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雲和俞敏洪都曾是大學英語教師,但因格局不同、成就的偉業不同

你有多大格局, 就有多大成就:馬雲和俞敏洪都曾是大學英語教師, 但因格局不同、成就的偉業不同!

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做判斷, 你和井底之蛙說, 天不是井口大小, 它肯定認為你是個騙子, 因為它看到的天就是井口大小。 它的認知決定了它的格局, 格局小的人即使機會就在身邊, 也會錯失!

在1990年的時候, 馬雲和俞敏洪都曾經是大學的英語老師, 在隨後的3年裡, 兩人先後開始了創業。 27年後的今天, 兩個人的公司都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唯一不同的是, 新東方市值477億元, 而阿裡巴巴市值高達 1.5萬億元。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差距呢?秘密就是兩個人在當初選擇創業項目的時候, 因為認知不同, 導致格局不同, 所以選擇不同, 最終獲得的成就不同。

格局比拼第一輪: 北京大學VS杭州電子工業學院

有創業者問我, 創業應該選擇什麼項目!我有兩個維度的答案,

你可以任選一個。 第一個維度: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最懂的項目去創業。

這個維度,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 馬雲和俞敏洪都已經踐行過了, 管用!但是, 兩個人踐行的結果卻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馬雲失敗的根源

上世紀90年代, 馬雲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英語老師, 俞敏洪是北京大學的英語老師。 在那個年代能說英語都會令人刮目相看, 而如果能成為英語老師, 只能被人“敬仰”了!

但是, 馬雲和俞敏洪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他們想去試試當時還被人看不起的創業、做生意!他們一個人在杭州, 一個人在北京, 但是, 兩個人不約而同都選擇了自己最擅長的項目:英語創業。

於是在1992年, 馬雲的海博翻譯社成立了,

以提供英語翻譯作為公司的核心業務!

可是, 馬雲沒有想到翻譯社一成立就虧損。 海博翻譯社每個月全部收入是700元, 房租就高達2400元。 為了彌補虧空, 馬雲被逼無奈, 把海博翻譯社的一半場地拿出來賣鮮花和小商品。 因為窮雇不起人進貨, 馬雲就自己背著麻袋去義烏進貨。

可即使這樣還是賠錢, 無奈馬雲開始銷售醫藥, 推銷物件上至大醫院, 下至赤腳醫生。

這個時候的馬雲和所有的初期創業者一樣, 對於到底該做什麼創業項目已經失去了判斷能力, 覺得什麼能賺錢就做什麼。 其實, 這是犯了創業的大忌!這導致到1995年初海博翻譯社關門!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馬雲現在是中國首富, 當年也有這樣的經歷, 真是令人唏噓不已啊!不過, 我倒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任何偉大的企業, 也都有最弱小的時候!

俞敏洪成功的密碼

遠在北京的俞敏洪在1991年從北大辭職, 和馬雲一樣, 他選擇的也是自己擅長的英語, 但是, 他做得不是英語翻譯, 而是英語培訓。

1993年, 在一間10平米透風漏雨的小平房裡,

俞敏洪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

令俞敏洪沒有想到的是, 學校一成立, 學生報名非常踴躍, 用激增來形容一點也不過。 很快, 原來的教室就不夠用了, 換了還是不夠用, 於是就得不斷的換。

到年底俞敏洪看了一下銀行的帳單, 他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已經有了20多萬人民幣了.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如果你是個萬元戶在很多城市都是首富了!

而俞敏洪當時下海的時候的目標就是掙10萬元,他曾經說過,我要是能賺10萬元,我就什麼都不幹了!

俞敏洪失言了,賺了10萬元,他根本停不下來,錢就像流水一樣流到他的手裡。2006年9月7日,新東方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俞敏洪持有公司31.18%股權(4400萬股)他的資產一躍超過10億人民幣!

從10萬到10億,俞敏洪僅僅用了不到10年!

馬雲為什麼失敗VS俞敏洪為什麼成功

馬雲和俞敏洪站在一起,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馬雲精明俞敏洪憨厚,按理說在第一輪比拼中,應該是馬雲能賺俞敏洪要賠錢。但是,為什麼事實卻反了過來,海博翻譯社卻幹不過新東方英語學校呢?

