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什麼是智慧家居?這也許是最詳細的解答

讓我們從一個問題開始!學會提問是成長的開始, 受兩“羅”的《長談》節目啟發, 本文試圖以提問題並探討的模式來展示觀點和理解, 同時, 我們也可以就這些問題展開持續和深入的針對性交流, 以期碰撞和挖掘深度價值。

什麼是智慧家居?

沒錯, 我們在討論智慧家居以前, 先問一下“什麼是智慧家居”這個問題。 在往下閱讀之前, 你可以嘗試先寫下自己對智慧家居的定義。

(此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用)

用“盲人摸象”來回答“什麼是智慧家居?”這個問題可能最貼切不過了。 因為, 我也說不清楚什麼是智慧家居。 做智慧化集成兩年來, 被客戶問到的最多一個問題就是它, 到現在我也沒有總結出一個讓自己滿意且簡潔明瞭的答案。

這或許不是我一個人的困惑, 有興趣閱讀此文的應均是業內人士, 不用多解釋。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智慧家居這個系統的複雜性造成的,

相對成體系的智慧家居系統是由多個子系統構成的, 如上圖中所表達的。 從技術上來講, 當前的智慧家居系統是由電腦、通信、自動化、感測器、大資料與雲計算以及AI等技術領域共同孵化出來的“新物種”。 因為這個“新物種”的遺傳基因比較複雜, 所以不同行業背景的從業者在觀察這個物種時, 就比較容易看到自己行業的影子, 可是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 因為智慧化系統服務於我們的“吃喝拉撒行住坐臥睡”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來, 比你更瞭解你自己的不是你媽了, 而是你們家的智慧化系統, 在分析你的生活資料後, 會提供給你一個更真實和客觀的你, 這是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做的事情,
所以展望接下來的5-10年, 智慧家居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全景式的數位生活的大資料應用, 其中遠期前景非常誘人。

同時, 因為物聯網已升級為國家戰略, 而智慧家居是物聯網的一個應用, 所以大家都一致認可這個“新物種”的輝煌未來, 前赴後繼的加入智慧化產業隊伍。 但是, 所有餵養該物種的智慧企業好象都低估了這貨的“食量”, 又高估了這貨的成長速度, 因為對資金和資源的消耗都很大, 同時也很難短期內實現健康且正向的現金流, 所以真正從智慧化上賺到錢的企業少之又少。

智慧家居從最早的家居自動化到現在, 發展了30多年, 雖然它不斷的將新技術納入碗中(如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

也一直勇猛精進的用無止境的新技術為我們服務, 但有趣的是, 我的很多客戶卻反應“這跟十多年前家裡裝的東西沒啥區別啊“, 這又是因為什麼?

我從不得罪人的角度, 嘗試來闡述一下智慧家居的內熱外冷是怎麼產生的。 “智慧家居”這個詞在英文中並不是叫“Smart Home”或“Intelligent Home”, 這件事在其最初起源的海外好象是叫Home Automation, 比如ZHA就是zigbee協議棧的一個profile叫Zibgee Home Automation的縮寫。 後來, 在互聯網興起之後, 互聯網連接了大量的傳統物件和行業(現在叫互聯網+), 連到那裡, 對應的領域就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互聯網連接到房子, 連接到家庭後, 就開啟了智慧家居的資訊時代, 所以“智慧家居”的另一個英文名也被叫為Connected Home(參見Gartner發佈的新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ycle, 大家找找2015年的Connected Home在什麼位置)。

The Hype Cycle of 2015 from Gartner

以上稍微費了點篇幅介紹這幾個詞的, 一方面是因為這幾個詞都帶了濃郁的時代特徵, 我都喜歡, 老外用詞比較寫實, 早期用 “Home Automation”, 因為那時網路不普及, 現在叫 “Connected Home”, 因為可以聯網了, 可以跟家保持24小時的連接了, 很好奇為什麼他們沒有給這麼高科技的一個系統取一個帶有科技感的名字(儘管他們的科幻電影很棒!)。 相比較而言, 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國人給取的名字,“智慧家居”,這個名字帶有對這事的強烈的期許和前瞻性。

