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深度|名醫創業又殺出一員猛將!實力派專家于剛如何一口氣拿下診所和醫院?

【健康點】“今天是我的60歲生日, 也是我宣佈創業的日子。 ” 2017年4月25日, 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于剛宣佈離開體制, 建立美和醫療集團,

集團下包含旗艦醫院、診所和視光中心。

兩周前, 我們就得到了于剛醫生創業的消息。 帶著濃郁的好奇心, 記者來到了于剛的診所——美和眼科診所。 走進寬敞溫暖的診所, 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們正在醫生和志願者老師們帶領下進行手術前現場體驗。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孩子們正式手術的前一天, 美和的志願者老師們就會帶領孩子們體驗手術室的環境。

志願者們正在教孩子們如何使用面罩。

很多孩子非常害怕進入醫療機構的封閉性場所, 美和診所的老師們於是設計了一個“探險尋寶”的故事, 進入手術室尋寶、探險。 等孩子們做完手術之後, 探險活動就完成了。

在眼科手術麻醉前, 這些孩子們需要戴上面罩, 很多孩子們非常抗拒, 工作人員們沒有丟給他們冷冰冰的面罩, 而是在上面印上各種卡通的圖案, 引導孩子們接受整個過程。 在參觀者診所後的專訪時間裡, 于剛告訴記者:“這裡很有人情味兒。 這就是我想在走出體制後做的事情, 做溫暖的醫療服務。 我們的理想是:做屬於醫生自己的醫院,

做有溫度的醫療, 掙有尊嚴的錢。 ”

北京正重點支援連鎖醫院和醫生集團

就在於剛宣佈創業的同一天, 北京市發佈了《北京市促進社會辦醫健康發展若干措施的措施》, 將重點支持以下社會辦醫:在醫療資源薄弱區域舉辦的醫療機構;在緊缺專業領域舉辦的醫療機構;品牌化、集團化、連鎖化經營的醫療機構;“互聯網+健康醫療”、“保險+醫療”、醫生集團等醫療新業態。

北京的辦醫環境正在趨向寬鬆, 優秀醫生品牌的價值更加值錢。 目前, 醫生創業正在掀起又一輪浪潮。 前不久, 深圳博多嘉聯醫生集團引入香港資本要在深圳建設一家床位500張的三級醫院。 在發佈會上, 張強、于鶯、顧中一等“大V醫生”也分享了各自的好消息,

其中, 張強在杭州和北京的診所正在落地, 營養師顧中一已經向友誼醫院提出辭職、還未獲批。

于剛的創業踩在了政策風口上。 按照計畫, 于剛成立了美和醫療集團, 集團下將設有一家旗艦醫院、幾間日間手術中心, 幾家連鎖診所和數十家視光門診部。

“我們建立的醫療機構將成為醫生自由執業的平臺, 目前我們已經和四個麻醉醫生集團達成了合作意向, 準備成立術前、術後護理的醫生集團。 ”於剛透露。

其實, 于剛創業的想法悶了三年, 之前想做的寵物眼科醫院已經被放棄。 這三年裡, 張強、于鶯、龔曉明這些大V醫生先後從公立醫院辭職, 帶動了醫生自由執業浪潮。

但他發現, 醫生集團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落地平臺。

首先, 公立醫院受到體制和醫保支付方式影響, 幾乎無法接納醫生集團。 其次, 中國雖然已經有1.2萬家民營醫院, 但真正達到國際醫療服務水準和容納醫生集團的醫院並不多, 醫生集團的醫生成員在未來需要一個成熟的培訓和教育平臺。

在觀察行業變化趨勢的過程中, 他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定位:是先選擇做醫生集團?還是先做落地的實體醫療機構呢?

於剛決定反其道而行, 醫院、診所、視光中心、醫生集團四個專案齊步走。 他決定, 在兒童眼科領域為醫生集團搭建執業平臺, 在北京建立2-3個中高端的兒科眼科診所、2個日間手術室和一家中高端綜合性醫院。

在籌備期間, 於剛仔細研究了醫療政策和稅法, 他帶著自己的團隊考察了30多家國內和國際醫院。於剛講,在北京、上海、深圳的中高端診所考察中,他看到了細分領域廣闊的市場機會,有些民營醫院已經做得非常成功了,比如上海美華婦兒醫院。他更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人對中高端醫療有這麼濃厚的興趣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民營中高端兒童醫療機構本來就缺乏,更不用說兒童眼科機構。

