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毛大慶與王勝江驚喜“聯姻”,眾創空間或將劇烈洗牌!

“現在的眾創空間死亡率還是有點低的!”在今年早些時候的媒體溝通會上, 談到前段時間出現的眾創空間倒閉潮時王勝江如實說,

“實際上只有新陳代謝快了, 才能使這個行業的細胞代謝得更快。 我認為只有加速洗牌才能真正地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 ”

在王勝江看來2017年對眾創空間企業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年, 也註定是行業洗牌的一年。 時過不久, 王勝江正在用行動印證他之前的言論。

4月26日, 優客工廠與洪泰創新空間共同宣佈, 雙方正式簽署戰略合併框架協議, 中國共用辦公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合併交易就此誕生。 但是具體的股權占比, 雙方並未對外透露。 據品途商業評論瞭解, 在打包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後, 雙方將正式進行合併整合。

對於此次合併, 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註定是整合的一年, 前幾年的瘋狂增長勢頭應該會緩解一下。 雙方的合併對其他的眾創空間企業來說是個借鑒, 但是如何避免合併後的陣痛和摩擦, 還是需要相應的管理機制的構建。 ”

“緋聞”終成真, 為何是優客和洪泰走到了一起?

老地產的人的聯合。

在創辦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之前, 毛大慶和王勝江都有著極為豐富的地產從業履歷,

雙方也是多年的好友, 在共同選擇進入聯合辦公領域之後, 雙方在私下和公共場合也進行過很多行業的探討, 可以說是密友, 而這種“親密”的關係也早已被媒體發現。

早在一年之前, 關於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合併”的緋聞就已經傳出。 當時傳聞, 毛大慶進入洪泰基金辦公室, 與洪泰創新空間創始人王勝江、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談至深夜。 雖然後來, 毛大慶澄清合併傳聞, 但洪泰創新空間和優客工廠一直都有著深度的合作關係。

作為目前中國共用辦公領域首個達到獨角獸級別的企業, 優客工廠已完成B輪融資, 投後估值近70億元人民幣, 在全球範圍內已經佈局20個城市78個場地, 可以說行業資源豐厚。 對於為何選擇洪泰創新空間, 優客工廠方面表示, 主要是看重洪泰創新空間在創業者培育方面的經驗, 除此之外, 洪泰幫背後擁有的洪泰基金、洪泰智慧製造、洪泰創新空間、洪泰AA加速器等全鏈條創業創新孵育生態, 也是吸引優客工廠的重要原因。

對於與優客工廠的合併, 洪泰創新空間的聯合創始人、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也表達了他的看法, 在盛希泰看來, “毛大慶和王勝江都是中國商業地產領域的標杆式人物, 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合併, 將是強強聯合, 這奠定了這個行業的基本格局。 我們希望籍此能進一步強化洪泰創業全天候守護者的角色。 ”

劍指WeWork, 為國際化鋪路?

雖然有著極好的私人關係以及彼此看重的行業資源, 但顯然這並不是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合作的簡單目的, 它們瞄準的還有更多, 而國際化進程是其未來重要的戰略考量。

其實在這之前優客工廠就已經開始了其全球化擴張計畫, 截止到目前, 優客工廠已經進入香港、臺北、新加坡、倫敦、紐約及洛杉磯等8個城市, 對於此次合併後的全球化戰略,毛大慶和王勝江也表示“計畫三年內在全球35個城市設立150個場地,為創新企業提供10萬個工位,總辦公面積預計達50-60萬平方米,為近萬家企業提供平臺化服務,全面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共用辦公產品,成為共用辦公界的迪士尼。”

然而要想實現其目標,擺在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的挑戰顯然還有很多,而WeWork則是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在此前的採訪中,優客工廠的創始人兼CEO毛大慶不止一次提到他對於WeWork的欣賞,據他透露每隔幾個月他就會去美國一次,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參觀當地的眾創空間企業,而WeWork是他主要的考察對象。

作為美國最大的聯合辦公企業,也是聯合辦公的鼻祖,WeWork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有54個共用辦公場所,WeWork目前已經入華,並在北京、上海開設有辦公地點。據悉,WeWork在北京光華路的第一家聯合辦公空間即將開業,從媒體放出的圖片來看,確實極具個性。

除了在北京的第一家門店即將開業外,WeWork聯合創始人米格爾·麥凱維(Miguel McKelvey)不久前也專門來到了中國,稱有機會在中國為超過6000名會員提供辦公空間及社區服務。

日前也有消息稱,WeWork正經歷一輪估值200億美元的融資,曾成功投資了馬雲和阿裡巴巴的軟銀孫正義,將為這次投資開出達30億美元的投資額。而在此前WeWork已宣佈融資4.3億美金,估值160億美金。若WeWork本輪融資再次成功,必然會對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產生衝擊。

優客和洪泰的結合,或將拉開行業洗牌的大幕

在經歷了前兩年的瘋狂增長期後,眾創空間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陣痛期。

在2016年,地庫、孔雀機構、Mad Space等企業先後宣佈倒閉,與此同時,關於“眾創空間入駐率低,商業模式不清晰”的爭論也甚囂塵上,一時間行業湧現出一片不叫好的聲音。然而,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優客工廠、氪空間、無界空間等相對規模較大的眾創空間企業卻在不斷的拿到大筆融資,在全國範圍內瘋狂的擴張,市場競爭格局下的“二八法則”在眾創空間領域開始顯現。