而且大家不要忘記有一段歷史,當年新東方經過了一次長達3年的內亂,俞敏洪、徐小平、王強內鬥,三個人輪流擔任公司董事長。可即使新東方亂成那樣,公司仍然每年的增長速度達到100%。

可馬雲的翻譯社雖然夫妻同心,但也沒有其利斷金,即使馬雲採用多種經營,又賣鮮花、甚至賣藥都無法阻止海博翻譯社倒閉的命運!

為什麼?

原因是在當時俞敏洪的格局遠遠超出了馬雲!所以在選擇項目上俞敏洪比馬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決策更精准。那麼,俞敏洪的格局比馬雲高在哪裡了呢?

高在學校格局不同——北京大學格局VS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格局

馬雲為什麼選擇的醒目是英語翻譯,因為在馬雲的認知當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作為旅遊城市來得外賓多,馬雲小時候就以給外國遊人當導遊賺錢。進入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成為老師以後,馬雲創辦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所以,在馬雲的認知中,肯定需要翻譯,這個專案一定能賺錢。這就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以及馬雲個人經歷形成的格局!

而俞敏洪選擇英語培訓,是因為他是北大的老師,很多家長和學生請他來給孩子做輔導。這期間俞敏洪發現一個人從出生一直到快退休都需要學習英語。從上幼稚園就開始學習英語、小學、中學、大學英語都是最重要的學科!你要出國留學必須考雅思、考託福!你好不容易工作了,你要評初級職稱需要考英語、評中級職稱需要考英語、評高級職稱需要考英語!有些人在快退休了還要考英語來通過高級職稱!

中國人在考英語上付出的時間成本是一生啊!而能真正用得上的卻寥寥無幾,可悲啊!但是,這又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市場啊!這成為了俞敏洪的機會!

當然俞敏洪發現英語培訓這個機會,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1990年,北京大學對俞敏洪的創收行為很不滿,給予了處分,在列舉處分理由中,最醒目的一條就是,打著北大的名義私自辦學,影響了教學次序。

而正是這次處分刺激了俞敏洪,受處分第二年,俞敏洪就從北大辭職,開始了專職英語培訓!這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為什麼俞敏洪的格局比馬雲高?馬雲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英語老師,俞敏洪是北京大學的英語老師,北京大學是中國排名第一的大學,電子工業學院在浙江都沒有名氣。首先說明一點,我不是在貶低地方大學。但是,排名第一大學的師資力量、國家重視的程度以及種種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俞敏洪在這裡耳濡目染,其認知眼光一定要高於電子工業學院的老師。

所以,馬雲會選擇英語翻譯更有機會,而俞敏洪認為英語培訓更有機會。馬雲選取的項目非常垂直是一個小眾的創業項目,而俞敏洪選擇的是一個擁有最大公約數的項目。兩個人做出的決定之所以不同,是因為認知的差距,而體現在了格局的差距上。所以說格局決定一切!

高在城市格局不同——北京格局VS杭州格局

馬雲是杭州的電子工業學院的英語老師,俞敏洪是北京的北京大學的英語老師,我為什麼強調地域呢?說明一點,我肯定沒有地域歧視!

前段時間北京的霧霾特別嚴重,杭州卻沒有,但是,我依然勸很多年輕人不要離開北京。因為北京是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權威中心。你在北京一不小心被某個人賞識,偶爾聽到一句讓你開竅的話,你的命運就改變了!你的發展和成功機會要遠遠大於其它省市!

杭州雖然是浙江的省會,但你在這裡創業,你的目標一般會是全省。而你在北京創業,你的目標一開始就會定位全國。

為什麼美國人創業,一開始做就是佈局全球,這就是我經常說的要提升高度,你站得高度不同,你的視野就不同,你的格局才會被放大。

話說回來,正是因為俞敏洪在北京創業,所以,他很容易想到把新東方做到全國。事實也是如此。到2000年,新東方學校已經佔據了北京約80%,全國50%的出國培訓市場,年培訓學生數量達20萬人次。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在這一輪比拼中,俞敏洪因為佔據北京和北京大學兩個優勢,所以在認知高度上優於馬雲的杭州和電子工業學院,所以,在這一輪完勝馬雲。

格局比拼第二輪:美國VS中國

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中有這樣一句話“不去看世界,哪裡來的世界觀”!的確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果此生不去走一走,你評什麼說你來過這個世界呢!

馬雲的格局被放大就是從他1995年離開杭州去美國開始了!