於剛的技術和團隊是他創業的第一優勢。就這一點,於鶯在分享會上直言不諱:“如果再走網路紅人的思路,已經不可能了,但如果踏踏實實把專業做好,這一定是可以複製的。”

“兩個月,診所場地居然不夠用了”

於剛辦診所花了足足三年時間,單單是選址就是走了50、60家。由於北京五環之內不允許開診所的政策,他申請診所的審批也被多次委婉地拒絕過。

2017年2月,美和眼科診所拿到西城區衛計委的執照後,經過6個月的緊張準備,診所就正式開業了。診所設在西直門凱德Mall寫字樓裡,緊靠著地鐵13號線、4號線和2號線。

與此同時,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美和醫院現已開工建設,租建的場地3.2萬多平米,醫院的手術有兩層,專門為自由執業的醫生提供場所,定位是大專科、小綜合,以兒童眼科為特色專科,這裡也將成為各學科醫生集團的孵化場所。

“美和診所試運營2個月,患者逐漸多了起來。四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我一下子看了37個患者,手術已經約到了兩個月以後。這個500多平米的診所已經發現不夠用了,準備把隔壁的辦公室也擴充進來。” 於剛介紹了診所運營的情況。

美和眼科診所定位是中高端醫療。

在民營醫院市場裡,要想有出色的表現就必須進行差異化服務。“我們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小事情,再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然後再做大的事情,最後別人想做也做不了了。”于剛總結了自己創新和市場突破的秘訣,這也是他今後準備突破的方向。

他看到了兒童眼科領域市場裡的空白,比如兒童眼保健,“這塊兒領域現在大專家不願意接觸、小醫生患者不相信,我們就從這裡切入,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我們的特色還有上瞼下垂、兒童的斜視和弱視。”於剛說。

美和還開發了針對某種小兒疾病的服務包。“比如說上瞼下垂,針對這個疾病,我們開發了服務包,理順了診療流程,從會診、篩查、手術一條龍就下來了,我們的優勢是把預手術期的工作做好,最大程度方便小兒眼病患者。”於剛介紹。

于剛採用合夥人制的方式辦醫療集團,不準備引入風險資本。在他看來,這會影響集團的自主決定權。

工商註冊顯示,美和醫療控股公司註冊資金為1億元人民幣,美和兒童醫院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2000萬人民幣,北京美和眼科診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000萬人民幣。

“高端醫療不等於高價醫療”

於剛說:“我國醫療真正缺少的是人文精神,高端醫療不等於高價醫療。”

於剛和正在看病的小朋友。為了減少孩子們的心理壓力,美和診所還在休息區設立了“美和小課堂”。

這些理念都體現在細節裡面。

很多小朋友們害怕穿白大褂的醫生,于剛出診時就會脫掉白大褂,來到休閒區給寶寶進行現場會診,在他們玩耍的時候,見縫插針地完成會診。

美和診所的工作人員還自發購買了小玩具,親手縫製了彩色的小花盆,由於剛和吳倩兩位專家寫上鼓勵的話語送給孩子們。

為了更好地和患者交流,于剛制訂了標準化服務和流程,針對溝通話術、回帖、門診服務等進行培訓員工,甚至怎麼站、怎麼坐、怎麼笑都是其中的培訓內容。“我們很多話術並不是教你怎麼和患者說話,更多是交流情感和人文有關。每次看病的時候,我都抓著孩子的手,這就是一種互動。你抓著孩子的手,就是抓著媽媽的心了!”

診所的診金費用約400元,中等偏高。手術費則按照北京兒童醫院國際部的價格來制定;配眼鏡、弱視治療的費用則走平價路線。“醫生面診和手術最能體現醫生的價值,我們不打算靠配眼鏡賺錢。”於剛說,“美和診所在計畫中是盡可能程度地擴大門診量,並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做中高端診所最難的一件事就是在價格和患者流量之間做一個平衡。診所的容量可以達到每天200-250人次的門診量,每個患者看病的時間非常靈活,但一般在10分鐘。

他在診所給患者的基礎時間是7-11分鐘,診前和診後約半小時的諮詢都放在網上解決。患者在來診所之前,已經在網上和醫生進行了充分溝通,他在診所陳述病情的時間約1分鐘。之後,由於剛的助手再給患者講解5分鐘,這名助手經過專門的培訓。醫生給患者檢查的時間由3分鐘延長為5分鐘,這是很多家長非常看重的方面。患者離開診所後,再在網上交流的時間就不設限了。

他還把同類問題的患者約在同一個時間段看病,進行集體會診。“這些患者已經對自己的病情非常瞭解,把同類患者約在一起集體會診,家長們相互提問、相互幫助,可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家長們取長補短。”於剛說,目前國內最缺的是知名專家的診療和指導。

