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賓士也集成了亞馬遜Alexa和Google Assistant,傳統車企對抗互聯網大潰敗終成定局

當地時間4月21日, 賓士宣佈, 美國市場售出的2016和2017款賓士車型均會搭載亞馬遜Alexa和Google Assistant人工智慧助手。 在多年以後, 在車載影音娛樂系統方面話語權全無的傳統車企們會回憶起一度被互聯網巨擘們支配的恐懼, 以及, 他們當年螳臂當車的努力。

從今天起, 賓士也加入了擁抱互聯網企業的大軍

從4月21日開始, 賓士車主可以通過Google Home或Amazon Echo遠端啟動或鎖定車輛, 或將導航位址發送至車載導航系統。

梅賽德斯-賓士北美物聯網服務總監Nils Schanz表示:“我們希望能夠為客戶提供全天候的服務, 而不僅僅是在我們的汽車上。 ” “梅賽德斯-賓士的目標是圍繞汽車創造一個智慧生態系統,

發展尖端技術使人們的日常生活更便捷。 ”

至於具體的應用場景, 可以舉個例子:使用Google Home設備的車主可以說:“OK, Google, 告訴梅賽德斯我一會兒要用車。 ”那麼它將遠端啟動汽車。 又或者, 使用Amazon Echo的車主可以說:“Alexa, 請將我要去的目的地發送給梅賽德斯。 ”那麼汽車將提前開始規劃行車路線。

當然, 賓士車主不必為此在車內放置一個Google Home或Amazon Echo設備, 後兩者作為應用程式內嵌在賓士車載系統內, 與賓士Mercedes me服務連接。 也就是說, 目前, 車主還是通過連接車載系統來完成對汽車的遠端控制。

實際上, 包括賓士在內的傳統車企並不喜歡這些將觸角伸到汽車行業的互聯網企業。 可如今, 賓士開始內置他們的人工智慧助手;除了賓士,

寶馬從去年8月開始就在高端車型上搭載了亞馬遜Alexa和微軟Cortana;在年初的CES展上, 現代汽車與Google達成合作, 使用Google Assistant語音控制各種現代Blue Link遠端存取功能, 如啟動汽車或解鎖車門。 此外, Google Assistant也可以使用Google地圖資料查找位址, 並通過語音控制直接發送行車路線到汽車……除了這些陸續“叛逃”的隊友們, 傳統車企們最反感的恐怕是CES 2017展上宣佈與亞馬遜Alexa達成合作的福特了吧。 (為什麼是福特?)

賓士寶馬福特們, 你們還記得大明湖畔的Smart Device Link聯盟嗎?

互聯網企業對滲入汽車產業有著很高的熱情, 蘋果和穀歌相繼推出了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車載系統, 但車企們並不買帳。

以寶馬為例, 寶馬高端轎車已經全部搭載了Apple CarPlay, 但寶馬數位服務和商業高級副總裁Dieter May曾私下透露,

未來某個時刻, 寶馬可能“拋棄”Apple CarPlay, 寶馬正在專注發展A4A(Apps for Automotive)戰略, 這是寶馬ConnectedDrive平臺建設的一部分, 可以使應用程式可以深度和安全的集成到車載影音娛樂系統裡去。 自主研發的車載平臺可以更好的控制用戶體驗, 這是May的觀點。

正如May所說的那樣, 現階段來看, 車企們的車載系統完全不堪與Apple CarPlay或Android Auto一戰, 那為什麼車企們要對互聯網企業使用者體驗優秀的車載系統拒之門外呢?原因很簡單:“Data lost is money lost.(交出資料也就交出了資產)”在未來汽車的交通工具屬性不斷弱化、介於工作單位和家之外的“第三空間”概念不斷強化的大趨勢下, 車載影音娛樂系統被擺上了更重要的位置。

為了不把這塊兒使用者資料全權交給互聯網公司,

今年的CES展上, 福特和豐田聯合馬自達、標緻雪鐵龍、富士重工、鈴木等4家車企;Elektrobit Automotive、Luxoft Holding、Xevo等三家已加入的供應商及Harman、Pioneer、黑莓QNX、松下等四家已提交申請的供應商, 成立了Smart Device Link聯盟。 為了消除同行們心中的芥蒂, 官方還宣佈聯盟將以非贏利組織的方式加速推廣開源式車載軟體平臺。

實際上, 這一聯盟由福特主導, 搭載的Smart Device Link聯盟系統的福特汽車已經銷售了500多萬輛, 福特汽車和服務部門負責人Don Butler表示:“從我們的角度來看, 發展Smart Device Link系統主要為統一使用者體驗。 ”但NPD集團的汽車行業分析師Nathan Shipley道出了真正的原因:“保持對車輛資料的控制將成為車企保持領先的關鍵。 車輛正在成為‘輪子上的電腦’。 ”

Butler告訴媒體:“我們不是對抗蘋果, 我們也沒有對抗穀歌, 我們只是想提升福特車載系統的使用者體驗。

在汽車智慧化的大趨勢下, 語音交互的人工智慧助手將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 問題是, 如果車企埋頭自主研發人工智慧助手的話, 他們的產品能比得上亞馬遜Alexa、Google Assistant或是微軟Cortana嗎?

以風頭正勁的亞馬遜Alexa為例, 事實上, 亞馬遜內部早在2011年就開始Alexa的研發工作。 亞馬遜先後挖來了語音辨別公司Nuance的部分員工, 還收購了兩家語音技術初創公司Yap和Evi。 2015年6月, 亞馬遜宣佈將Alexa語音平臺開放給協力廠商, 為了推廣Alexa, 亞馬遜精心設計了標準的語言框架, 讓開發者們可以更加容易開發Alexa技能。

到2016年年中, Alexa一路狂奔終於成為人工智慧助手領域的主要玩家, 在這背後, 是亞馬遜超過1000人的團隊長達數年的研發成果。

此外,人工智慧助手技能的提升嚴重依賴海量使用者資料的優化,無論是已經跑在近3億Windows 10電腦上的微軟Cortana,還是跑在數億台Android手機上的Google Assistant,能形成如今相對優秀的使用者體驗,海量使用者資料帶來的優化功不可沒。

反觀車企,即使是2016年銷量排名第一的大眾也只賣出了一千多萬輛汽車,跟互聯網企業的使用者規模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也有媒體為傳統車企辯護:Alexa是以一個應用的形式跑在福特自主研發的車載系統裡,通過這件事來說明福特在車載系統上的努力白費有失偏頗。

汽車和手機是不同的,隨著人工智慧助手在汽車上可實現的功能越來越豐富,互聯網企業最終將得到他們想要的使用者資料。傳統車企還有什麼反制手段嗎? 

此外,人工智慧助手技能的提升嚴重依賴海量使用者資料的優化,無論是已經跑在近3億Windows 10電腦上的微軟Cortana,還是跑在數億台Android手機上的Google Assistant,能形成如今相對優秀的使用者體驗,海量使用者資料帶來的優化功不可沒。

反觀車企,即使是2016年銷量排名第一的大眾也只賣出了一千多萬輛汽車,跟互聯網企業的使用者規模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也有媒體為傳統車企辯護:Alexa是以一個應用的形式跑在福特自主研發的車載系統裡,通過這件事來說明福特在車載系統上的努力白費有失偏頗。

汽車和手機是不同的,隨著人工智慧助手在汽車上可實現的功能越來越豐富,互聯網企業最終將得到他們想要的使用者資料。傳統車企還有什麼反制手段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