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萊特幣擴容塵埃落定,比特幣擴容何去何從?

早在2016年7月份, 萊特幣內核開發團隊和萊特幣協會發佈了“萊特幣官方2016年開發路線圖”, 宣稱將發佈帶有“隔離見證”、“閃電網路”、“智慧合約”等功能的新版本。

在今年就萊特幣協議升級問題, 以礦工和礦池代表以及開發者舉辦了圓桌會議, 並在4月21日發佈了最新公告。 公告稱協議升級應在社區共識下進行, 經過投票表決, 參會成員一致同意在LTC上實施SW軟分叉升級。 公告強調, 圓桌會議只表達參會成員之間達成的共識, 並不能代替LTC社區做出決定。 目前SW的支持率已經達到75%, 萊特幣進行此路線分叉已成定局。 據國內交易平臺行情顯示, 萊特幣在一月內由20多元漲至80元左右, 漲幅高達200%, 萊特幣實施軟分叉被投資者認為是短期內最大的利好消息。 另外和比特幣一樣, 由於萊特幣也受提現限制, 國外交易平臺價格明顯高於國內萊特幣價格。

隔離見證原本是在比特幣上提出的擴容方案,

由於開發者和市場的矛盾, 比特幣擴容在社區內一直存在爭端, 除了區塊時間更短, 不同的雜湊演算法和其他少量最初的商家思維設計變化之外, 從技術角度講, 萊特幣與比特幣幾乎是相同的。 曾經市值排名第二的萊特幣,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 也被捲入了比特幣擴容爭論當中。 由於比特幣目前正陷入擴容僵局, 部分人認為, 萊特幣執行SW有助於幫助比特幣擺脫擴容尷尬的局面。 在一定意義上來講, 萊特幣充當了SW在比特幣當中驗證其是否可行的實驗品。

與比特幣不同的時, 萊特幣是通過對比特幣核心代碼的改善而開發出來的, 更快的交易是萊特幣的創新點, 萊特幣軟分叉並不是出於擴容的問題,

因為它本身並不擁堵。 隨著整個數字貨幣行業的發展, 僅僅是這一個創新點已經不能推動或者是讓萊特幣更深層次進步的理由。 隔離見證、閃電網路和智慧合約的功能滿足了萊特幣追逐創新的需求, 在價格缺乏波動的情況下, 萊特幣活躍度減少, 這種情況下, 參與者和用戶甚至礦工逐漸對萊特幣的投資喪失了信心, 更不要說應用方面。 在萊特幣上實施SW, 滿足了各方的要求。 開發團隊想要更多的創新, SW提供了創新延展性;礦工和投資者追求利潤, 軟分叉升級是利好, 而且長期看來的話, 不排除萊特幣因執行SW從而出現更多的利好因素。

所以, 萊特幣進行SW軟分叉, 不是它的剛性需求, 而是剛好需要。

和萊特幣不同的是, 比特幣分叉是要解決由於區塊大小導致擁堵的核心問題, 而萊特幣分叉不存在網路擁堵。 萊特幣執行SW雖然有很多有益的因素, 但是並不代表比特幣就可以適用SW。 比特幣行業擁有更多的投資者和礦工, 支持比特幣擴容的派別其實是不反對隔離見證的, 而是反對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CORE的社區塊方案。 CORE的意圖在於削弱礦工在整個網路當中的影響力, 所以比特幣擴容背後隱藏著更多的權利和利益的糾紛。

在比特幣社區當中, 用戶、礦工和開發者是主要的三個角色, 而礦工又是持幣者或者是囤幣者, 誰都可以購買礦機挖礦, 擁有算力, 但開發者的權利目來看只掌握在1%人的手中。 同時, 以研究側鏈為主要業務的Blockstream公司雇傭了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CORE的成員,

這引起了礦工和社區的強烈不滿, 部分人表示, CORE團隊所做的“技術改善”, 其實是為Blockstream公司提供服務。 這種對峙, 導致比特幣擴容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