“智慧”一詞對於國人的語境更接近“體貼”,之所以“體貼”是因為“善解人意”。所以,智慧家居必須是善解人意的,隨時隨地按不同家庭成員的需要提供服務,智慧家居不僅應該通過自動化控制滿足我們生活的基本需求(物理的,生理的);還應該通過“智慧”提高我們的精神幸福感和享受,帶來身份地位的尊貴感,要解意,也就是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要不然談何“智能”?我有不少客戶就是為了“智慧”二字而選擇的智慧家居,在家庭生活中,Automation是養懶人的,“智慧”是上檔次的,這是我從客戶那裡總結來的,所以碰巧你也在做智慧家居,向客戶推薦的時候要注意引導話術的用詞。

所以簡單總結下來,我們不僅需要智慧家居的高效方便,也需要智慧化帶給我們的更健康、更有趣、更善解人意的智慧生活方式,這個綜合的需求涵蓋了人性的方方面面,所以,智慧家居熱是有潛在剛性需求支撐的。這在行內,大家或多或少的從不同方向都認可並看好智慧化,熱度持續升溫,但是為何做過一兩年的行內人事普遍回饋一個認識“智慧化不是剛需”,如前所述,這個行業內熱外冷!

這個問題也困惑了我一段時間,特別是在落地的過程中,用戶對“智慧家居”的認識受市場宣傳和影視作品的影響,普遍超出當下預期,體驗完展廳,不少人會直言好象沒有想像的那麼“炫酷” 。這是使用者的期望管理出了問題,這個話題這裡不展開。說到影視作品的影響, 這裡插播一個小故事,我有一個客戶,現在是很好的朋友,去年12月剛跟我們簽完他別墅智慧化項目合同的當天,恰逢一部電影上映,電影的名字叫《絕對控制》,由上一屆007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看完後非常嚴肅的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聊了一刻鐘,擔心駭客安全問題,後來在我深入到協議層的技術解釋後,仍然堅持把智慧門鎖拿掉,改用普通鎖。擔憂也是一種期望。簡單總結,用戶對於智慧化的應用很冷,一方面是客戶期望沒有管理好,另外幾個很重要的因素,智慧化普及的方式和模式以及價格等其它因素都影響著用戶的感受和決定,冷是有原因的,不是需求不剛性,而是我們挖掘的不夠!

“錦上添花”還是“標配”?

說到這裡,如果給智慧家居在必要性上做個描述,那當下最合適的詞彙很多人會選“錦上添花”。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讓人生活的更有品質、更健康、更有效率、更有樂趣、更開心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我們越來越大的房子是那塊“錦”,智慧家居系統恰恰就是這朵“花”,因為這朵花的裝扮,家才更安全,更健康,更溫馨。當“錦”人手一塊的時候,對“花”的需求其實已經不是可有可無了,而是一種必須品,只是每個房子都有自己合適的那朵花,而不是一朵花可以適配所有房子,前面出現的業主不買帳的情況其實是假像,也就是“冷”的市場是不存在的,只是用錯了產品,說錯了話之後的一個必然反應,而不是人家沒需求!因為互聯網為首的新技術已經把我們的生活模式拉入了“版本升級”的快車道,通道的另一端就是逐漸清晰的智慧生活,一種更接近幸福的生活方式!所以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來定義智慧家居,那是不是可以說“支撐房子給人們過上智慧生活的服務系統”就叫智慧家居。

那什麼叫“智慧生活”?