未來,他會重點關注和開發醫療周邊新專案。“我想放棄很多輕車熟路的東西,嘗試做一些別人也不熟悉、我們也不熟悉的項目。”

據瞭解,美和還準備籌建新項目包括:假眼中心、淚道中心、遺傳眼病中心、先天性白內障中心、塑形中心,這些項目都是國內奇缺的兒童眼科項目。

他玩兒命創業,去哪裡,哪裡火

美和醫療集團是於剛的第三次創業。

“我在體制內幹了36年,有三次跳出體制的機會,因為各種都放棄了。甚至,我放棄了1999年李嘉誠集團旗下汕頭眼科醫院60萬年薪的機會。” 於剛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於剛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創業分別是在張家口眼科醫院和北京市兒童醫院,突破了平臺的收入困境和專科發展困境。

1991年,34歲的於剛當上了張家口眼科醫院最年輕的院長。“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創業,也是第一次接觸管理,雖然是在公立醫院。”他說。

這位年輕的院長走了很多偏門的野路子。90年代末,公立醫院需要自負盈虧,為了給醫院籌措資金,留住醫療骨幹,他注意到了剛剛興起的電腦和網吧。他在醫院之外的鼠防所租了一排20間房的底商,以150萬的價格購買了50台全新的電腦和50台二手電腦。按照當時的經濟水準,150萬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投資網吧不久之後,于剛就利用網吧的優勢給醫院骨幹和醫生們培訓網路技巧,白天用作對外營業,下班後的2小時則用作醫院員工學習互聯網的場所。那會兒,醫院本部僅僅有3台電腦,應用系統還是windows97。網吧説明于剛的專家團隊完成了網路掃盲工作。該醫院於是成了最早觸網的醫療單位,很多專家後來變成了網路高手。

2004年,於剛不顧一切辭去了河北張家口第四醫院(也就是張家口市眼科醫院)的院長的職務,也放棄了張家口政協副主席、市九三學社主委的身份,作為人才引進來到北京兒童醫院。次年,于剛的學生同事也裸辭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們團隊的“北漂生活”,開始了他們的第二次創業。

“我愛玩兒,愛動,喜歡新鮮事物,骨子裡是不安分的。”他這樣評價自己。

他來到北京兒童醫院的時候,小兒眼科還不是一個獨立的科室,掛靠在五官科之下,沒門診、沒病房、沒手術、沒獎金、沒項目,所有的人手數一數也只有3個醫生、1名退休專家,寇里的收入1年才50萬。到2014年,兒童醫院眼科門診量已經到22萬,各項綜合年收入1.24個億,科室發展到96人的醫、護、技的團隊,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小兒眼科團隊。

于剛在北京市兒童醫院創立了國際部高端兒童眼科醫療項目。當時誰都不看好這個業務。9年前國際部于剛一個專家號定價700元,曾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在細分的眼科領域,除了北京市同仁醫院,接下來綜合兒童眼科實力最強的就是北京兒童醫院。”他介紹。

他和團隊全體嘗試了線上問診和醫療。2008年,于剛成了好大夫線上網站第一批註冊的醫生。他還要求團隊裡的所有人都必須在好大夫上註冊。有一天,好大夫的工作人員給他打了個緊急電話:“于主任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了?怎麼你們一下子註冊了30多個醫生呢?是不是惡意攻擊啊!”他很開心地回答:“不是,是我給他們下要求了,只有上了好大夫網站,才能拿到網路工作獎金和支援。”

2005年,於剛還在兒童醫院的時候就開始打造團隊診療模式,專家團隊裡有副主任醫師、驗光技師和護士。于剛帶著副主任醫師看病,並規定把自己一半兒的看病收入分給接診的專家,這樣患兒的面診、驗光、手術預約一次門診就解決了。於剛說:“這種專家團隊坐診的模式其實就是醫生集團的雛形。”

於剛這樣總結自己的創業秘訣:“機會一定是留給有準備的醫生。創業者必須敢於擁抱失敗。醫生創業還必須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懂市場、懂網路、懂稅法、懂政策、懂醫療、懂創新、懂人情世故、懂謙讓。”

-end-

他帶著自己的團隊考察了30多家國內和國際醫院。於剛講,在北京、上海、深圳的中高端診所考察中,他看到了細分領域廣闊的市場機會,有些民營醫院已經做得非常成功了,比如上海美華婦兒醫院。他更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人對中高端醫療有這麼濃厚的興趣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民營中高端兒童醫療機構本來就缺乏,更不用說兒童眼科機構。

