量的開放合作將成為智慧家居破局的關鍵。

結語

乘著萬物互聯概念的“東風”,智慧家居企業應避免僅把“智慧”二字當做行銷噱頭,切實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進行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各方參與者亦需要摒棄零和博弈的封閉思維,各展所長、合作共贏,共建產業生態圈。

更多行業洞察,敬請期待艾瑞諮詢於6月底發佈《2017年中國智慧家居行業研究報告》。該報告將從中國智慧家居市場發展的歷程、各主要細分領域發展態勢及中國智慧家居企業的市場格局三個角度出發總結中國智慧家居行業的現狀與痛點,並探索中國智慧家居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但在表面風光的背後,總體來說開局不利。以傳統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運營商等為代表的巨頭企業各展拳腳,希望能從智慧家居市場中分一杯羹。傳統家電企業憑藉在家電生產製造方面的優勢,率先發力智慧家電領域,以產品為突破口打開市場;互聯網企業著重打造集銷售、控制等為一體的平臺,整合自有及協力廠商硬體產品,為使用者提供產品和服務。

與此同時,智慧家居資本市場也在2014年迎來了高潮。儘管受到資本寒冬的影響,2016年投資熱度有所下降,但融資案例數量依然高於智慧穿戴、智慧醫療健康等領域,關注度居於智慧硬體市場前列。從融資輪次來看,項目早期的融資數量明顯高於中後期,創業公司正在成長為行業內一股重要的新興力量。

艾瑞認為,儘管各方想盡辦法搶佔市場先機,消費者對於智慧家居產品的反響遠遠低於行業的期望,市場的認知和接受程度非常有限,行業陷入了外冷內熱的尷尬局面。根據艾瑞調研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智慧家居產品的認知度為42.3%,接觸後購買的用戶比例僅有16.1%。因此,培育市場、教育消費者對於智慧家居而言,依然是任重道遠。

症狀一:用戶需求抓不准,智慧功能變“雞肋”

不能切中用戶痛點是造成目前市場接受度偏低的直接原因,偽智慧、弱需求、高價格三大因素是阻礙產品滲透率進一步提高的關鍵。智慧家居的本意是通過智慧的功能和人性化的交互,讓人們的家居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達到優化和改善生活品質的目標。但是,某些廠商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推出的家居產品僅僅是以“智慧”為噱頭,這些產品非但沒有為生活“做減法”,反而讓原本簡單的操作變得更加複雜。

讓我們來模擬一下目前“智慧家居”的操作方法。傳統的家電產品已經有自身的遙控作為控制終端,以手機控制為核心的產品,不過是增加了一個WiFi遠端遙控的功能,需要通過解鎖、打開App、選擇操作等多個步驟,對於室內使用場景來說過於繁瑣。語音控制是繼遠端控制後的又一大熱方向。然而,大部分產品的語音交互還停留在簡單的對話階段,識別性能受到說話方式、環境噪音等因素影響,穩定性不能達到用戶預期。要實現自然、無障礙的人機交流,產品的實際應用中還有許多需要調整和適配的空間。由於這些“半成品”添加的並不是產品的剛需功能,沒能有效解決或改善原有產品“不智慧”的痛點,因此很難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另外,市面上不少產品在安裝和使用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安裝、配置流程複雜、連接Bug頻繁出現等,這些糟糕的用戶體驗更打擊了消費者對智慧家居的積極性。

艾瑞認為,除智慧電視因為互聯網電視價格戰的打響而開始普及以外,大部分智慧家電依然保持著比較高的價格水準,與傳統家電差距不小。智慧產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但如果這種提升的效果不夠大,即智慧功能所帶來的邊際效用不足以覆蓋其產品溢價,那麼,智慧家居對於消費者來說不過是一種“雞肋”。再者,我們需要關注到產品反覆運算的週期,冰箱、空調等大型家電更換週期較長,在沒有“爆款”智慧單品出現的情況下,原有的傳統家電基本能夠滿足日常使用需求,用戶通常不會有購置或更換新品的動力。

症狀二:通信協議難統一,互聯互通仍是夢

智慧家居行業中的技術爭議由來已久,缺乏統一標準已然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讓跨協定、跨品牌的互聯互通只能停留在概念層面。目前,無線技術因為省去了佈線帶來的困擾而更具有潛力,已經逐漸替代有線技術成為新的發展趨勢。但是,多種無線通訊協定之間各有優劣,現階段還沒出現一種無線技術可以解決家居應用場景中的所有問題,能夠一統江湖的“王者”尚未有定論。

2016年以來,三大主流技術——WiFi、藍牙、ZigBee在物聯網與智慧家居領域紛紛發力。WiFi聯盟推出功耗更低、穿牆能力更強的HaLow標準;藍牙5資料傳輸速率兩倍高於前代,資料傳遞容量提升800%;ZigBee聯盟與Thread Group聯姻,實現了ZigBee通用語言在Thread網路中的運行。在眾多網路傳輸技術當中, ZigBee聯盟率先面向亞洲市場拋出橄欖枝,推出ZigBee3.0,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加入ZigBee聯盟,ZigBee技術正成為這一階段的發展重點。艾瑞認為,技術的突破和相容將會是提高產品體驗的重要驅動力,而計畫于2020年商用的5G則有可能打破標準混戰的格局,加速智慧家居行業的發展。

另外,跨品牌產品的互聯互通同樣是智慧家居的一大難題。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單一品牌的全屋智慧套餐顯然不是首選項,使用者希望有更多的選擇,在不同品牌中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產品。然而,企業對自身使用者和產品等資料的掌控至關重要,品牌商之間的聯動由於涉及到資料和資源的爭奪,“互聯互通”並非易事。不過,在AWE2017上,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牽頭成立的“智慧家電互聯互通專案工作組”,推出了由7家企業共同制定“云云互聯”團體標準,通過統一的轉換協議開放埠,實現不同品牌的互聯互通。目前這一標準只涉及App之間的控制連接,並不涉及聯動場景的設置,未來市場化的效果如何尚未可知。但可以見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靠一己之力難以構建起整個生態系統,集多方力量的開放合作將成為智慧家居破局的關鍵。

結語

乘著萬物互聯概念的“東風”,智慧家居企業應避免僅把“智慧”二字當做行銷噱頭,切實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進行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各方參與者亦需要摒棄零和博弈的封閉思維,各展所長、合作共贏,共建產業生態圈。

更多行業洞察,敬請期待艾瑞諮詢於6月底發佈《2017年中國智慧家居行業研究報告》。該報告將從中國智慧家居市場發展的歷程、各主要細分領域發展態勢及中國智慧家居企業的市場格局三個角度出發總結中國智慧家居行業的現狀與痛點,並探索中國智慧家居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