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新聞分析:默克爾訪美:一次艱難的握手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新聞分析:默克爾訪美:一次艱難的握手

新華社記者張遠 葛晨

經歷數個月的觀察和醞釀, 德國總理默克爾17日將到訪白宮, 首次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談。 有德國媒體評論, “這可能是默克爾擔任總理以來最困難的一次會晤”。

從執政理念, 到政策主張, 再到行事風格, 默克爾和特朗普兩人大不相同, 之前“隔空喊話”中分歧明顯。 默克爾這次訪美, 一是與特朗普面對面加強溝通, 建立交流管道, 二是表明立場, 曉以利害, 避免德美乃至歐美關係出現重大變局。

可以預料, 這不會是一次輕鬆的訪問,

默克爾與特朗普在白宮“握手言歡”的同時, 暗中少不了一番較量。

價值觀分歧

根據許多西方媒體的描述, 默克爾顯然“不喜歡”特朗普。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沒少拿德國和歐洲說事, 包括批評默克爾難民政策、德國對美貿易順差, 唱衰歐盟和歐洲一體化, 拋出“北約過時論”等。

特朗普競選時稱, 將針對德國對美國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採取措施。 之前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 他還批評德國寶馬、戴姆勒、大眾等汽車公司沒有在美國生產更多汽車, 威脅將對它們在墨西哥生產並出口美國的汽車徵收35%的懲罰性關稅。 德國媒體認為, 一旦美國向德國或歐洲等發動貿易戰, 德國會受到巨大衝擊。

除了政策分歧, 特朗普表現出來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等立場,

更讓德國方面擔憂。 去年11月特朗普當選之後, 默克爾發表聲明, 特意強調德國願意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與美國密切合作。 今年2月, 她又在慕尼克安全會議上表示, 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不是解決方案。 在一些西方媒體看來, 特朗普上臺後, 默克爾成了“西方秩序的最後守護人”。

然而, 不管喜歡與否, 德美關係要繼續走下去, 默克爾和特朗普之間的接觸與合作必不可少。 在特朗普1月20日就職後, 默克爾和特朗普多次通話, 兩人的核心幕僚數次交流, 最終促成了這次訪問。

避免“貿易戰”

對於與特朗普的首次會晤, 務實謹慎的默克爾做了很多準備, 以加強政策溝通, 其中一大重點在於貿易領域。

德國近年來一直對美國享有貿易順差。 統計資料顯示, 2015年, 德國對美國出口達到1272億美元, 而美國對德國出口只有499億美元。

近來, 美國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彼得·納瓦羅不斷把矛頭指向德國, 一是指責其操縱歐元匯率, 導致歐元幣值被“嚴重低估”, 損害了美國利益, 二是聲稱對德貿易逆差是美國必須處理的難題。

德方最近擔心, 德美或歐美之間可能發生大規模貿易摩擦。 為此, 默克爾這次出訪帶上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喬·凱瑟和寶馬總裁哈勞德·克呂格。 兩位企業家將負責向特朗普闡述他們為美國創造的工作崗位與培訓機會。 默克爾的外交政策團隊認為,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 相對于政客, 更容易相信企業界的管理層。

此外, 默克爾還會和特朗普談到烏克蘭衝突、對俄羅斯關係、歐盟和北約前景等。 但一些媒體分析師認為, 考慮到9月份德國國內大選的因素, 默克爾可能會採取被動防禦的策略, 巧妙避開一些話題, 比如難民政策。 對於默克爾來說, 重要的是把握好分寸, 在營造出德美的合作氣氛之時, 不能讓外界感覺自己有求於人。

準備“硬手段”

作為歐洲政壇“鐵娘子”, 默克爾在與特朗普見面時, 預計還會展示自己強硬的一面。 德國《明鏡》週刊披露, 如果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不讓步, 默克爾已經準備好反制措施, 曉以利害, 讓其“知難而退”。

這些措施包括對從美國進口商品逐步增加關稅, 減免德國企業的進口稅。 如果這還不夠, 德國政府的“大招”是降低德國境內的企業稅以及雇主須承擔繳納的社會福利款項,

使得德國對全球投資者來說更具吸引力。 此外, 一旦美國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相關條款, 德國將追究到底。

默克爾還希望借助歐洲整體的力量。 她此前表示, 這次與特朗普會晤, 她不僅代表德國, 也代表歐盟。

當前, 歐盟正在調查一些美國企業, 例如穀歌的違規競爭, 麥當勞和星巴克規避稅收, 如果需要, 德國政府可以施加影響力, 讓調查範圍更加寬泛。

在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外交事務發言人諾貝特·勒特根看來, 特朗普更多靠直覺和商業經驗行事, 不太考慮政治合理性, 要與他打好交道並不容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