於剛的技術和團隊是他創業的第一優勢。就這一點,於鶯在分享會上直言不諱:“如果再走網路紅人的思路,已經不可能了,但如果踏踏實實把專業做好,這一定是可以複製的。”

“兩個月,診所場地居然不夠用了”

於剛辦診所花了足足三年時間,單單是選址就是走了50、60家。由於北京五環之內不允許開診所的政策,他申請診所的審批也被多次委婉地拒絕過。

2017年2月,美和眼科診所拿到西城區衛計委的執照後,經過6個月的緊張準備,診所就正式開業了。診所設在西直門凱德Mall寫字樓裡,緊靠著地鐵13號線、4號線和2號線。

與此同時,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美和醫院現已開工建設,租建的場地3.2萬多平米,醫院的手術有兩層,專門為自由執業的醫生提供場所,定位是大專科、小綜合,以兒童眼科為特色專科,這裡也將成為各學科醫生集團的孵化場所。

“美和診所試運營2個月,患者逐漸多了起來。四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我一下子看了37個患者,手術已經約到了兩個月以後。這個500多平米的診所已經發現不夠用了,準備把隔壁的辦公室也擴充進來。” 於剛介紹了診所運營的情況。

美和眼科診所定位是中高端醫療。

在民營醫院市場裡,要想有出色的表現就必須進行差異化服務。“我們先做別人不願意做的小事情,再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然後再做大的事情,最後別人想做也做不了了。”于剛總結了自己創新和市場突破的秘訣,這也是他今後準備突破的方向。

他看到了兒童眼科領域市場裡的空白,比如兒童眼保健,“這塊兒領域現在大專家不願意接觸、小醫生患者不相信,我們就從這裡切入,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我們的特色還有上瞼下垂、兒童的斜視和弱視。”於剛說。

美和還開發了針對某種小兒疾病的服務包。“比如說上瞼下垂,針對這個疾病,我們開發了服務包,理順了診療流程,從會診、篩查、手術一條龍就下來了,我們的優勢是把預手術期的工作做好,最大程度方便小兒眼病患者。”於剛介紹。

于剛採用合夥人制的方式辦醫療集團,不準備引入風險資本。在他看來,這會影響集團的自主決定權。

工商註冊顯示,美和醫療控股公司註冊資金為1億元人民幣,美和兒童醫院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2000萬人民幣,北京美和眼科診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000萬人民幣。

“高端醫療不等於高價醫療”

於剛說:“我國醫療真正缺少的是人文精神,高端醫療不等於高價醫療。”

於剛和正在看病的小朋友。為了減少孩子們的心理壓力,美和診所還在休息區設立了“美和小課堂”。

這些理念都體現在細節裡面。

很多小朋友們害怕穿白大褂的醫生,于剛出診時就會脫掉白大褂,來到休閒區給寶寶進行現場會診,在他們玩耍的時候,見縫插針地完成會診。

美和診所的工作人員還自發購買了小玩具,親手縫製了彩色的小花盆,由於剛和吳倩兩位專家寫上鼓勵的話語送給孩子們。

為了更好地和患者交流,于剛制訂了標準化服務和流程,針對溝通話術、回帖、門診服務等進行培訓員工,甚至怎麼站、怎麼坐、怎麼笑都是其中的培訓內容。“我們很多話術並不是教你怎麼和患者說話,更多是交流情感和人文有關。每次看病的時候,我都抓著孩子的手,這就是一種互動。你抓著孩子的手,就是抓著媽媽的心了!”

診所的診金費用約400元,中等偏高。手術費則按照北京兒童醫院國際部的價格來制定;配眼鏡、弱視治療的費用則走平價路線。“醫生面診和手術最能體現醫生的價值,我們不打算靠配眼鏡賺錢。”於剛說,“美和診所在計畫中是盡可能程度地擴大門診量,並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做中高端診所最難的一件事就是在價格和患者流量之間做一個平衡。診所的容量可以達到每天200-250人次的門診量,每個患者看病的時間非常靈活,但一般在10分鐘。

他在診所給患者的基礎時間是7-11分鐘,診前和診後約半小時的諮詢都放在網上解決。患者在來診所之前,已經在網上和醫生進行了充分溝通,他在診所陳述病情的時間約1分鐘。之後,由於剛的助手再給患者講解5分鐘,這名助手經過專門的培訓。醫生給患者檢查的時間由3分鐘延長為5分鐘,這是很多家長非常看重的方面。患者離開診所後,再在網上交流的時間就不設限了。