1995年初,馬雲接受了一筆新生意,給一家公司當翻譯去美國洛杉磯溝通落實一起高速公路投資,但最終這件事情沒有做成。不過,因為他做英語翻譯的原因,在之前結識了一名在西雅圖的朋友叫比爾。於是,他從洛杉磯飛到西雅圖找比爾。這應該是馬雲此生最重要的決定,在這裡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東西互聯網。

從美國回來以後,馬雲就關閉了海博翻譯社,開始做互聯網。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我給創業者選擇項目的第二個維度的建議:一定要做代表未來趨勢的項目,追趕別人你永遠都是在馬屁股後面!永遠不要追趕趨勢,要成為趨勢的朋友!但是,要走在趨勢前面,你要承受的代價是別人會把你當成瘋子或者是騙子。

1995年3月的一天,馬雲把自己認識的所有對外貿有需求的人請到家中做客,告訴他們,他要做互聯網,可以把這些做外貿朋友的產品讓全世界都看到。結果,來的24個朋友中,有23個反對,大家都認為他瘋了,太不靠譜了!

馬雲沒有被這些人潑的冷水嚇退,第二天他就向學校提出辭職,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6000元,以及向妹夫借的1萬元開始成立公司。

1995年4月,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只有三個人,分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15年後,馬雲證明了給所有人看,他不是瘋子也不是騙子!2014年9月19日,阿裡巴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市值達 2314.39億美元,超越Facebook成為僅次於穀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公司。馬雲的身家超過200億美元,超過王健林和馬化騰,成為中國新首富。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做判斷,你和井底之蛙說,天不是井口大小,青蛙肯定認為你是個騙子,因為它看到的,它的認知告訴它,天就是井口大小。格局小的人是永遠無法發現機會!

馬雲超越俞敏洪超越的不是財富而是格局

2006年俞敏洪就在納斯達克上市,馬雲在2014年才上市,按理說俞敏洪更有機會超越馬雲,但事實是兩個人的市值,一個新東方市值只有幾百億,而阿裡巴巴是1.5萬億,這樣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

馬雲當年在選擇創業項目上錯失了英語培訓,但是,英語培訓的紅利不會永遠存在,社會在發展變化!

俞敏洪的英語培訓第一波衝擊,卻是馬雲所推崇的互聯網!是互聯網教育對於傳統的英語培訓造成了顛覆式的衝擊!

俞敏洪的英語培訓第二波衝擊,發生在國家對於全民學習英語付出成本的認知的改變上!

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這意味著以後升職稱不再統一要求考外語和電腦。

這兩撥衝擊對英語培訓市場的打擊是巨大的,但是,對於新東方和俞敏洪來說,這也並不可怕。做企業就是用應對市場的不斷變化,但這取決於俞敏洪和新東方的認知能否改變,格局能否放大。

發達國家是發展中國家的明天!曾幾何時,中國的企業家從美國拷貝一個創業專案就可以在國內創業成功。在第二輪比拼中,馬雲因為在1995年有機會進入到最發達國家的美國,從而提升了高度,格局因此提高。而俞敏洪在國內幹得風生水起,雖然也在美國上市,但是,卻錯過了到美國提高認知的機會,格局並沒有進一步放大,從而措施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機會!

第二輪比拼,馬雲完勝!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每一個企業和每一個企業家都會遇到自己事業發展的玻璃門和天花板,要突破唯一正確的路就是放大自己的格局!

很多創業者把上市作為創業的夢想,其實,這也是格局低的表現。上市不是終點,緊緊是一個起點,是給你的實業插上了資本的翅膀而已。你進入了資本市場而你還是使用原來經營實業的做法,這就是屬於認知上的不足,你的格局不放大,是不可能再上新臺階的。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老闆尚且如此,其他創業者更是要突破。

而憑藉自己的力量要實現放大格局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每一個人都都活在自己的經驗世界裡,你需要通過外力來説明你放大格局。

“格局決定一切”這個公號和我就是這個外力,可以通過提升高度、轉化角度、增加維度來和你一起放大格局!

從 已經有了20多萬人民幣了.要知道在上世紀90年代,如果你是個萬元戶在很多城市都是首富了!

而俞敏洪當時下海的時候的目標就是掙10萬元,他曾經說過,我要是能賺10萬元,我就什麼都不幹了!

俞敏洪失言了,賺了10萬元,他根本停不下來,錢就像流水一樣流到他的手裡。2006年9月7日,新東方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俞敏洪持有公司31.18%股權(4400萬股)他的資產一躍超過10億人民幣!

從10萬到10億,俞敏洪僅僅用了不到10年!