對於行業出現的這種“強者恒強”的局面以及現如今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的戰略合併,無界空間創始人兼CEO萬柳朔表示,“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對整個行業資源整合是一件好事”,在萬柳朔看來,“行業只會是最大的玩家越玩越大,小的則慢慢會被大的企業合併。”

方糖小鎮的相關負責人對此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現在眾創空間已經進入深耕段段,對於眾創空間而言,現在最值得思考的是找到合理的突圍方式,整合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組合後的效果要看融合程度和管理機制。”

在今年年初無界空間完成了對Fourwork(富空間)的全資收購,並將對Fourwork的現有空間進行全部的改造,進行資源整合。無獨有偶,在今年的3月24日,來自上海的WE+聯合辦公空間和來自廣州的酷窩辦公社區也完成了“換股”形式的合併,雙方表示將整合行業資源,在未來三年,把空間擴張至60個。

如果說之前的兩年是眾創空間在拼命地“往裡沖”的圍城階段,而“突圍”將是第二階段中眾創空間發展的主旋律,屬於中國眾創空間的行業整合時代已然來臨。

隨著市場對共用經濟的不斷認可,聯合辦公領域已逐步發展成為成熟的產業,一個基於房地產而又超越房地產的行業。這也表明,別的行業遇到的問題,達到的效果,也會在這裡一一上演。那麼“合資”“入股”“收購”的方式會重演“滴滴&uber”所帶來的巨大品牌效應和市場效應嗎?這點很值得期待。

對於此次合併後的全球化戰略,毛大慶和王勝江也表示“計畫三年內在全球35個城市設立150個場地,為創新企業提供10萬個工位,總辦公面積預計達50-60萬平方米,為近萬家企業提供平臺化服務,全面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共用辦公產品,成為共用辦公界的迪士尼。”

然而要想實現其目標,擺在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的挑戰顯然還有很多,而WeWork則是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在此前的採訪中,優客工廠的創始人兼CEO毛大慶不止一次提到他對於WeWork的欣賞,據他透露每隔幾個月他就會去美國一次,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參觀當地的眾創空間企業,而WeWork是他主要的考察對象。

作為美國最大的聯合辦公企業,也是聯合辦公的鼻祖,WeWork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有54個共用辦公場所,WeWork目前已經入華,並在北京、上海開設有辦公地點。據悉,WeWork在北京光華路的第一家聯合辦公空間即將開業,從媒體放出的圖片來看,確實極具個性。

除了在北京的第一家門店即將開業外,WeWork聯合創始人米格爾·麥凱維(Miguel McKelvey)不久前也專門來到了中國,稱有機會在中國為超過6000名會員提供辦公空間及社區服務。

日前也有消息稱,WeWork正經歷一輪估值200億美元的融資,曾成功投資了馬雲和阿裡巴巴的軟銀孫正義,將為這次投資開出達30億美元的投資額。而在此前WeWork已宣佈融資4.3億美金,估值160億美金。若WeWork本輪融資再次成功,必然會對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產生衝擊。

優客和洪泰的結合,或將拉開行業洗牌的大幕

在經歷了前兩年的瘋狂增長期後,眾創空間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陣痛期。

在2016年,地庫、孔雀機構、Mad Space等企業先後宣佈倒閉,與此同時,關於“眾創空間入駐率低,商業模式不清晰”的爭論也甚囂塵上,一時間行業湧現出一片不叫好的聲音。然而,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優客工廠、氪空間、無界空間等相對規模較大的眾創空間企業卻在不斷的拿到大筆融資,在全國範圍內瘋狂的擴張,市場競爭格局下的“二八法則”在眾創空間領域開始顯現。

對於行業出現的這種“強者恒強”的局面以及現如今優客工廠和洪泰創新空間的戰略合併,無界空間創始人兼CEO萬柳朔表示,“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對整個行業資源整合是一件好事”,在萬柳朔看來,“行業只會是最大的玩家越玩越大,小的則慢慢會被大的企業合併。”

方糖小鎮的相關負責人對此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現在眾創空間已經進入深耕段段,對於眾創空間而言,現在最值得思考的是找到合理的突圍方式,整合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組合後的效果要看融合程度和管理機制。”

在今年年初無界空間完成了對Fourwork(富空間)的全資收購,並將對Fourwork的現有空間進行全部的改造,進行資源整合。無獨有偶,在今年的3月24日,來自上海的WE+聯合辦公空間和來自廣州的酷窩辦公社區也完成了“換股”形式的合併,雙方表示將整合行業資源,在未來三年,把空間擴張至60個。

如果說之前的兩年是眾創空間在拼命地“往裡沖”的圍城階段,而“突圍”將是第二階段中眾創空間發展的主旋律,屬於中國眾創空間的行業整合時代已然來臨。

隨著市場對共用經濟的不斷認可,聯合辦公領域已逐步發展成為成熟的產業,一個基於房地產而又超越房地產的行業。這也表明,別的行業遇到的問題,達到的效果,也會在這裡一一上演。那麼“合資”“入股”“收購”的方式會重演“滴滴&uber”所帶來的巨大品牌效應和市場效應嗎?這點很值得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