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有膽量、高顏值、大長腿,她用越野征服山川湖海

“其實我玩的並不是專業範疇意義上的越野”。

塗靖蓮定義她是開著專業的越野車在穿越——不像專業選手那樣有場地賽、沙漠路段、爬石頭等特定的環境, 也不像一般自駕游走的全是公路, 她綜合路段居多, 兩者兼備。

◆experience the unknown◆

自駕遊資深愛好者:塗靖蓮

◆ 愛上一匹野馬◆

與朋友圈裡曬的絕大多數風風火火的運動形象不同, 塗靖蓮一襲黑衣套裝, 身材高挑, 烏黑長髮及腰, 帶卷呢絨帽微微上揚, 時尚精緻, 幹練利索, 標準的普通話說得不緊不慢, 語調輕柔平和, 咋一看不像是印象中的重慶妹子, 而且她還是一名被貼上男人標籤運動的越野老手。

清晰定義越野是謙遜, 也有自豪的因素。 珊瑚壩、啞巴洞、九公里的阿拉丁溝、璧山旁邊曾家山, 興致到時她會和同伴到這些越野場地玩初級越野。

“專業範疇的越野對車和技術的要求都太高”, 但她也說“穿越”比光開公路的自駕遊要好, 集樂趣、刺激、舒適、自由為一體。 走不一樣的路, 看不一樣的風景, 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這才是她旅行、越野的意義。

塗靖蓮與眾不同, 連喜歡越野的原因也是如此。 “愛上一匹野馬, 可我家裡沒有草原”, 以宋冬野的這句歌詞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因為最開始她並不瞭解越野, 更談不上喜歡, 她是先有了越野車, 才喜歡上越野的。

從國外留學開始, 她一直中意牧馬人, 有眼緣特別帥, 苦於沒錢, 終沒能下手。

再後來, 咬咬牙下定決心, 入手一輛, 興奮難擋, 開著它壓馬路, 心中暗爽。

成天把牧馬人當Q5開,

一位喜歡自駕的朋友看不過去, 帶她去洋人街, 牧馬人專門的訓練場, 45度的斜角, 70度下坡, “這個車原來可以這麼開”, 塗靖蓮震驚, 歡愉, 第一次有了征服和控制的興奮感。

充滿征服與控制因素的越野運動被男人所鍾愛, 其實女人也是如此。

隨後她加入魔崖大隊,

重慶最為知名的越野俱樂部之一, 裡面“大概有二十幾個女車手”, 甚至她的閨蜜被這種自由激情的生活所吸引, 現在成了她的專職副駕, 兩人時不時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她開好路, 我開爛路”, 塗靖蓮微笑。

◆ 生為自然◆

塗靖蓮喜歡旅行, 愛越野, 並不是建立經濟寬裕背景後的愛好。 “中國就沒有沒去過的地方。 ” 她把這個小小的成就歸功於父母。

幼稚園, 媽媽每週都會帶她去公園。 再大點是周邊遊, 寒暑假就成都、西安、北京到處走。 父母是廠礦雙職工, 思想開放, 喜歡旅行。 她記得, 週末四到五家人相約, 裝著大包小包趕公共汽車, 到野外背包、野營是童年最開心的事。

“孩子要在一個充滿陽光、充滿愛,熱愛生活的地方生長。”有年夏天,她最為難忘,他們在東泉排花洞露營,外面暴熱,溶洞裡面泉水冰涼,非常奇妙。

白天挖紅薯、摘胡豆,晚上打著手電筒捉泥鰍、青蛙、螃蟹。睡覺前躺在乾草堆上,聽蛐蛐叫,看星星,聽媽媽講故事。“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塗靖蓮說,“這種生活是我想要的。”

從此喜歡上奇異的自然,迷戀它的鬼斧神工,塗靖蓮十幾歲開始徒步,有過太多奇妙的旅行。

比如,資深驢友都知道,見梅裡雪山真容是要靠人品的。塗靖蓮去過三次,見過兩次。記憶最深、最為神奇體驗的是十幾年前的第一次,充滿偶遇的驚豔之美。

講這段經歷,塗靖蓮顯得尤為興奮,先鋪墊了驚豔之遇前的痛苦旅行。

從香格里拉坐車到德欽花整整一天(現在兩三小時),然後徒步到上雨崩村,修整後的第二天走了十九小時的徒步,這是意料之外的困難,從早上五點走到晚上十二點。

徒步時間比預計的要長太多,她沒有充足的準備。雖然有個偶遇的同行者,但情形也好不到那裡去,最難的那段時間,他們一前一後,互相沒有說話,以手機的光照亮,鞋翻開了,拿根繩子捆著,不停和自己聊天、唱歌,腳幾乎沒有感覺了,撿了一根棍子支撐身體,讓僵硬的腳還能機械式地往前,此刻只能自我面對身體與心理的疲憊。