如果用文字描述的話,我們想像幾個場景看算不算智慧生活:

·一日三餐不用愁,你餓了,可口且健康的餐食自動做好送到你嘴邊;

·嚴賽酷暑無擔憂,室內的溫度隨著你的喜好自動調節,睡著了夏天空調自動變小風量,冬天了自動蓋上合適的棉被;

·無聊了具有高度AI的“人形”保姆陪你聊天,或者幫讀故事;

·身體略有不良反應,系統自動測量,必要時直接送醫院看醫生;

·冬天自動提供冬衣,夏天自動提供清涼的夏裝;

·出門自動幫你叫好計程車,回來自動幫你洗掉換下的髒衣服;

是不是很酷?

我覺得非常酷,這是我想要的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稍微關注點科技進展的達人們應該都有點疑慮,“現在做到完全如此智慧好像還不可能吧?”,尤其讓系統自動的感應你的感覺及心情,好象這個技術還沒有進入到實用階段,讓系統聽懂我的需要就不錯了 。確實,語音辨識技術自從基於大資料和雲計算技術的加持後,這幾年發展很迅速,比如像Apple家的Siri或是Microsoft家的小娜亦或Amazon家的Alexa,都可以很容易的完成語音命令控制。(其實這也不是啥新技術,早在我20多年前第一次畢業時,IBM家的ViaVoice在當時75MHz的586 PC上(95年我的第一台電腦)對普通話的識別準確度就已經達到90%了)。國內該領域的領頭羊科大訊飛這兩年發展的非常好,已遠非十幾年前我跟他們合作時的技術水準。從2016年開始,很多趕時髦的智慧化公司把語音以及前面我講的“人形”保姆整合到一起,做了一個家用智慧化機器人,你想完成啥事,只需要喊一聲“X,開燈”,如同上帝他老人家說的“要有光”一樣自然,平靜中透著自豪和霸氣!這才是我們要的智慧生活!對吧?

接下來我們需要用到一點初中代數的知識,下面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如果令:X = “媽”,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歷史發現!

“媽,開燈”;

“媽,我餓了”;

“媽, 我尿床了”;

“媽, 我熱”;

“媽,我要喝冰水”;

……

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智慧時代!從一出生開始,即是生活在高度的AI環境中,不用懷疑,難道有人是需要說一聲“媽,我餓了”才吃上奶的嗎?不用說,你媽就知道,這就是智慧生活!

原來我們對智慧家居的期許是帶給我們兒時無憂無慮隨心所欲的生活,對這種生活的嚮往是因為我們兒時的記憶,但是,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的學習賦予我們良心屬性,發現媽媽不能老當保姆使喚,所以有錢人家才雇傭了真正的保姆,但保姆又不能象媽媽那樣讓人放心,同時因為人工成本的提高,可以雇得起保姆的人家不多,即使多,也沒那麼多人雇傭,怎麼辦?工薪階層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權利,享受智慧生活的便利,怎麼辦?

讓機器為我們服務!

這就是智慧家居的起源和緣起!所以,到現在我們如果再給智慧家居下個定義,一個很簡單的人文范兒的定義,那就是“智慧家居系統就是一個電子版本的管家和保姆”。它的成長演進,我用下圖來表示。如圖,從最頂端的“家居自動化”開始,順時針方向。

智慧家居的目的和唯一任務就是讓人們過上“智慧生活”

上面從社會,心理和習慣上對智慧家居做了一個人文定義,但這只是智慧家居的一個側面,不是全部,如果我們從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角度,智慧家居應該如何定義?

前面也說了,智能家居是個新物種!是因為這是一個聽得到,但是摸不著的一個產品。傳統的3C產品滿足的是我們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電視,帶給我們視覺的享受,比如洗衣機,幫我們在個人衛生的打理上節省出時間去看電視等等,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都有各種品牌和具體型號,拿回家插上電就能用,但是在智慧家居上你找不到一個有型號的具體產品。因為智能家居跟生活方式有關,跟人有關,跟不同人的習慣有關,跟家庭成員的結構有關,跟地域有關,跟文化有關,跟受教育有關,跟性格有關,跟健康有關,跟心情有關,跟價格有關,跟太多因素相關,同時還要跟空間設計,裝修設計等環節做有機的融合,並不是獨立的,所以一千個家庭有一千個風格的智能化家居方案,如同那個“哈姆雷特”。簡單說就是涵蓋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能見人的,也有見不得人的)的智慧生活既有共性的模式,也有個性的差異,所以你根本找不到一個叫“智慧家居”天生產品來滿足每個家庭的所有需求,只能靠個性化的集成定制來滿足每個家庭的需求,這也是集成商的價值所在之一。

