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淅川貧困村裡的“娘子軍”扶貧一線巾幗不讓鬚眉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 特約記者 石雪帆 楊振輝

在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淅川, 累計有400名女性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和鄉鎮扶貧女幹部奮戰在脫貧戰場上。 近日, 記者走近其中的三位女性, 近距離感受她們的別樣風采。

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 4月24日, 在淅川縣上集鎮槐樹窪村的板栗園中, 一個衣著樸素、腳上沾滿泥土的女青年正在和村民一起修枝剪條。

“這就是我們的‘好閨女’劉書霞, ”村裡的劉奶奶介紹, “年輕負責任, 為我們辦了很多事兒”!

2015年12月, 36歲的劉書霞被任命為上集鎮扶貧辦主任, 從此, 她與貧困戶結下了不解之緣。

“扶貧幹部要做到人熟、地熟、情況熟。 可剛上任時, 我是兩眼一抹黑!”劉書霞不好意思地理了理頭髮。 可她沒有氣餒, 愣是用一個月時間踏遍全鎮所有村落, 把鎮裡的貧困“家底”瞭解透徹。

上集鎮地處城鄉接合部, 貧困人口相對較少, 但是這裡貧富差距大, 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 為了讓貧困戶打破思想壁壘, 劉書霞先後6次組織200多名貧困戶到縣城參加技能培訓。

2016年5月的一個深夜, 劉書霞回家途中, 不幸遭遇車禍, 小腿骨裂, 出院後需在家靜養三個月。 但十幾天後, 剛能下地行走的劉書霞就回到扶貧一線。 家人同事都勸她回去休息, 她卻說:“我知道自己的擔當和責任。 ”

脫貧重擔扛肩上的“女漢子”。 “老李呀, 這兩天雨多,

你可多操點兒心, 別讓香菇發黴了!”初見李玉珍, 她正在淅川縣毛堂鄉石槽溝村的貧困戶李新定家裡查看香菇長勢。 只見她個子高大, 俐落短髮, 皮膚有點兒“糙”, 活脫脫一個“女漢子”。

兩年前, 49歲的李玉珍從淅川縣人防辦被派到石槽溝村, 成了這個小山村的脫貧帶頭人。 面對純樸熱情的村民, 性格要強的她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得給村裡辦點兒實事。

石槽溝村地處山區, 生態植被好, 適宜發展香菇產業, 可是沒本錢、沒技術, 大夥兒怕掙不著錢。 於是她帶著工作隊的同志踏遍了臨近縣鄉的香菇種植基地, 學習技術、考察市場……樣樣不落, 學精學透;晚上又挨家挨戶地做宣傳工作, 終於打消了村民的顧慮, 同意發展香菇產業。

李新定就是聽了李玉珍的話, 種了1000袋香菇, 嘗到了甜頭:“不到半年時間, 我就掙了5000多元, 種香菇, 中!”

群眾事情放心上的“知心人”。 出縣城往西北方向走60多公里, 就到了周婷所在的淅川縣大石橋鄉陡嶺村。

陡嶺村地處大山深處, 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 青壯年勞力大多“逃離”大山, 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留守, 脫貧任務十分繁重。

萬事開頭難, 不妨從小事做起。 兩年來, 周婷一頭紮進深山, 打通進山公路、修整村部、修繕學校、修建衛生室、給村民發放家畜家禽、幫助種植軟籽石榴……最讓她犯愁的還是村民的精神狀態。 周婷深切地感受到, 脫貧不僅是給錢給物, 更要扶志和扶智。

為此, 周婷走遍每家每戶, 積極向村民宣傳好的村規民約,

家風家訓, 增強村民致富的信心。

“家有讀書郎, 小康有希望!”為了孩子們, 周婷操碎了心, 收集貧困兒童資訊、聯繫愛心組織、舉辦愛心活動……2016年5月, 3名貧困孩子的學業資助批下來了, 每人每年1200元, 直至學業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