他還把同類問題的患者約在同一個時間段看病,進行集體會診。“這些患者已經對自己的病情非常瞭解,把同類患者約在一起集體會診,家長們相互提問、相互幫助,可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家長們取長補短。”於剛說,目前國內最缺的是知名專家的診療和指導。

未來,他會重點關注和開發醫療周邊新專案。“我想放棄很多輕車熟路的東西,嘗試做一些別人也不熟悉、我們也不熟悉的項目。”

據瞭解,美和還準備籌建新項目包括:假眼中心、淚道中心、遺傳眼病中心、先天性白內障中心、塑形中心,這些項目都是國內奇缺的兒童眼科項目。

他玩兒命創業,去哪裡,哪裡火

美和醫療集團是於剛的第三次創業。

“我在體制內幹了36年,有三次跳出體制的機會,因為各種都放棄了。甚至,我放棄了1999年李嘉誠集團旗下汕頭眼科醫院60萬年薪的機會。” 於剛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於剛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創業分別是在張家口眼科醫院和北京市兒童醫院,突破了平臺的收入困境和專科發展困境。

1991年,34歲的於剛當上了張家口眼科醫院最年輕的院長。“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創業,也是第一次接觸管理,雖然是在公立醫院。”他說。

這位年輕的院長走了很多偏門的野路子。90年代末,公立醫院需要自負盈虧,為了給醫院籌措資金,留住醫療骨幹,他注意到了剛剛興起的電腦和網吧。他在醫院之外的鼠防所租了一排20間房的底商,以150萬的價格購買了50台全新的電腦和50台二手電腦。按照當時的經濟水準,150萬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投資網吧不久之後,于剛就利用網吧的優勢給醫院骨幹和醫生們培訓網路技巧,白天用作對外營業,下班後的2小時則用作醫院員工學習互聯網的場所。那會兒,醫院本部僅僅有3台電腦,應用系統還是windows97。網吧説明于剛的專家團隊完成了網路掃盲工作。該醫院於是成了最早觸網的醫療單位,很多專家後來變成了網路高手。

2004年,於剛不顧一切辭去了河北張家口第四醫院(也就是張家口市眼科醫院)的院長的職務,也放棄了張家口政協副主席、市九三學社主委的身份,作為人才引進來到北京兒童醫院。次年,于剛的學生同事也裸辭來到北京,開始了他們團隊的“北漂生活”,開始了他們的第二次創業。

“我愛玩兒,愛動,喜歡新鮮事物,骨子裡是不安分的。”他這樣評價自己。

他來到北京兒童醫院的時候,小兒眼科還不是一個獨立的科室,掛靠在五官科之下,沒門診、沒病房、沒手術、沒獎金、沒項目,所有的人手數一數也只有3個醫生、1名退休專家,寇里的收入1年才50萬。到2014年,兒童醫院眼科門診量已經到22萬,各項綜合年收入1.24個億,科室發展到96人的醫、護、技的團隊,是國內最大規模的小兒眼科團隊。

于剛在北京市兒童醫院創立了國際部高端兒童眼科醫療項目。當時誰都不看好這個業務。9年前國際部于剛一個專家號定價700元,曾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在細分的眼科領域,除了北京市同仁醫院,接下來綜合兒童眼科實力最強的就是北京兒童醫院。”他介紹。

他和團隊全體嘗試了線上問診和醫療。2008年,于剛成了好大夫線上網站第一批註冊的醫生。他還要求團隊裡的所有人都必須在好大夫上註冊。有一天,好大夫的工作人員給他打了個緊急電話:“于主任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了?怎麼你們一下子註冊了30多個醫生呢?是不是惡意攻擊啊!”他很開心地回答:“不是,是我給他們下要求了,只有上了好大夫網站,才能拿到網路工作獎金和支援。”

2005年,於剛還在兒童醫院的時候就開始打造團隊診療模式,專家團隊裡有副主任醫師、驗光技師和護士。于剛帶著副主任醫師看病,並規定把自己一半兒的看病收入分給接診的專家,這樣患兒的面診、驗光、手術預約一次門診就解決了。於剛說:“這種專家團隊坐診的模式其實就是醫生集團的雛形。”

於剛這樣總結自己的創業秘訣:“機會一定是留給有準備的醫生。創業者必須敢於擁抱失敗。醫生創業還必須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懂市場、懂網路、懂稅法、懂政策、懂醫療、懂創新、懂人情世故、懂謙讓。”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