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博文化公園怎麼建?鄰居們有話要講:再建座山爬到頂看浦江

4月7日起, 上海公開向社會徵集世博文化公園的設計建設意見, 目前已收到1萬多份市民意願調查和700余份金點子方案。

作為離世博文化公園最近的市民, 對未來這座“後花園”有何設想?4月26日,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走進浦東上南花城社區, 現場徵詢社區居民對世博文化公園的建議。

“我十分贊同在世博文化公園內建一座山, 打造成一個山水公園。 ”在上鋼三廠工作了40年的退休職工吳正江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現在的世博文化公園規劃範圍內, 曾有一座六七十米高的山, 是由廢棄的鋼渣堆積而成。

“坐著汽車要繞好幾圈才到山頂, 可以在上面看龍華機場裡的飛機起落。 ”吳正江表示, 後來由於鋼渣山可能對龍華機場運營造成影響, 以及鋼渣可以迴圈利用成為製作水泥的材料等原因, 這座鋼渣山被鏟掉了。 他期望未來的世博文化公園內可以重建一座山, 讓遊客拾階而上, 在山頂飽覽浦江兩岸的秀麗風光以及世博場館等上海世博會的寶貴遺存, 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日新月異而自豪。

上南花城的居民高榮根很關注世博文化公園的沿江長廊建設。 “希望這條長廊能夠東西貫通, 一氣呵成。 ”高榮根表示, 這條長廊將成為公眾沿江活動的重要通道, 如果中途被碼頭、河道、度假村等阻斷,

使行人不得不繞道而行, 將造成極大的不便, 也會影響整體景觀效果。 他還建議, 長廊應當有足夠的寬度, 允許手推車通過, 還應當設置並行的步道、跑道和騎行道, 讓三類人各行其道, 不會相互干擾。 此外, 由於上海多雷雨天氣, 高榮根建議公園內, 尤其是沿江長廊應當設置防風避雨避雷設施, 如果有可以提供多種服務的公共服務亭和寬敞的觀景平臺則更好。

聽說徵求建議, 上南花城的居民十分踴躍 陳璽撼 攝

許多市民也關注到世博文化公園的文化定位, 提出了不少建議。 “我覺得上海辦一次世博會不容易, 也很成功, 但現在介紹世博會歷史和文化的載體還是太少。 ”市民陸振鑫建議, 世博文化公園內最好建設一個專題展覽廳或“世博知識之窗”, 把世博會留下的各國文化展示、舉辦歷程、效果反響等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展示。 市民楊晶華則希望世博文化公園更進一步, 在園內再建一個迷你世博園, 還原上海世博會上一些經典的場館和相應的文化風情, 這些似曾相識的迷你場館建築、雕塑、植被等,

都可以讓人馬上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時光。

據悉, 相關調查和意見徵集將持續到5月31日。 世博文化公園除了向廣大市民、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徵求意見外, 還同時啟動對專家意見的徵集, 兩項徵集活動在時間上保持同步, 結束後再向社會公示相關結果。 如果設計建設方案成熟, 世博文化公園最快有望在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開工建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