馬雲為什麼失敗VS俞敏洪為什麼成功

馬雲和俞敏洪站在一起,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馬雲精明俞敏洪憨厚,按理說在第一輪比拼中,應該是馬雲能賺俞敏洪要賠錢。但是,為什麼事實卻反了過來,海博翻譯社卻幹不過新東方英語學校呢?

而且大家不要忘記有一段歷史,當年新東方經過了一次長達3年的內亂,俞敏洪、徐小平、王強內鬥,三個人輪流擔任公司董事長。可即使新東方亂成那樣,公司仍然每年的增長速度達到100%。

可馬雲的翻譯社雖然夫妻同心,但也沒有其利斷金,即使馬雲採用多種經營,又賣鮮花、甚至賣藥都無法阻止海博翻譯社倒閉的命運!

為什麼?

原因是在當時俞敏洪的格局遠遠超出了馬雲!所以在選擇項目上俞敏洪比馬雲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決策更精准。那麼,俞敏洪的格局比馬雲高在哪裡了呢?

高在學校格局不同——北京大學格局VS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格局

馬雲為什麼選擇的醒目是英語翻譯,因為在馬雲的認知當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作為旅遊城市來得外賓多,馬雲小時候就以給外國遊人當導遊賺錢。進入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成為老師以後,馬雲創辦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所以,在馬雲的認知中,肯定需要翻譯,這個專案一定能賺錢。這就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以及馬雲個人經歷形成的格局!

而俞敏洪選擇英語培訓,是因為他是北大的老師,很多家長和學生請他來給孩子做輔導。這期間俞敏洪發現一個人從出生一直到快退休都需要學習英語。從上幼稚園就開始學習英語、小學、中學、大學英語都是最重要的學科!你要出國留學必須考雅思、考託福!你好不容易工作了,你要評初級職稱需要考英語、評中級職稱需要考英語、評高級職稱需要考英語!有些人在快退休了還要考英語來通過高級職稱!

中國人在考英語上付出的時間成本是一生啊!而能真正用得上的卻寥寥無幾,可悲啊!但是,這又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市場啊!這成為了俞敏洪的機會!

當然俞敏洪發現英語培訓這個機會,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1990年,北京大學對俞敏洪的創收行為很不滿,給予了處分,在列舉處分理由中,最醒目的一條就是,打著北大的名義私自辦學,影響了教學次序。

而正是這次處分刺激了俞敏洪,受處分第二年,俞敏洪就從北大辭職,開始了專職英語培訓!這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為什麼俞敏洪的格局比馬雲高?馬雲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英語老師,俞敏洪是北京大學的英語老師,北京大學是中國排名第一的大學,電子工業學院在浙江都沒有名氣。首先說明一點,我不是在貶低地方大學。但是,排名第一大學的師資力量、國家重視的程度以及種種優勢是不言而喻的。俞敏洪在這裡耳濡目染,其認知眼光一定要高於電子工業學院的老師。

所以,馬雲會選擇英語翻譯更有機會,而俞敏洪認為英語培訓更有機會。馬雲選取的項目非常垂直是一個小眾的創業項目,而俞敏洪選擇的是一個擁有最大公約數的項目。兩個人做出的決定之所以不同,是因為認知的差距,而體現在了格局的差距上。所以說格局決定一切!

高在城市格局不同——北京格局VS杭州格局

馬雲是杭州的電子工業學院的英語老師,俞敏洪是北京的北京大學的英語老師,我為什麼強調地域呢?說明一點,我肯定沒有地域歧視!

前段時間北京的霧霾特別嚴重,杭州卻沒有,但是,我依然勸很多年輕人不要離開北京。因為北京是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權威中心。你在北京一不小心被某個人賞識,偶爾聽到一句讓你開竅的話,你的命運就改變了!你的發展和成功機會要遠遠大於其它省市!

杭州雖然是浙江的省會,但你在這裡創業,你的目標一般會是全省。而你在北京創業,你的目標一開始就會定位全國。

為什麼美國人創業,一開始做就是佈局全球,這就是我經常說的要提升高度,你站得高度不同,你的視野就不同,你的格局才會被放大。

話說回來,正是因為俞敏洪在北京創業,所以,他很容易想到把新東方做到全國。事實也是如此。到2000年,新東方學校已經佔據了北京約80%,全國50%的出國培訓市場,年培訓學生數量達20萬人次。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在這一輪比拼中,俞敏洪因為佔據北京和北京大學兩個優勢,所以在認知高度上優於馬雲的杭州和電子工業學院,所以,在這一輪完勝馬雲。

格局比拼第二輪:美國VS中國

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中有這樣一句話“不去看世界,哪裡來的世界觀”!的確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果此生不去走一走,你評什麼說你來過這個世界呢!

