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14年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帽子,怎麼總有兩顆扣子?

關鍵字:北洋新軍、軍閥混戰亂局、普魯士軍服、中國抗戰

經常看抗戰劇的朋友, 肯定會觀察到了一個奇怪的情況。 當時的中國軍隊, 無論屬於哪一部分, 其帽子上除了帽徽以外, 總有兩顆扣子。 除此之外, 當時中國軍隊帽子的樣式與德軍軍帽驚人的相似, 其實這是一個說來話長的問題。 那麼, 中國軍隊的軍帽樣式從何而來, 為什麼會有兩顆紐扣呢?

在說軍帽之前, 必須先說晚清時期的局勢。 在洋務運動期間, 雖然清朝軍隊也換裝了一些西方火器, 但軍服樣式還是原來的老樣子, 而且那條長辮子也是必須留的。 在甲午戰爭中, 清朝被剛剛崛起的日本一頓暴打。 清朝海陸軍的精銳均損失慘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 清朝開始組建新軍。 當時袁世凱就是在天津負責訓練新軍的, 主要的新軍分為兩支, 這便是北洋軍和南洋軍的雛形。 北洋軍不僅武器是最新的,

而且連軍服也改了樣式。 北洋軍和南洋軍的軍服參照了當時德國軍服的特點, 採用了立領和肩章。 不過肩章是豎著的, 與現在的情況不同。 軍帽則是採用了大簷帽, 北洋新軍和南洋新軍均戴著大簷帽, 而其他清軍仍戴著傳統的頂戴。

在庚子戰爭以後,

清廷允許新軍剪辮子, 這屬於很大的讓步。 由此可見, 當時清廷確實到了苟延殘喘的地步。 1911年, 武昌的新軍爆發了起義, 這就是辛亥革命的開始。 通過當時的老照片可以發現, 新軍確實戴著大簷帽。 隨後清朝皇帝退位, 袁世凱成為了大總統。 再然後, 各地的軍閥開始混戰。 雖然當時各個軍閥的立場不同, 所使用的的旗幟也不同, 但軍服的樣式確實基本一樣的。 在20世紀20年代, 各處軍隊都戴著大簷帽。 一轉眼時間到了1928年, 當時北伐戰爭剛剛結束。 那時候, 中國與德國的關係不錯。 中國準備推行軍隊改革, 裁撤一些戰鬥力低下的部隊, 訓練能打惡仗的新部隊。 在推行改革的同時, 也更改了軍服的樣式。

從30年代中期開始, 中國開始推行軍事改革。 同時軍隊的軍服樣式也發生了改變, 新軍服改變了原來的樣式, 採用了領章。 在軍帽方面的變化最大, 原來的大簷帽被取消, 全軍使用一種全新的帽子。 這種軍帽上除了帽徽以外, 還有兩顆紐扣。 這一點讓很多人不理解, 其實這種軍帽起源於德國軍隊的山地帽。

這種軍帽上的護耳可以取下來, 在寒冷季節用於保護臉部和頸部。 至於那兩顆紐扣, 就是為了固定護耳而設計的。 這種軍帽逐步開始推廣, 在抗戰爆發之後, 幾乎大部分中國軍隊都戴著這種帽子。 只有少量的地方部隊仍使用大簷帽, 這種軍帽使用到了抗戰結束。 中國開始推出另一種新軍服, 這種與德軍類似的軍帽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不過在與抗戰相關的影視劇中, 這種帽子還經常出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