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1米8,媽媽1米7,兒子只長到1米6?醫生的話驚了家長

前幾天, 13歲的寧波男孩瑞瑞的媽媽來到醫院, 急切地求助醫生想辦法幫兒子“長高”。 然而醫生遺憾地告訴她:孩子已經錯過了最佳的生長幹預期,

骨齡已達16周歲, 預測身高估計在1.60米左右。 真令人惋惜!

瑞瑞父母身高都很高, 爸爸身高1.82米, 媽媽身高1.69米, 所以對兒子將來的身高, 他們原本是一點都不擔心的。

開始時, 瑞瑞在同齡人中的身高也是算高的, 只是最近一兩年, 不見長高, 而且說話也開始變聲, 爸媽才警覺。 爸媽找到了當地中醫院生長發育專科, 他們想知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當得知孩子的指骨多數已經融合, 掌骨骺幹已開始融合, 長高潛力很小時, 他們怎麼也無法接受這個現實, 於是他們去了上海等地檢查, 結果答案是一致的, 孩子的骨齡已達16周歲, 預測身高在1.6米左右。

事後, 在和家長溝通中, 醫生瞭解到, 因為男孩父母平時工作很忙, 到家常常很晚, 平時就是保姆負責照顧孩子, 飲食也很隨便, 孩子小時候不吃蔬菜, 喜歡吃洋速食, 而且睡得很晚, 常常要到晚上11點左右才睡。 此外, 父母還經常給孩子買補品, 使得孩子小時候就竄得很高。 可誰知道, 孩子後來就不長了呢?

現在孩子因為錯過最佳的生長發育幹預期,

而導致身高不理想的情況較多。 有一個女孩10周歲來了月經初潮, 半年後才正式來月經, 因為人很瘦小, 父母也沒在意女兒已經發育了。 後來, 女孩身高停留在1.46米就不怎麼長了。 這樣的情況下再干預, 效果就不明顯了。

從醫學上來說, 想要孩子長得高,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前, 三個年齡段很重要!

第一次, 4周歲時。 此時應排除孩子有無影響長高的先天性疾病, 以便儘早治療。 判定兒童矮小有一條黃金分界線, 那就是4歲。 4歲左右, 人體內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已基本形成, 飲食、睡眠習慣逐漸形成, 這些條件對今後的生長發育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第二次, 男孩八九歲時, 女孩七八歲時, 也就是趕在性發育前, 判斷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生理年齡與生活年齡是否相符, 有無性早熟跡象。

第三次, 十二三歲時, 主要目的是為了看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 也可以進行最終身高的預測。 孩子年齡越小, 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 生長的潛力及空間越大。 家長千萬不要等到孩子發育後期如15—18歲時再治療,

此時骨骺接近閉合, 生長潛力很小。

兒童長高是一個綜合性的因素。 除了遺傳、環境等因素外, 飲食、睡眠以及運動都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出現一些性早熟的傾向, 最好能夠提前干預。

醫生建議:

1、父母不要盲目給孩子食用保健品和補品, 保證孩子三餐攝食均衡才是正確方法。孩子飲食最好以蔬菜和魚類為主,避免讓孩子吃雞、鴨、鵝的脖子,不合時節的蔬菜和水果也應避免讓孩子食用。

2、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生長激素發揮作用,使孩子長高。

3、多帶孩子參加跳躍類的運動,促進骨骼生長。

各位爸媽一定要看清楚了,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莫及!

保證孩子三餐攝食均衡才是正確方法。孩子飲食最好以蔬菜和魚類為主,避免讓孩子吃雞、鴨、鵝的脖子,不合時節的蔬菜和水果也應避免讓孩子食用。

2、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生長激素發揮作用,使孩子長高。

3、多帶孩子參加跳躍類的運動,促進骨骼生長。

各位爸媽一定要看清楚了,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莫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