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蘇開大智慧製造技術學院落戶蘇州培養機器人行業藍領

中國江蘇網3月16日蘇州訊(成蕾 施靜之)首次在開放培養領域中開創產學研融合新模式;在工業4.0時代培養高學歷的機器人藍領;在開放教學環境中為地方經濟機體益智強身……3月16日, 江蘇開放大學智慧製造技術學院暨蘇州工業園區智慧製造產學研基地在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大學掛牌成立。 該學院旨在借助開放大學優質的教育資源, 面向全省培養工業機器人行業的高級技工。

“此次掛牌的智慧製造學院作為江蘇開放大學的一所特色學院, 深入挖掘開放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契合點, 隨著地方發展的特色而‘動’, 圍繞地方人才需求而‘轉’。 ”江蘇開放大學校長崔新有說, 江蘇開放大學智慧製造學院的建設將著力服務蘇州工業園區的高新技術產業,

為促進蘇州製造業提質增效培養更加專業優質的技術人才。

“機器換人”, 機器人技師成為稀缺人才

“30萬元年薪招不到一個機器人技工”並非危言聳聽, 而是江蘇製造業“設備易得、技工難求”的尷尬現狀。

在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江蘇匯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每5排機器人操作設備就有2名專業機器人技師在一旁維護。 “為了提高操作的效率與精確度, 我們運用了機器人生產線作業, 然而這種‘機器換人’並不是不需要人, 相反我們更加需要懂得機器人生產操作的一線工人。 ”經理王振華介紹說, 他們每條生產線上的年產值都在1億元左右, 一旦生產線上的機器人設備出了故障, 損失高達百萬元。

“我們公司的銷售額在以50%的速度增長, 現場工程師的數量應該達到80人, 而現在卻僅有30人在勉強支撐。 ”王振華說, 在蘇州工業園區內部, 像他們這樣狀況的企業還有很多, 能夠操作工業機器人的一線工人成為了供不應求的“香餑餑”。

來自江蘇省經信委統計資料顯示, 江蘇去年機器人研製企業超過50家, 年產業規模約650億元, 到2017年, 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年均增長25%, 僅蘇錫常地區使用工業機器人的企業就要達3000家以上, 由此造成的操作、維護、安裝調試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技能人才缺口就超過10萬人。 目前, 本科院校培養的機器人相關人才, 大多都從事原理研究、本體開發及特種機器人開發等, 國內多數高職院校工業機器人應用方面的對口專業較少,

開設年限也僅為1~2年, 機器人產業持續快速發展, 相應的人才培養工作, 特別是崗位繼續教育卻一直沒有跟上, 這留給了開放大學教育充分的發展空間。

聯合培養, 讓學生靈巧學習

“享受江蘇開放大學豐富的教育資源, 借助蘇州工業園區智慧製造產學研基地, 智慧製造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將徹底實現‘零公里’就業, 機器人行業的員工將實現‘零距離’繼續教育。 ”江蘇開放大學副校長吳進介紹說, 江蘇開放大學智慧製造技術學院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江蘇開放大學和江蘇匯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而成, 學院將立足園區、服務全省, 以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為目標, 重點打造精密機械技術與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群,實現學歷與非學歷教育,推進教育惠企、教育惠民。

“匯博是蘇州工業園區專門從事機器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智慧製造學院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深入企業一線工作;企業員工在工作的同時,能夠接受教育和培訓。”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芳表示,蘇州工業園區及全省製造業都面臨著“用工荒”的難題,而很多中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又被“就業難”所困擾,三方共建智慧製造技術學院是對人才培養模式和用工機制的一種積極探索。

江蘇開放大學智慧製造技術學院在充分調動全省開放大學機器人專業教育資源的基礎上,聯合江蘇匯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FANUC機器人(江蘇)與蘇州大學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推進深度合作的多元化平臺建設,不僅為學生設置了包括工業機器人示教與程式設計、工業機器人故障診斷與維護在內的14門專業核心課程,還打造了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實訓室、機器人模擬實訓室等21個校內實訓室和14個企業一線校外實訓實習基地,通過“把教室搬進車間,把車間當作教室”,實現學生培養的“私人定制”。

開放教育,培養工業4.0時代藍領

“一聽說江蘇開放大學在園區內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報名。”王國平是蘇州工業園區虹光精密工業(蘇州)有限公司的一名技術工人,公司產業升級後便用機器人代替了普通的人工作業,面對穩定的工作和日漸被高新技術“淘汰”的中專學歷,王國平犯了難。“江蘇開放大學遠端的教育模式吸引了我。既能利用業餘時間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準拿到高學歷,又能繼續留在公司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我原有的維修電工職業證書還可以直接轉換為學分,一舉多得。”說起對智慧製造學院的嚮往,王國平激動不已。

“江蘇開放大學智慧製造技術學院將充分發揮體制優勢、資源優勢和合作優勢,促進產教研深度融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提升教育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度,為‘江蘇智造’貢獻更大力量。”崔新有說。

重點打造精密機械技術與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群,實現學歷與非學歷教育,推進教育惠企、教育惠民。

“匯博是蘇州工業園區專門從事機器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智慧製造學院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深入企業一線工作;企業員工在工作的同時,能夠接受教育和培訓。”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芳表示,蘇州工業園區及全省製造業都面臨著“用工荒”的難題,而很多中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又被“就業難”所困擾,三方共建智慧製造技術學院是對人才培養模式和用工機制的一種積極探索。

江蘇開放大學智慧製造技術學院在充分調動全省開放大學機器人專業教育資源的基礎上,聯合江蘇匯博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FANUC機器人(江蘇)與蘇州大學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推進深度合作的多元化平臺建設,不僅為學生設置了包括工業機器人示教與程式設計、工業機器人故障診斷與維護在內的14門專業核心課程,還打造了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實訓室、機器人模擬實訓室等21個校內實訓室和14個企業一線校外實訓實習基地,通過“把教室搬進車間,把車間當作教室”,實現學生培養的“私人定制”。

開放教育,培養工業4.0時代藍領

“一聽說江蘇開放大學在園區內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我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報名。”王國平是蘇州工業園區虹光精密工業(蘇州)有限公司的一名技術工人,公司產業升級後便用機器人代替了普通的人工作業,面對穩定的工作和日漸被高新技術“淘汰”的中專學歷,王國平犯了難。“江蘇開放大學遠端的教育模式吸引了我。既能利用業餘時間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準拿到高學歷,又能繼續留在公司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我原有的維修電工職業證書還可以直接轉換為學分,一舉多得。”說起對智慧製造學院的嚮往,王國平激動不已。

“江蘇開放大學智慧製造技術學院將充分發揮體制優勢、資源優勢和合作優勢,促進產教研深度融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提升教育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度,為‘江蘇智造’貢獻更大力量。”崔新有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