馬雲的格局被放大就是從他1995年離開杭州去美國開始了!

1995年初,馬雲接受了一筆新生意,給一家公司當翻譯去美國洛杉磯溝通落實一起高速公路投資,但最終這件事情沒有做成。不過,因為他做英語翻譯的原因,在之前結識了一名在西雅圖的朋友叫比爾。於是,他從洛杉磯飛到西雅圖找比爾。這應該是馬雲此生最重要的決定,在這裡他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東西互聯網。

從美國回來以後,馬雲就關閉了海博翻譯社,開始做互聯網。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我給創業者選擇項目的第二個維度的建議:一定要做代表未來趨勢的項目,追趕別人你永遠都是在馬屁股後面!永遠不要追趕趨勢,要成為趨勢的朋友!但是,要走在趨勢前面,你要承受的代價是別人會把你當成瘋子或者是騙子。

1995年3月的一天,馬雲把自己認識的所有對外貿有需求的人請到家中做客,告訴他們,他要做互聯網,可以把這些做外貿朋友的產品讓全世界都看到。結果,來的24個朋友中,有23個反對,大家都認為他瘋了,太不靠譜了!

馬雲沒有被這些人潑的冷水嚇退,第二天他就向學校提出辭職,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6000元,以及向妹夫借的1萬元開始成立公司。

1995年4月,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只有三個人,分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15年後,馬雲證明了給所有人看,他不是瘋子也不是騙子!2014年9月19日,阿裡巴巴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市值達 2314.39億美元,超越Facebook成為僅次於穀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公司。馬雲的身家超過200億美元,超過王健林和馬化騰,成為中國新首富。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做判斷,你和井底之蛙說,天不是井口大小,青蛙肯定認為你是個騙子,因為它看到的,它的認知告訴它,天就是井口大小。格局小的人是永遠無法發現機會!

馬雲超越俞敏洪超越的不是財富而是格局

2006年俞敏洪就在納斯達克上市,馬雲在2014年才上市,按理說俞敏洪更有機會超越馬雲,但事實是兩個人的市值,一個新東方市值只有幾百億,而阿裡巴巴是1.5萬億,這樣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

馬雲當年在選擇創業項目上錯失了英語培訓,但是,英語培訓的紅利不會永遠存在,社會在發展變化!

俞敏洪的英語培訓第一波衝擊,卻是馬雲所推崇的互聯網!是互聯網教育對於傳統的英語培訓造成了顛覆式的衝擊!

俞敏洪的英語培訓第二波衝擊,發生在國家對於全民學習英語付出成本的認知的改變上!

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這意味著以後升職稱不再統一要求考外語和電腦。

這兩撥衝擊對英語培訓市場的打擊是巨大的,但是,對於新東方和俞敏洪來說,這也並不可怕。做企業就是用應對市場的不斷變化,但這取決於俞敏洪和新東方的認知能否改變,格局能否放大。

發達國家是發展中國家的明天!曾幾何時,中國的企業家從美國拷貝一個創業專案就可以在國內創業成功。在第二輪比拼中,馬雲因為在1995年有機會進入到最發達國家的美國,從而提升了高度,格局因此提高。而俞敏洪在國內幹得風生水起,雖然也在美國上市,但是,卻錯過了到美國提高認知的機會,格局並沒有進一步放大,從而措施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機會!

第二輪比拼,馬雲完勝!

格局決定一切 遲忠波:每一個企業和每一個企業家都會遇到自己事業發展的玻璃門和天花板,要突破唯一正確的路就是放大自己的格局!

很多創業者把上市作為創業的夢想,其實,這也是格局低的表現。上市不是終點,緊緊是一個起點,是給你的實業插上了資本的翅膀而已。你進入了資本市場而你還是使用原來經營實業的做法,這就是屬於認知上的不足,你的格局不放大,是不可能再上新臺階的。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老闆尚且如此,其他創業者更是要突破。

而憑藉自己的力量要實現放大格局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每一個人都都活在自己的經驗世界裡,你需要通過外力來説明你放大格局。

“格局決定一切”這個公號和我就是這個外力,可以通過提升高度、轉化角度、增加維度來和你一起放大格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