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資料+智慧演算法+生物醫學,說說礦大32歲的陳興教授

關鍵字:大資料+智慧演算法+生物醫學

當複雜疾病遇到非編碼, 便有了從資訊學角度研究生物學的新挑戰。

當32歲的陳興教授遇到礦大,

便有了與世界生物資訊研究競逐的夢想。

當前最前沿的大資料、智慧演算法與生物醫學正在他的研究工作中緊密連接在一起, 成為開發治癒人類疾病藥物的金鑰匙。

選擇, 源自一個追求

2012年, 陳興獲得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運籌學與控制論博士學位,

在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數學與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部從事研究工作。

2016年6月, 陳興通過我校“越崎學者計畫”正式進入信控學院(原信電學院)工作, 擔任中國礦業大學資訊與控制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礦業大學生物資訊研究所所長。

入職以來, 陳興被聘任為JCR一區雜誌《BMC Systems Biology》雜誌副主編, 成為該雜誌第五位來自中國的副主編, 同時也是其中最年輕的副主編(32歲);共以中國礦業大學為單位發表SCI論文影響因數累計已經超過113;不到一年時間中科院一區論文達到12篇, 5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短短不到一年時間以通訊作者(3篇)和第一作者(3篇)身份在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影響因數 8.399,中科院一區)、Bioinformatics(影響因數 5.766,

中科院一區)和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影響因數 4.62 , 中科院一區, 每年國內學者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不超過五篇)三大生物資訊學頂級雜誌發表論文4篇。

他還以首席特約編委(Lead Guest editor)身份在Current Protein & Peptide Science和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兩家SCI雜誌成功組織特刊, 特刊均已經正式出版;正以首席特約編委和特約編委(Guest editor)身份分別在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和Evolutionary Bioinformatics兩家SCI雜誌組織特刊;最近擔任生物資訊學著名會議ISB 2016、ISB 2017和ISBRA 2017的程式委員會成員;擔任37家國際著名雜誌和國際會議的審稿人。

2016年, 陳興教授與信控學院王雪松教授等合作申報的專案“複雜生物資料的特徵建模及高效學習理論與應用”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拼搏, 因為一份責任

陳興和團隊成員主要從事生物資訊學、系統生物學、生物醫學大資料和智慧演算法領域的相關研究。

他集中在開發和利用複雜網路、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圖論、組合數學等方法對複雜疾病、非編碼RNA、網路藥理學和微生物組等方面的重要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並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具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指導價值。

陳興和他的團隊把資訊學和生物學結合在一起, 利用資訊學的方法對複雜疾病進行預測研究, 為更細緻的醫學研究領域提供指導, 為尋找疾病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誌物提供説明。 他介紹, 目前團隊開展的人類複雜疾病和微生物關係的預測和研究, 相關成果《基於KATZ測度的非傳染性疾病相關微生物預測》已經發表在生物資訊學頂級雜誌Bioinformatics上,

是國際最早開展此項研究的。

當前微生物組學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爭相發展的戰略性科技領域, “人類微生物組學計畫”是繼“人類基因組計畫”之後開始的又一重大國際基因組測序計畫, 其目標是把人體內共生微生物群的基因組序列資訊測定出來, 而且要研究與人體發育和健康有關的基因功能。 我國科學家也相繼提出微生物組計畫建議, 陳興說, “我希望我們能把這方面的研究做到前面!”

陳興很忙, 甚至無暇解決單身問題。 他說, 學校和學院在平臺建設、條件支援上, 給予他極大的信任和鼓勵, 他唯有拼搏, 履行自己的責任, 回饋支持他的人。 來校工作後, 除了春節, 陳興沒給自己和自己團隊的成員放過一天假, 他笑言,從來沒有這麼累過。“學校和學院給我和團隊很大的信任、政策支持和科研支持,我們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來回報。”

紮根,追逐一個夢想

“你怎麼會到礦大工作?還是資訊與控制工程學院?”許多朋友得知陳興的選擇後都會這樣問。“中國礦業大學陳興?他是誰?(很多人只認識中科院的陳興)”在和行業內學者交流,許多人會這樣問。面對這些問題,陳興說,“別人或許是一句玩笑話,但對我觸動很大,我覺得首先要讓別人知道礦大不僅有生物資訊學,而且也做的挺好。”

決定來礦大工作時,陳興的父母說,“又不是沒有別的選擇,為什麼去徐州這樣一個工業城市?”對此,陳興有另外一種看法。“待遇是對個人價值認可的方式之一,真正吸引我的,是學校本身,學校人才政策、個人發展前景、學校人文環境。何況,今日的徐州和礦大比人們腦海中的那個真的好的要多得多。”

他還提到,學校的越崎學者計畫、越崎學者論壇等,都是讓更多人認識、瞭解礦大的好平臺。“礦大有多美、學校有多好,並不是我們自吹自擂,親自來礦大看一看,感受一下礦大的氛圍,增加對礦大的瞭解,他們就會和我一樣愛上礦大。”

有人說,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有人說,比選擇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地為某個小目標而奮鬥。對陳興來說,選擇題已經完成,他決心要做的,是通過努力無愧於自己的選擇,無愧於選擇他的人。

他笑言,從來沒有這麼累過。“學校和學院給我和團隊很大的信任、政策支持和科研支持,我們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來回報。”

紮根,追逐一個夢想

“你怎麼會到礦大工作?還是資訊與控制工程學院?”許多朋友得知陳興的選擇後都會這樣問。“中國礦業大學陳興?他是誰?(很多人只認識中科院的陳興)”在和行業內學者交流,許多人會這樣問。面對這些問題,陳興說,“別人或許是一句玩笑話,但對我觸動很大,我覺得首先要讓別人知道礦大不僅有生物資訊學,而且也做的挺好。”

決定來礦大工作時,陳興的父母說,“又不是沒有別的選擇,為什麼去徐州這樣一個工業城市?”對此,陳興有另外一種看法。“待遇是對個人價值認可的方式之一,真正吸引我的,是學校本身,學校人才政策、個人發展前景、學校人文環境。何況,今日的徐州和礦大比人們腦海中的那個真的好的要多得多。”

他還提到,學校的越崎學者計畫、越崎學者論壇等,都是讓更多人認識、瞭解礦大的好平臺。“礦大有多美、學校有多好,並不是我們自吹自擂,親自來礦大看一看,感受一下礦大的氛圍,增加對礦大的瞭解,他們就會和我一樣愛上礦大。”

有人說,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有人說,比選擇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恆地為某個小目標而奮鬥。對陳興來說,選擇題已經完成,他決心要做的,是通過努力無愧於自己的選擇,無愧於選擇他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