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科學家@未來——未來親啟丨中科院資訊工程所副所長潘鋒寫給未來海洋的信

《給未來海洋的信》

蔚藍的大海:

你好, 這是一封來自30年前, 從你身邊發出的信。

作為一名海洋探測領域的研究人員, 我這輩子都想著看清、聽清你,

此時的我, 正在中國首都北京全國兩會的會場上, 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 與你對話。

地球因你而充滿著神秘的蔚藍, 3.6億平方公里, 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 千萬年來, 我們穿行在海洋, 捕魚以及遠航。 麥哲倫、哥倫布乃至於中國的鄭和, 都在你的幫助下, 不斷突破日常生活的範圍, 畫出人類聯繫與進步的路線圖。

1869年, 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發表了一部頗有懸念的小說《海底兩萬里》, 小說中在海底航行的“鸚鵡螺”號激發了我們對你的無盡想像。

於是我們就像“鸚鵡螺”號上的尼莫船長一樣, 堅持著探索。 我們通過聲呐探測, 看到海平面以下的世界也存在著山丘、溝壑以及平原;我們進行著深海鑽探, 才證明地球猶如拼圖一樣,

存在著板塊的連接;我們攻堅著深潛技術, 1000米、4500米、7000米再到11000米, 我們正逐漸走近你內心的深處。

中國, 位於亞洲大陸的東部, 面向太平洋, 毗鄰大陸邊緣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互相連成一片, 管轄海域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

2016年5月15日下午,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被A形架吊起,

即將回收至母船。 當日,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溝西側成功完成科學應用下潛, 此次下潛是“蛟龍號”首次在雅浦海溝開展下潛作業, 最大下潛深度4955米。 新華社記者 潘潔 攝

這個東方大國正在逐步走向深海、遠海, 2016年, 在世界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 我國“海鬥”號水下機器人和“彩虹魚”號萬米級著陸器相繼成功進行萬米海試並採樣,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遠征, “向陽紅01”和“向陽紅03”投入使用, 我國自主研發的萬米級海底地震儀也于近日成功應用, 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國家。

對於人類科考而言, 下海和登天一樣難。 目前為止, 尚有95%的海底未能被人眼所見。

未來, 我們願意像少年派一樣, 在海洋上來一次奇幻漂流。

在我的研究領域, 聲呐作為漂流路上的“眼睛”和“耳朵”, 將會愈加精確、靈敏, 會“感知”你的內心深處。 我們的載人潛水器功能也將更加強大, 突破一個又一個的生命禁區, 看到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深藍世界。

由近及遠、由淺入深, 這是人類探測海洋的必由之路, 也蘊含著我們中國禮儀之邦交朋友的樸素道理。

願30年後的今天, 乘坐定期往返的深潛器, 著陸在你的最深處, 與你這位老朋友相見, 道上一句“我又回來了”。

全國政協委員 潘鋒

中國科學院資訊工程所副所長。 主要從事海洋聲學技術研究, 包括聲呐系統設計、結構設計及工程實施。 負責了863計畫和科技攻關等多項國家級重點項目,

研製完成多種新型聲呐設備。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一次, 是國家863計畫“十一五”海洋技術領域專家組專家、“十二五”海洋技術領域主題專家組專家、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十三五”重點專項“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總體專家組成員。

記者提問1

Q:走向深海, 我國未來要做些什麼?

A:“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是我國“十三五”重點研發計畫首批部署實施的重點專項。 專項圍繞認知深海、探查資源、保障安全這一主線, 重點突破制約我國在深海領域發展能力的核心共性關鍵技術。

“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有四個目標:重點突破全海深(最大深度11000米)潛水器研製, 形成1000-7000米級潛水器作業應用能力, 為認識深海提供裝備;研製深遠海油氣及水合物資源勘探開發裝備,促進海洋油氣工程裝備產業化;推進大洋海底礦產資源勘探及試開採進程;加快“透明海洋”技術體系建設,為我國深海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科技支撐。

總策劃:陳凱星、馮瑛冰

監製:葛素表、劉洪、陳知春、于衛亞、李代祥

策劃:蔡玉高、蔣芳、陳剛

統籌:張漫子、陳諾、陶一萍

文案:蔣芳、陳諾、張漫子、陳剛、陶一萍

音訊剪輯:康雪嫣

合作單位:科幻文化品牌——“未來事務管理局”

為認識深海提供裝備;研製深遠海油氣及水合物資源勘探開發裝備,促進海洋油氣工程裝備產業化;推進大洋海底礦產資源勘探及試開採進程;加快“透明海洋”技術體系建設,為我國深海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科技支撐。

總策劃:陳凱星、馮瑛冰

監製:葛素表、劉洪、陳知春、于衛亞、李代祥

策劃:蔡玉高、蔣芳、陳剛

統籌:張漫子、陳諾、陶一萍

文案:蔣芳、陳諾、張漫子、陳剛、陶一萍

音訊剪輯:康雪嫣

合作單位:科幻文化品牌——“未來事務管理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