因為疲憊至極,她並未像其他遊客那樣在觀景台,看著日出慢慢地為卡瓦柏格峰塗抹上金邊、暈開,反而是一覺睡到大早上,成了沒有預期的美妙體驗:在沒有絲毫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推開窗,連綿不絕的金色突然映入眼簾、腦袋,興奮和震撼來不及做過多的反應。

如今愛上越野,或許也是因為它的勇敢與創造,經常能收到奇異的人生經歷和驚喜。

比如前年,塗靖蓮和車隊出遊,原本打算青海湖附近的鹽湖就折返,沒想到一走就停不下來,從庫爾勒到阿克蘇、喀什、再穿越阿爾金無人區,葉城,獅泉河、岡仁波齊轉山……最終花了三十多天。

那次旅行的故事也太多,最驚險的一段是夜行高原。雖然他們喜歡不走尋常路,迷路是常有的事,但那天晚上他們卻瘮得慌。當時只有兩輛車,沒有路,換著開,開了整晚,像是行駛在無盡黑暗的荒原上,高原上明月星空高掛,但整夜都毫無方向感,以及不時隱約的狼嚎,讓疲倦裡夾雜著不安與恐懼。

結果他們莫名其妙地鑽進了納木措景區,早上從大門口出來時,甚至還被檢票員查票,至於怎麼進去的,他們誰也不知道。塗靖蓮說,出遊的次數多了,就越發覺人生經歷就是這樣,“苦的時候真的很苦,過了反而成了樂趣。”

◆ 行萬里路◆

塗靖蓮是典型的雙魚,喜歡新奇的事物,但又非常戀舊;管理著一棟大樓的商業經營,卻擁有無可救藥的浪漫;而且愛好也非常廣泛,潛水、做菜、手工等等。

自認為這是性格的緣故,但也覺得與看過太多的風景所帶來的沉澱與平常有關。比如,說到那輛被她改為天空藍的牧馬人,她會說,“是親人,不能換。”

二十幾年下來,塗靖蓮旅行的心境正在發生變化,以前主要是覺得非常好玩,驢友同伴之間開玩笑,搭帳篷,現在更多的是體驗,尋找不一樣的經歷,也回望內心,因此,有時她會和閨蜜兩人單車旅行,甚至獨自出去走一走。

旅行中各式各樣的經歷確實教會她太多。比如南非,她自己都會發笑的留學地,是因為想看童話書裡的麵包樹而去的國家,在那裡的克魯格國家公園旅行,遇到烏龜隊伍過馬路,他們足足等了兩個小時,狒狒在馬路睡覺,他們也等了很久。這種人與動物的相處方式,她會覺得心裡暖暖的。

已經記不得去過多少次的西藏,帶給她的就更多了。不僅是那裡有永遠都看不膩的風景,更因為在那裡她看到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關係,一種天然的存在。

她記得有次到岡仁波齊轉山,有段路程從海拔5300米到5800米,非常陡,眼看著同行的有個負重的男生快不行了,有個十幾歲的小孩,在後面幫忙頂著包,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這種幫助是雙重的,精神上和體力上。都市社會熙熙攘攘,但越來越冷漠,在藏區心靈的溝通是隨時可以迸發,一個微笑一次鼓勵。“西藏是一種病,得治”,她在朋友圈這樣說。

而自從開始越野後,塗靖蓮也養成了一個習慣,每逢看著有車停在路邊,就會下車去問人家是否需要幫助。

車隊有次在高速路上遇到兩個女生,因為車胎壞了,被困在大雨裡很久,得到幫助後的感激讓人印象深刻。而這種陌生人之間的善意幫助,可以傳遞。

見人所未見,想人所未想,看人所未看,走人所未走。有人靠讀萬卷書,塗靖蓮現在靠越野行萬里路。“在路上”,有數不盡的故事,說不盡的生活。那裡有景色,有人生。

張松/文

“孩子要在一個充滿陽光、充滿愛,熱愛生活的地方生長。”有年夏天,她最為難忘,他們在東泉排花洞露營,外面暴熱,溶洞裡面泉水冰涼,非常奇妙。

白天挖紅薯、摘胡豆,晚上打著手電筒捉泥鰍、青蛙、螃蟹。睡覺前躺在乾草堆上,聽蛐蛐叫,看星星,聽媽媽講故事。“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塗靖蓮說,“這種生活是我想要的。”

