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華魯恒升主任技師孫一倩 靠創新精神攀上技術高峰

□本報記者尹曉燕本報通訊員劉海軍馮子涵

4月25日, 在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乙二醇車間控制室見到孫一倩時, 她正在電腦前查看設備運行的指標資料。 而就在前一天, 她還遠在成都參與公司一個新專案的設計。

在化工生產領域從業20多年, 憑藉一股鑽勁兒和對技藝的精益求精, 孫一倩已經從最初的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長為公司唯一一位主任技師、全國技術能手, 不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而且前不久還剛剛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山東首屆“齊魯工匠”稱號。

肯吃苦、愛鑽研, 工作不到兩年成為操作能手

通過電腦遠端操控一些指標資料, 讓一個年產幾萬噸甚至幾十萬噸的化工專案保持平穩運轉, 這是一名普通操作工的工作。 如何管理和設定這些指標資料, 做到用最低的消耗換取最大的產能, 就是一門精益求精永無止境的學問。

今年45歲的孫一倩是河北滄州人, 1993年中專畢業後進入華魯恒升, 成了一名普通的操作工。 初到崗位面對塔罐如林的裝備和閃閃發光的儀錶, 她第一次感到了書本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單薄。 她虛心向老師傅請教, 細心摸索工藝資料, 逐漸掌握了操作技術, 不到兩年就成為崗位主操作, 也成為同批進廠青工中的佼佼者。 1996年, 因在運行控制中表現出色, 她被車間聘為崗位技術員。

1999年, 公司開始試水DMF(二甲基甲醯胺)的生產, 孫一倩加入這一項目團隊。 當時DMF製備工藝屬於國際先進技術, 技術封鎖嚴重。 操作這一項目孫一倩連正式的培訓機會都沒有, 全靠和整個團隊一起從零摸索。 整整3個月, 她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個小時以上, 查資料、研究方案。 當時孫一倩的兒子只有11個月大, 她乾脆把兒子送回了娘家, 等再見到兒子時, 兒子已經學會了喊“爸爸媽媽”。 孫一倩和同事們共同努力, 不但將裝置建成運行好, 還在短短5年間, 將DMF裝置產能提升到25萬噸, 成為全球最大的DMF製造商, 品質和消耗指標也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一項技術革新, 一年為企業增效3000萬元

2004年, 孫一倩被授予公司崗位能手, 2005年被授予學習型標兵,

2006年, 孫一倩考取山東省“金藍領”技師, 被公司聘為首席技師。 興奮之餘, 她也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下轉A2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