總之因為智慧化系統的複雜性,跨行業,跨產業等特性造就了你很難一句話有一個精准的定義,也很難從一個維度就把這件事做好,僅以下面這首詩作一個小結。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本章觀點:智慧家居生態論 - 智慧化新視角?

當由眾多的單一技術和單一產品集成融合成為一個一句話講不清楚的新物種時,如果想對這個“新物種”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單純的產品概念和傳統的產業鏈維度、市場行銷維度分析就顯的有點不夠全面了,因為這個新物點不僅是個雜食性“生物”,還是一個“跨界”生物,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更高的維度來系統的討論和觀察,這裡借用自然生態的理念,接下來嘗試以智慧生活為靶向目標,從智慧生態的全維度,用生態進化的動態觀點,以集成落地的切入視角,重新審視智慧家居這頭“怪獸”!在接下來的章節描述中,以下關鍵字將是闡述的重點,也是大家思考和討論的關鍵點!

·巨頭生態

·協定相容

·開源開放

·跨界整合

·集成創新

·服務融合

·落地為王

·升維準備

提前問下一章節的問題,你認為一個智慧化系統大概包括些什麼功能或模組?

這也是我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一般是一些感興趣的朋友問的。

VGOO的觀點:

智慧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凡是跟生活方式相關的,無論是用電的,還是空間設計的,還是整個施工過程,均包含在內!當然,上面這些還不是全部!甚至家庭行為動線都是做智慧化方案時要考慮的!所以智慧化應該是涵蓋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比較而言, 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國人給取的名字,“智慧家居”,這個名字帶有對這事的強烈的期許和前瞻性。

“智慧”一詞對於國人的語境更接近“體貼”,之所以“體貼”是因為“善解人意”。所以,智慧家居必須是善解人意的,隨時隨地按不同家庭成員的需要提供服務,智慧家居不僅應該通過自動化控制滿足我們生活的基本需求(物理的,生理的);還應該通過“智慧”提高我們的精神幸福感和享受,帶來身份地位的尊貴感,要解意,也就是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要不然談何“智能”?我有不少客戶就是為了“智慧”二字而選擇的智慧家居,在家庭生活中,Automation是養懶人的,“智慧”是上檔次的,這是我從客戶那裡總結來的,所以碰巧你也在做智慧家居,向客戶推薦的時候要注意引導話術的用詞。

所以簡單總結下來,我們不僅需要智慧家居的高效方便,也需要智慧化帶給我們的更健康、更有趣、更善解人意的智慧生活方式,這個綜合的需求涵蓋了人性的方方面面,所以,智慧家居熱是有潛在剛性需求支撐的。這在行內,大家或多或少的從不同方向都認可並看好智慧化,熱度持續升溫,但是為何做過一兩年的行內人事普遍回饋一個認識“智慧化不是剛需”,如前所述,這個行業內熱外冷!

這個問題也困惑了我一段時間,特別是在落地的過程中,用戶對“智慧家居”的認識受市場宣傳和影視作品的影響,普遍超出當下預期,體驗完展廳,不少人會直言好象沒有想像的那麼“炫酷” 。這是使用者的期望管理出了問題,這個話題這裡不展開。說到影視作品的影響, 這裡插播一個小故事,我有一個客戶,現在是很好的朋友,去年12月剛跟我們簽完他別墅智慧化項目合同的當天,恰逢一部電影上映,電影的名字叫《絕對控制》,由上一屆007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看完後非常嚴肅的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聊了一刻鐘,擔心駭客安全問題,後來在我深入到協議層的技術解釋後,仍然堅持把智慧門鎖拿掉,改用普通鎖。擔憂也是一種期望。簡單總結,用戶對於智慧化的應用很冷,一方面是客戶期望沒有管理好,另外幾個很重要的因素,智慧化普及的方式和模式以及價格等其它因素都影響著用戶的感受和決定,冷是有原因的,不是需求不剛性,而是我們挖掘的不夠!

