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最高法五巡庭“每月一講”潤澤西南法律人

法制網記者 吳曉鋒 見習記者 戰海峰

4個人、1輛車, 4月21日, 一大早天還沒亮, 銅梁律師陳朝東就和3位年輕律師匆匆出發趕赴重慶主城。 而此前, 他已將原本當天上午的一個民事調解改到了下午。

2個多小時的奔波後, 陳朝東他們終於在九點半前趕到重慶律協。 中午還要趕回銅梁的他們, 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聽講座。

這場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林海權法官主講的題為“保險糾紛案件審判有關法律問題”的講座, 是由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迴法庭打造的“每月一講”的第三講, 面對這難得的與最高法院面對面的學習機會,

重慶律協的律師們尤其珍惜。

受地理位置所限, 西南法律人非常渴望聆聽到來自最高法的聲音。 作為法官交流探討疑難問題的珍貴平臺, 以及五巡開展業務監督指導的重要管道, 如今, 五巡“每月一講”學習制度已開放到轄區各級法院和重慶律協。

意想不到, “每月一講”受到轄區法院廣泛歡迎

“作為‘老百姓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 五巡承擔著對轄區內法院進行監督指導, 進一步統一裁判尺度, 提高審判質效的重要職責。 ”五巡副庭長劉竹梅說。

專題培訓是對下監督指導的重要抓手, 五巡將“每月一講”專題培訓深入到了轄區各級法院。

由於五巡的主審法官來自最高法院不同業務庭室, 原本只審理各自領域的案件,

而五巡需要的是“全科法官”, 這給平均年齡只有44歲的審判團隊帶來了挑戰。

“‘每月一講’的初衷就是給主審法官們提供一個平臺, 互相介紹各自業務範圍內的審判規則。 ”劉竹梅說。

但在對轄區法院一些案件的審查中, 五巡發現, 轄區內各級法院的司法能力有共同提高的必要性。 “所以我覺得‘每月一講’有必要開放到轄區法院。 ”劉竹梅說。

由於五巡建設秉持的是“精簡、高效、實用”的現代新型法院理念, 所以設立之初就具備了向轄區法院視頻直播的技術條件。

也就是說, 從正式開始工作起, 五巡就可以與轄區法院進行網路即時互聯互通。 所以, 他們就毅然決定把講座向轄區法院開放。

其實, 五巡原本只想向各省市的高級人民法院開放。

但令五巡沒想到的是, 在與高院進行技術連接的時候, 各省市高院表示他們有條件也有意願將直播開放到基層法院。

“西南地區雖然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地區, 但各省、市、區法院的資訊化建設程度在全國都是靠前的。 ”劉竹梅告訴記者。

制度建立了, 第一講講什麼就成了五巡需要考慮的問題。

基於五巡受理的案件中有近50%是行政案件, 案件中反映出來的問題也較多, 五巡便決定將第一講交給了行政審判團隊主審法官楊科雄。 楊科雄法官是行政法博士, 法學理論功底深厚, 行政審判經驗豐富。

由於把著眼點放在對自身的提升, 五巡對講座之於轄區法院的影響原本並沒有多大期待。 但是第一講推出後,

各級法院對講座的好評如潮, 這也讓五巡意識到轄區法院對權威聲音的渴望。

“案多人少”, “每月一講”解基層法官學習之渴

“‘每月一講’對統一轄區法院各類案件裁判尺度, 促進類案同判和量刑規範化意義重大。 ”劉竹梅說, 希望轄區內各級法院抓住難得機會, 組織好收聽收看。

正如劉竹梅所期盼的一樣, 記者在各級法院的視頻直播現場看到, 幾乎每個會議室都坐滿了人, 有的法官甚至全程站著聽完了講座。

“‘每月一講’的內容正是現在法院工作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 與我們的工作非常契合。 ”在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視訊會議室, 立案庭副庭長李靜告訴記者。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黃巍表示, 在“保險法引發道德風險”一節,

林海權法官通過案例講解保險糾紛案件審理中, 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在司法實踐中的認定, 對一線法官在法律適用方面幫助很大。

位於三峽庫區的重慶市萬州區地勢偏遠, 開放視頻直播就解除了空間上的束縛, 使得“饑渴”的庫區法官們更加珍惜這每月一次的學習機會。

萬州區法院法官句志榮表示, 有了“每月一講”, 基層法院可以直接聽到最高法的講座, 既方便了法官學習, 又不會耽誤寶貴的辦案時間。

正如劉竹梅所說, 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 法官每天面臨著大量辦案任務, 幾乎沒有太多時間參與培訓, 也幾乎沒有條件直接聽取最高法法官的講座, 五巡的“每月一講”就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

已是第二次收聽收看講座的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賠償審判團隊審判二組組長史麒麟表示,講座可以幫助他提升專業素養,進一步瞭解最高法院的裁判理念和思路。

