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仙姑村周記】當年悲壯夢破 如今畫卷展開

中國江蘇網4月26日訊 本月19日, 剛把12名上海老同事送上返程的旅遊包車, 高武便如約在老書記孔憲忠家裡與記者見面。

“這次跟著來的, 全是70歲以上的老同事、老領導, 他們在仙姑村遊玩3天, 開心極了。 ”高武興沖沖地告訴記者, 其中有兩人隨他故地重遊, 感歎仙姑村變化太大了。

“結束行程, 他們全都買了老鵝、茶葉帶走, 有幾個人還會組織親戚、朋友再來。 ”高武對孔憲忠說, “他們走之前建議, 把全村的農家樂串起來, 那樣, 人氣更足、力量更大。 ”

上世紀90年代初, 記者曾幾次採訪高武, 記錄過他的輝煌, 也見證了他的悲壯。

高武今年已經73歲了。 1964年, 他考取河海大學, 成為仙姑村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

高武大學畢業時, 直接分配進入海軍部隊。 1986年, 他轉業到上海市寶山區工業公司工作, 工資128元, 在當時的同齡人中, 已經算是很高了。

那個年代, 能到上海工作, 是許多人的夢想, 也令許多人羡慕。 可是, 經不住從小在一起長大的村書記孔憲忠多次上門勸說, 1987年, 高武答應回村辦企業。

“當年考大學, 最初的動力就是跳出山溝溝。 ”高武回憶說, 因為突然提出辭職, 他和妻子大吵了一架, 自己是帶著沉重的心情回仙姑村的。

回到村上, 心情更加沉重。 他在村裡轉了幾個圈, 細心調查出全村住樓房的村民戶數隻占16%, 更多的人家住的還是草棚子。 村民夜間外出,

即使打著手電筒, 弄不好也會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摔跟頭。

高武調動大學同學、部隊戰友和公司同事的人脈關係, 並從上海挖來幾名技術員, 先後在村裡辦起不銹鋼軋製廠、保健用品廠和純淨水廠。

孔憲忠回憶說, 到了1989年, 村辦企業已十分紅火, 僅軋鋼廠當年淨利潤就有150萬元。 有了錢好辦事, 那幾年, 村上先後建起了水廠, 重建了小學, 水泥路一直鋪到10多公里遠的老虎崗。

“有一年, 廠裡為員工配發了工作服, 他們一起到西陽街上趕集, 大家都指著說, ‘他們是仙姑的’。 ”事情過去了20多年, 說到這些時, 高武仍很自豪。

情況後來有了變化。 看中仙姑村有山有水的自然環境, 高武覺得發展旅遊更有前景。 這個想法, 得到已擔任西陽鎮鎮長孔憲忠的支持。

由此, 仙姑村旅遊開發公司成立了。 瞭解到一家省級機關準備創辦幹部培訓中心, 他當即與金壇一家銀行談妥借貸300萬元資金的意向。 1995年, 終於在海底水庫周圍開建茅蘆山莊, 第2年便建成46幢披蓋茅草的別墅, 還有5大間連通的會議室。

“就在準備開業運行時, 合作的銀行行長調離, 後續資金無法到位, 這讓我一下傻了眼。 ”高武說, 儘管他後來專程到深圳朋友那兒籌措資金, 但他們並不看好鄉村旅遊項目, 也就沒有成功。

1996年, 高武帶著深深的遺憾, 重回上海。 他為之背上了100多萬元債務, 而且, 退休時工齡減去12年。

“現在回頭看, 當年我們沒辦成旅遊, 除了缺資金, 大環境條件也不成熟。 看到今天的茅山旅遊正紅火,

我們當初的設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不少規劃還借鑒、保留了當時的內容, 我們很高興。 ”高武與孔憲忠談得很開心。

趙鶴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