“錦上添花”還是“標配”?

說到這裡,如果給智慧家居在必要性上做個描述,那當下最合適的詞彙很多人會選“錦上添花”。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讓人生活的更有品質、更健康、更有效率、更有樂趣、更開心是大家共同的追求。我們越來越大的房子是那塊“錦”,智慧家居系統恰恰就是這朵“花”,因為這朵花的裝扮,家才更安全,更健康,更溫馨。當“錦”人手一塊的時候,對“花”的需求其實已經不是可有可無了,而是一種必須品,只是每個房子都有自己合適的那朵花,而不是一朵花可以適配所有房子,前面出現的業主不買帳的情況其實是假像,也就是“冷”的市場是不存在的,只是用錯了產品,說錯了話之後的一個必然反應,而不是人家沒需求!因為互聯網為首的新技術已經把我們的生活模式拉入了“版本升級”的快車道,通道的另一端就是逐漸清晰的智慧生活,一種更接近幸福的生活方式!所以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來定義智慧家居,那是不是可以說“支撐房子給人們過上智慧生活的服務系統”就叫智慧家居。

那什麼叫“智慧生活”?

如果用文字描述的話,我們想像幾個場景看算不算智慧生活:

·一日三餐不用愁,你餓了,可口且健康的餐食自動做好送到你嘴邊;

·嚴賽酷暑無擔憂,室內的溫度隨著你的喜好自動調節,睡著了夏天空調自動變小風量,冬天了自動蓋上合適的棉被;

·無聊了具有高度AI的“人形”保姆陪你聊天,或者幫讀故事;

·身體略有不良反應,系統自動測量,必要時直接送醫院看醫生;

·冬天自動提供冬衣,夏天自動提供清涼的夏裝;

·出門自動幫你叫好計程車,回來自動幫你洗掉換下的髒衣服;

是不是很酷?

我覺得非常酷,這是我想要的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稍微關注點科技進展的達人們應該都有點疑慮,“現在做到完全如此智慧好像還不可能吧?”,尤其讓系統自動的感應你的感覺及心情,好象這個技術還沒有進入到實用階段,讓系統聽懂我的需要就不錯了 。確實,語音辨識技術自從基於大資料和雲計算技術的加持後,這幾年發展很迅速,比如像Apple家的Siri或是Microsoft家的小娜亦或Amazon家的Alexa,都可以很容易的完成語音命令控制。(其實這也不是啥新技術,早在我20多年前第一次畢業時,IBM家的ViaVoice在當時75MHz的586 PC上(95年我的第一台電腦)對普通話的識別準確度就已經達到90%了)。國內該領域的領頭羊科大訊飛這兩年發展的非常好,已遠非十幾年前我跟他們合作時的技術水準。從2016年開始,很多趕時髦的智慧化公司把語音以及前面我講的“人形”保姆整合到一起,做了一個家用智慧化機器人,你想完成啥事,只需要喊一聲“X,開燈”,如同上帝他老人家說的“要有光”一樣自然,平靜中透著自豪和霸氣!這才是我們要的智慧生活!對吧?

接下來我們需要用到一點初中代數的知識,下面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如果令:X = “媽”,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歷史發現!

“媽,開燈”;

“媽,我餓了”;

“媽, 我尿床了”;

“媽, 我熱”;

“媽,我要喝冰水”;

……

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智慧時代!從一出生開始,即是生活在高度的AI環境中,不用懷疑,難道有人是需要說一聲“媽,我餓了”才吃上奶的嗎?不用說,你媽就知道,這就是智慧生活!