“‘每月一講’能夠幫助三級法院法官豐富知識,增強法院系統司法認同感。”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張小波說。

不僅是對轄區三級法院,“每月一講”在五巡法官中間同樣產生了積極影響。

作為首期的主講者,當天也在現場聽講座的楊科雄說,通過“每月一講”,五巡全體幹警的學習熱情都大幅提升,形成了濃厚的相互學習的氛圍。

“辦案與學習同樣重要。”來自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五巡法官助理劉忠偉說,到五巡工作後,原本將絕大多數時間用在辦案的他有了更深的體會。

戰略合作,“每月一講”推動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

作為除五巡及轄區三級法院外,唯一可以收聽收看講座視頻直播的單位,重慶律協為此進行了積極的爭取,他們也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

今年春節前,劉竹梅副庭長在走訪重慶律協時就談到了要建立“每月一講”學習制度的初步想法,重慶律協當即表達了向他們開放的期望。

“在法律職業共同體內,需要法官與律師司法能力的共同提高。”劉竹梅告訴記者,這是“每月一講”向重慶律協開放的重要原因。

在重慶律協會場,今年剛剛執業的重慶金牧景揚(榮昌)律師事務所李潔表示,通過講座學習,除了對法條有更深層理解外,也可以為以後的實務操作儲備知識。

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講座結束後,有幾位青年律師找到現場工作人員,問是否可以將視頻資料拷貝給他們。在得到否定回答後,他們明顯有些失落,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出重慶律師對“每月一講”的渴求。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五巡的3位庭長、副庭長以及9名主審法官都是審判經驗非常豐富的法官,從目前看來,律師的反應也是很好的。”重慶市律師協會會長韓德雲說。

韓德雲表示,五巡將重慶律協納入講座覆蓋範圍,充分說明五巡對保障律師權利,尊重律師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如今,五巡已與重慶律協展開了更多的交流合作。目前,重慶律協已安排26名律師,在每週二、四輪流志願參與五巡的信訪接待工作。

不僅僅是法官和律師,記者得知,每到“每月一講”的時候,轄區從事法律相關工作的公務人員也會跑到當地法院“蹭課”。在一定程度上,“每月一講”已經成為西南法律人共同的法治課堂。

“律協法治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加強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從這個角度講,‘每月一講’會比一般的培訓講座意義更大。”韓德雲說。

已是第二次收聽收看講座的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賠償審判團隊審判二組組長史麒麟表示,講座可以幫助他提升專業素養,進一步瞭解最高法院的裁判理念和思路。

“‘每月一講’能夠幫助三級法院法官豐富知識,增強法院系統司法認同感。”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張小波說。

不僅是對轄區三級法院,“每月一講”在五巡法官中間同樣產生了積極影響。

作為首期的主講者,當天也在現場聽講座的楊科雄說,通過“每月一講”,五巡全體幹警的學習熱情都大幅提升,形成了濃厚的相互學習的氛圍。

“辦案與學習同樣重要。”來自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五巡法官助理劉忠偉說,到五巡工作後,原本將絕大多數時間用在辦案的他有了更深的體會。

戰略合作,“每月一講”推動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

作為除五巡及轄區三級法院外,唯一可以收聽收看講座視頻直播的單位,重慶律協為此進行了積極的爭取,他們也格外珍惜這樣的機會。

今年春節前,劉竹梅副庭長在走訪重慶律協時就談到了要建立“每月一講”學習制度的初步想法,重慶律協當即表達了向他們開放的期望。

“在法律職業共同體內,需要法官與律師司法能力的共同提高。”劉竹梅告訴記者,這是“每月一講”向重慶律協開放的重要原因。

在重慶律協會場,今年剛剛執業的重慶金牧景揚(榮昌)律師事務所李潔表示,通過講座學習,除了對法條有更深層理解外,也可以為以後的實務操作儲備知識。

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講座結束後,有幾位青年律師找到現場工作人員,問是否可以將視頻資料拷貝給他們。在得到否定回答後,他們明顯有些失落,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出重慶律師對“每月一講”的渴求。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五巡的3位庭長、副庭長以及9名主審法官都是審判經驗非常豐富的法官,從目前看來,律師的反應也是很好的。”重慶市律師協會會長韓德雲說。

韓德雲表示,五巡將重慶律協納入講座覆蓋範圍,充分說明五巡對保障律師權利,尊重律師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如今,五巡已與重慶律協展開了更多的交流合作。目前,重慶律協已安排26名律師,在每週二、四輪流志願參與五巡的信訪接待工作。

不僅僅是法官和律師,記者得知,每到“每月一講”的時候,轄區從事法律相關工作的公務人員也會跑到當地法院“蹭課”。在一定程度上,“每月一講”已經成為西南法律人共同的法治課堂。

“律協法治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加強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從這個角度講,‘每月一講’會比一般的培訓講座意義更大。”韓德雲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