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上海篇)上海推動林地功能相容開發 發展林下經濟 讓“1+1>2”

圖說:林下藥材 資料圖

林下經濟, 是近幾年的熱詞, 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環境為依託, 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採集業和森林休閒旅遊業等相關產業。

通過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立體複合經營, 實現資源分享、優勢互補、迴圈相生、協調發展的林業生產經營方式, 是現代林業發展的方向。

上海的森林覆蓋率已超過15%, 如何利用好這些林地, 發揮“1+1>2”的效用?市林業及相關部門積極推動林地功能的相容開發, 以促進上海林業可持續發展。 林下經濟, 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單一林業向複合林業轉變

發展林下經濟, 是提高林地產出率的必由之路。 利用林下閒置土地和空間資源, 大力發展林業立體經營, 提高復種指數, 實現從單一林業向複合林業轉變, 既符合當前發展迴圈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客觀要求, 也是轉變林業經濟增長方式, 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單位面積林地產出率,

進而提高林業綜合效益的必由之路。

發展林下經濟, 是彌補林業投入不足的有效手段。 林業生產具有投入大、見效慢、週期長的特點,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林業投入的積極性, 成為制約林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 而在林地空間合理利用林下資源, 既可以“以耕代撫”, 促進林木生長, 節約森林經營成本, 也可以“以短養長, 長短結合”。

此外, 發展林下經濟可以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林下產品, 豐富百姓的餐桌, 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森林休閒遊憩場所, 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促進社會就業, 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發展精品森林旅遊和林下種植

經過探索和總結, 上海林下經濟產業主要包括森林休閒旅遊(森林景觀利用)、林下種植等。

其中, 森林休閒旅遊包括郊野公園、森林公園、開放型休閒林地、林家樂(農家樂)等。 森林旅遊業輻射力強、帶動面廣, 涉及農業、林業、交通、製造、商業、住宿、餐飲、資訊等, 可促進“吃、住、行、遊、購、娛”等相關產業發展。 林下種植包括林-菌、林-藥、林-苗等模式, 利用林下空間, 發展林業複合經營, 提高林地利用率。

不過, 上海的林下經濟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雖然快速發展, 但與龐大的人口基數及市民百姓對綠色的期待之間, 差距依然較大, 資源依然有限。 林下經濟產業基礎薄弱, 起步晚, 林地面積有限, 難以像林業大省一樣具有規模效應, 成為制約因素。 相關部門表示, 本市未來應精品化開發森林休閒旅遊產品,

並大力創建林下產品品牌。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通訊員 鄭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