原來我們對智慧家居的期許是帶給我們兒時無憂無慮隨心所欲的生活,對這種生活的嚮往是因為我們兒時的記憶,但是,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的學習賦予我們良心屬性,發現媽媽不能老當保姆使喚,所以有錢人家才雇傭了真正的保姆,但保姆又不能象媽媽那樣讓人放心,同時因為人工成本的提高,可以雇得起保姆的人家不多,即使多,也沒那麼多人雇傭,怎麼辦?工薪階層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權利,享受智慧生活的便利,怎麼辦?

讓機器為我們服務!

這就是智慧家居的起源和緣起!所以,到現在我們如果再給智慧家居下個定義,一個很簡單的人文范兒的定義,那就是“智慧家居系統就是一個電子版本的管家和保姆”。它的成長演進,我用下圖來表示。如圖,從最頂端的“家居自動化”開始,順時針方向。

智慧家居的目的和唯一任務就是讓人們過上“智慧生活”

上面從社會,心理和習慣上對智慧家居做了一個人文定義,但這只是智慧家居的一個側面,不是全部,如果我們從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角度,智慧家居應該如何定義?

前面也說了,智能家居是個新物種!是因為這是一個聽得到,但是摸不著的一個產品。傳統的3C產品滿足的是我們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電視,帶給我們視覺的享受,比如洗衣機,幫我們在個人衛生的打理上節省出時間去看電視等等,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都有各種品牌和具體型號,拿回家插上電就能用,但是在智慧家居上你找不到一個有型號的具體產品。因為智能家居跟生活方式有關,跟人有關,跟不同人的習慣有關,跟家庭成員的結構有關,跟地域有關,跟文化有關,跟受教育有關,跟性格有關,跟健康有關,跟心情有關,跟價格有關,跟太多因素相關,同時還要跟空間設計,裝修設計等環節做有機的融合,並不是獨立的,所以一千個家庭有一千個風格的智能化家居方案,如同那個“哈姆雷特”。簡單說就是涵蓋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能見人的,也有見不得人的)的智慧生活既有共性的模式,也有個性的差異,所以你根本找不到一個叫“智慧家居”天生產品來滿足每個家庭的所有需求,只能靠個性化的集成定制來滿足每個家庭的需求,這也是集成商的價值所在之一。

總之因為智慧化系統的複雜性,跨行業,跨產業等特性造就了你很難一句話有一個精准的定義,也很難從一個維度就把這件事做好,僅以下面這首詩作一個小結。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本章觀點:智慧家居生態論 - 智慧化新視角?

當由眾多的單一技術和單一產品集成融合成為一個一句話講不清楚的新物種時,如果想對這個“新物種”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單純的產品概念和傳統的產業鏈維度、市場行銷維度分析就顯的有點不夠全面了,因為這個新物點不僅是個雜食性“生物”,還是一個“跨界”生物,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更高的維度來系統的討論和觀察,這裡借用自然生態的理念,接下來嘗試以智慧生活為靶向目標,從智慧生態的全維度,用生態進化的動態觀點,以集成落地的切入視角,重新審視智慧家居這頭“怪獸”!在接下來的章節描述中,以下關鍵字將是闡述的重點,也是大家思考和討論的關鍵點!

·巨頭生態

·協定相容

·開源開放

·跨界整合

·集成創新

·服務融合

·落地為王

·升維準備

提前問下一章節的問題,你認為一個智慧化系統大概包括些什麼功能或模組?

這也是我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一般是一些感興趣的朋友問的。

VGOO的觀點:

智慧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凡是跟生活方式相關的,無論是用電的,還是空間設計的,還是整個施工過程,均包含在內!當然,上面這些還不是全部!甚至家庭行為動線都是做智慧化方案時要考慮的!所以智慧化應該是涵蓋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