從此喜歡上奇異的自然,迷戀它的鬼斧神工,塗靖蓮十幾歲開始徒步,有過太多奇妙的旅行。

比如,資深驢友都知道,見梅裡雪山真容是要靠人品的。塗靖蓮去過三次,見過兩次。記憶最深、最為神奇體驗的是十幾年前的第一次,充滿偶遇的驚豔之美。

講這段經歷,塗靖蓮顯得尤為興奮,先鋪墊了驚豔之遇前的痛苦旅行。

從香格里拉坐車到德欽花整整一天(現在兩三小時),然後徒步到上雨崩村,修整後的第二天走了十九小時的徒步,這是意料之外的困難,從早上五點走到晚上十二點。

徒步時間比預計的要長太多,她沒有充足的準備。雖然有個偶遇的同行者,但情形也好不到那裡去,最難的那段時間,他們一前一後,互相沒有說話,以手機的光照亮,鞋翻開了,拿根繩子捆著,不停和自己聊天、唱歌,腳幾乎沒有感覺了,撿了一根棍子支撐身體,讓僵硬的腳還能機械式地往前,此刻只能自我面對身體與心理的疲憊。

因為疲憊至極,她並未像其他遊客那樣在觀景台,看著日出慢慢地為卡瓦柏格峰塗抹上金邊、暈開,反而是一覺睡到大早上,成了沒有預期的美妙體驗:在沒有絲毫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推開窗,連綿不絕的金色突然映入眼簾、腦袋,興奮和震撼來不及做過多的反應。

如今愛上越野,或許也是因為它的勇敢與創造,經常能收到奇異的人生經歷和驚喜。

比如前年,塗靖蓮和車隊出遊,原本打算青海湖附近的鹽湖就折返,沒想到一走就停不下來,從庫爾勒到阿克蘇、喀什、再穿越阿爾金無人區,葉城,獅泉河、岡仁波齊轉山……最終花了三十多天。

那次旅行的故事也太多,最驚險的一段是夜行高原。雖然他們喜歡不走尋常路,迷路是常有的事,但那天晚上他們卻瘮得慌。當時只有兩輛車,沒有路,換著開,開了整晚,像是行駛在無盡黑暗的荒原上,高原上明月星空高掛,但整夜都毫無方向感,以及不時隱約的狼嚎,讓疲倦裡夾雜著不安與恐懼。

結果他們莫名其妙地鑽進了納木措景區,早上從大門口出來時,甚至還被檢票員查票,至於怎麼進去的,他們誰也不知道。塗靖蓮說,出遊的次數多了,就越發覺人生經歷就是這樣,“苦的時候真的很苦,過了反而成了樂趣。”

◆ 行萬里路◆

塗靖蓮是典型的雙魚,喜歡新奇的事物,但又非常戀舊;管理著一棟大樓的商業經營,卻擁有無可救藥的浪漫;而且愛好也非常廣泛,潛水、做菜、手工等等。

自認為這是性格的緣故,但也覺得與看過太多的風景所帶來的沉澱與平常有關。比如,說到那輛被她改為天空藍的牧馬人,她會說,“是親人,不能換。”

二十幾年下來,塗靖蓮旅行的心境正在發生變化,以前主要是覺得非常好玩,驢友同伴之間開玩笑,搭帳篷,現在更多的是體驗,尋找不一樣的經歷,也回望內心,因此,有時她會和閨蜜兩人單車旅行,甚至獨自出去走一走。

旅行中各式各樣的經歷確實教會她太多。比如南非,她自己都會發笑的留學地,是因為想看童話書裡的麵包樹而去的國家,在那裡的克魯格國家公園旅行,遇到烏龜隊伍過馬路,他們足足等了兩個小時,狒狒在馬路睡覺,他們也等了很久。這種人與動物的相處方式,她會覺得心裡暖暖的。

已經記不得去過多少次的西藏,帶給她的就更多了。不僅是那裡有永遠都看不膩的風景,更因為在那裡她看到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關係,一種天然的存在。

她記得有次到岡仁波齊轉山,有段路程從海拔5300米到5800米,非常陡,眼看著同行的有個負重的男生快不行了,有個十幾歲的小孩,在後面幫忙頂著包,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這種幫助是雙重的,精神上和體力上。都市社會熙熙攘攘,但越來越冷漠,在藏區心靈的溝通是隨時可以迸發,一個微笑一次鼓勵。“西藏是一種病,得治”,她在朋友圈這樣說。

而自從開始越野後,塗靖蓮也養成了一個習慣,每逢看著有車停在路邊,就會下車去問人家是否需要幫助。

車隊有次在高速路上遇到兩個女生,因為車胎壞了,被困在大雨裡很久,得到幫助後的感激讓人印象深刻。而這種陌生人之間的善意幫助,可以傳遞。

見人所未見,想人所未想,看人所未看,走人所未走。有人靠讀萬卷書,塗靖蓮現在靠越野行萬里路。“在路上”,有數不盡的故事,說不盡的生活。那裡有景色,有人生。

張松/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