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寧一旱柳靠樹皮存活500多年

青海新聞網訊 走進西寧市郊區的城中區總寨鎮, 巍峨的總寨堡玉皇閣屹立在村中央。 離玉皇閣不遠處的總北村的一條小巷裡, 一棵五百多年的大旱柳, 挺拔蒼勁。

時間已過去五百多年, 這棵旱柳是總寨少有存留的古樹之一, 具體哪年所種, 無從考究。

旱柳樹底下, 總北村老人最為津津樂道的是那件影響總寨一帶百餘年的湟中水案。 老人們所說的湟中水案, 是很多年前總寨堡、寧遠堡、水泉堡村與老幼堡、王斌堡村因農田灌溉而引起的糾紛。 如今, 隨著年邁的老人相繼去世, 古樹與玉皇閣成了這段歷史的見證者。

沿著小巷往裡走, 粗壯的旱柳樹屹立在眼前。 目測樹高30多米, 至少4個大人才能合抱。 樹皮用手輕輕一扒, 就有碎木屑掉落下來。 在樹幹上端有個穿孔的洞, 讓人驚奇。 走近古樹底觀察時, 發現有幾處被人為封死的小洞。 在村民韓建武的印象裡, 古樹曾自燃過兩次, 其中有一次是在淩晨起火, 被聞訊趕來的消防人員撲滅。 村民擔心古樹空心再次引起自燃, 就用泥土將樹洞封死, 讓空心的樹幹形成一個密閉的空間。

這棵旱柳於2005年被列入西寧重點古樹名木。 年已七旬的總南村村民盧金儒說, 在總北、總南兩村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有四五棵, 其中總北村的旱柳樹齡最大, 在西寧周邊少見。

旱柳是我省常見樹木之一,

也是我省古樹中數目較多的品種之一, 尤其在河湟谷地有大面積的分佈。 旱柳對生存環境要求並不高, 在瘠薄沙土地、濕河灘和弱鹽鹼地均能生長。 發芽早, 落葉晚, 生長迅速。

總北村老人說, 這棵古樹主幹大部分已腐爛, 形成空心, 奇怪的是, 這棵樹居然依舊健壯, 每到春天, 整棵樹都換上了新裝, 一片新綠。

為什麼旱柳主幹空心腐爛還能成活?記者走訪了我省植物研究方面的專家。 據專家解釋, 在古樹考察中, 經常看到百年或千年以上的古樹樹幹中心空洞, 樹幹中心木質部腐朽成空洞, 只剩下外殼皮部, 仍能生長得枝葉繁盛。 其實人們也懂得這個道理, 常說:“人活一張臉, 樹活一張皮。 ”樹木的生長靠的是樹皮,

因為樹皮中有維管束等結構, 負責運輸水分、無機鹽等各種營養物質。 而中間的木質部的作用, 只是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 樹皮以內的木質部其實都是樹皮裡的細胞死亡後殘留的纖維組織構成的, 基本沒有活的細胞組織。 所以, 就算將樹木中間的木質去掉, 只要樹皮還在, 就不會影響到營養物質的傳遞, 也就不會影響到古樹的生長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