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冬季儲糧的“萬能四條”

有人說, 冬季是儲糧最簡單的季節, 因為天降低溫。 有人說, 冬季是儲糧最提心吊膽的季節, 因為一旦處理不好, 來年保管會更麻煩。 其實, 我們無需擔心, 但也不要過分樂觀, 有些基礎事項做好了, 冬季儲糧的“小目標”就算圓滿完成了。

做好糧溫檢測, 杜絕糧堆發熱

冬季糧堆發熱的情況時有發生, 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幹熱、濕熱和雜質積聚發熱。 幹熱主要是大量害蟲集聚造成的, 需先殺蟲後通風降溫才行;濕熱是由於局部糧食水分升高, 微生物活動造成的, 需先整治水分, 然後再降溫;雜質積聚發熱是入糧時雜質分級形成局部通風死角造成的, 需清理雜質或加導風管解決。

由於糧食是熱的不良導體, 同時很多保管人員常以經驗主觀認為“冬季儲糧簡單”, 所以放鬆了對糧溫的檢測和分析。 這很容易導致“發現糧溫異常時, 儲糧損失已然不可避免、甚至持續擴大”的悲劇。

做好水分監控, 確保安全水分

在保管階段, 冬季是儲糧與外界環境接觸最為緊密的階段。 如果操作不當, 這段時間也最容易造成糧堆水分的上升。 其中, 最常見的引起水分上升的兩種原因是局部結露和高濕環境通風。

一方面, 在秋冬季節轉換期或者冬季入倉的高溫糧, 如果外界氣溫下降幅度較大, 溫度較高的糧堆遇到突如其來的冷空氣,就很容易在糧堆的表層、倉房門口及四角等引起結露, 引起水分增高。 若結露現象短期內不能排除, 隨著外界氣溫的下降, 結露將進一步加劇, 黴菌開始活動。 由於微生物活動放出的熱量得不到及時散發, 導致熱量積聚, 最終發展為糧食黴變、板結甚至掛壁。

另一方面, 在機械通風過程中, 由於缺少了對空氣濕度的關注, 在霧天通風;或者由於夜間對天氣轉換不敏感, 發生雨天通風等不利情況, 也會導致糧堆水分的上升。

做好蟲害篩查, 避免蟲害發生

由於冬季氣溫低, 儲糧害蟲不適宜生長繁殖, 降低了對儲糧的安全威脅。 然而, 我們對蟲害的監控仍然不能放鬆。 在兩種情況下, 蟲害仍有局部爆發的風險。

其一, 由於通風設備不足, 或者庫區工作安排不當, 糧食入冬後雖然進行自然降溫,但沒有進行機械通風降溫, 中下部糧溫仍然較高, 導致儲糧溫濕度適合害蟲的發育繁殖, 在冬天仍有可能發生第2代儲糧害蟲, 引起害蟲大規模發生。

其二, 由於施藥劑量和方法不當, 夏季薰蒸殺蟲時,

一些具有抗性的害蟲不能完全殺死。 這些害蟲一般于當年的10月中下旬倉內毒氣完全消失後, 重新開始向高溫點積聚, 引起害蟲爆發。

糧堆通風, 必不可少

利用冬季低溫進行糧堆通風, 可以降低糧食的溫度, 在糧堆內形成低溫狀態。 這樣不僅對保持儲糧品質有利, 而且可以有效防蟲, 抑制蟎類和微生物的生長與發展, 同時有利於均衡糧溫, 防止濕熱擴散形成糧堆結露。 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冬季冷源, 進行多種形式的通風操作, 如自然通風、軸流風機負壓通風, 離心風機壓入和吸出式通風等, 切實達成降溫目的。

通風操作中, 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 首先, 保證通風的溫度差滿足要求, 按照溫帶儲糧區溫差≥8℃, 亞熱帶儲糧區溫差≥6℃進行通風,

溫差≤4℃停止通風;其次, 考慮通風時天氣條件, 避免霧天、雨天等空氣濕度大的時間段通風;再次, 將糧面覆蓋物全部清除, 減少通風阻力;最後, 配合單管風機、壓蓋苫布等方法破除通風死角, 實現徹底降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