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三明這個地方的竹子有三寶——能看,能吃,還能玩!

蘇東坡所言極是:“寧可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 無肉使人瘦, 無竹使人俗。 ”

清風竹韻醉泰寧!

小城泰寧非以竹聞名,

但這裡的竹文化也頗值一書。

風光之竹

美在天然, 妙在原始

泰寧, 無處不見竹。

三、四月份, 長江南部的冷暖空氣激烈對峙, 一陣電閃雷鳴後, 春雨如撒開了網般密佈在寨下大峽谷的群山峻嶺之間。

寨下大峽谷竹林遍佈, 而朱紅的丹霞赤壁就掩映在那翠綠的竹林中, 峽谷深深恍入竹林秘境。

攝影|張開陰

攝影|張殿元

攝影|曹錦群

攝影|魚由魚

說起泰寧的竹韻, 最具特色的還要屬泰寧的竹筏漂流了。

上清溪竹筏漂流被稱為“天下第一漂”。 它雖不驚險刺激, 但卻移步換景, 有99曲, 88灘, 77灣, 66峰, 55岩和33裡之稱, 堪稱中國風景最美的竹筏漂流勝地。 還有九龍潭, 竹筏漂流亦可窺見水天奇峽之美, 一葉竹筏還可以帶你去邂逅那崖壁上的幽谷野花, 一陣清香在鼻尖揮之不去。

攝影|劉賢健

乘著竹筏“漂”進上清溪、九龍潭的峽谷中, 一陣陣微涼清風拂面而來, 到處可見巍峨奇特的丹霞山景和鬼斧神工的丹霞岩穴, 如同走入一個世外桃源、人間仙境。

據泰寧竹筏用於漂流的開創人許美文一家介紹, 做竹筏要先砍竹子, 選用毛竹最佳,而且要在白露中旬至立春前砍伐,越早毛竹越輕,越遲毛竹越重。胸圍42~50釐米,長8米左右的毛竹是首選。毛竹砍下後,要經過削皮、燒排、鑽孔、穿排等一系列工序,做一張竹排需要一整天的時間。

攝影|鄧毅堅

攝影|周業信

舌尖之竹

春風十裡,不如吃你

人間四月無筍不歡。每年清明過後,泰甯筍農就會上山開始挖筍,其中4月是挖筍最忙的時節,因為這時如果不趕緊挖,過些許天,筍便長成了竹子。

春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立春後採挖的筍,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又被稱為山八珍。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各異。

炒|激出筍的奇鮮

冬天醃好的雪裡蕻,遇上春雨裡破土鑽出的春筍,簡直就是味覺記憶裡的相逢恨晚。

油鍋燒旺,辣椒炸香,再加入嫩薑片,激出春筍的奇鮮,融合雪裡蕻一整個冬天的能量。再3分鐘,待鍋中汁水透出時,少量糖、鹽提味,一道雪裡蕻炒春筍就可出鍋了。此時若能配上一碗白粥,又哪裡需要肉味再摻和。

煮|散發筍的光鮮

無肉的筍已讓人垂涎,加入鹹肉和鮮肉的春筍,更是讓吳越一帶的人思鄉。

這道菜可以說是筍與肉的天作之合。首先“醃”的肉質感緊實、肥瘦間帶皮,其味鹹;其次“鮮”是新鮮五花肉;最後再放入塊狀的鮮嫩春筍,配上百葉結,小火慢燉,等到百葉結吸足了湯汁,冒險揭開鍋蓋的刹那,那鮮香絕對散發光芒。

燜|筍的主場春的戲

其實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筍也是如此,與肉的關係,也能分能合。

油燜筍,就是筍的主場。一鍋紅油赤醬,包裹著最鮮嫩的筍尖,翻雲覆雨,熱油相擁,最後再倒入筍塊,醬油著色,白糖調味,一丁點肉都不加,卻能吃出紅燒肉的口感,還帶著嫩乎勁。

要我說,這人間四月就是一場關於筍的歡宴。

泰寧春筍還有一種傳統吃法,就是將春筍榨成筍乾。將煮熟後的筍用泰寧特製的木制榨筍機排幹水分,最後放在太陽下面晾曬至幹,美味的筍乾就製作完成了。筍乾是泰寧美食中常出現的美食,多做餡料,在泰寧許多代表性美食如暖菇包、碧玉卷中都有它的身影,絕對稱得上是泰寧舌尖上的一抹亮色。

泰寧榨筍機

手工之竹

編篾工藝,“非遺”所思

泰寧是個歷史悠久的小城,過去人文一度鼎盛,這裡保存著許多瀕臨消失的傳統工藝,竹篾手工就是其中之一。在泰寧許多旅遊景區,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已成熱門緊俏的旅遊商品。

攝影|沉靜如許

王細仂是當下僅存的幾個竹篾匠傳承人之一,他12歲開始學竹篾,至今已有40年之餘。他擅長用竹篾編制泰甯老百姓上世紀常用的生活用具。竹篾工藝流程可分為選竹、破竹、泡竹、破篾、起篾、劃篾、盤篾踏底子、分篾、編織、收口、烘烤等步驟,手工繁複。在2015年泰寧縣舉辦的全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活動“尋找最美非遺守望者”和“最受群眾喜愛的非遺項目”中,王細仂師傅竹篾編制項目榜上有名。

攝影|沉靜如許

攝影|沉靜如許

選用毛竹最佳,而且要在白露中旬至立春前砍伐,越早毛竹越輕,越遲毛竹越重。胸圍42~50釐米,長8米左右的毛竹是首選。毛竹砍下後,要經過削皮、燒排、鑽孔、穿排等一系列工序,做一張竹排需要一整天的時間。

攝影|鄧毅堅

攝影|周業信

舌尖之竹

春風十裡,不如吃你

人間四月無筍不歡。每年清明過後,泰甯筍農就會上山開始挖筍,其中4月是挖筍最忙的時節,因為這時如果不趕緊挖,過些許天,筍便長成了竹子。

春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常食有幫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立春後採挖的筍,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又被稱為山八珍。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各異。

炒|激出筍的奇鮮

冬天醃好的雪裡蕻,遇上春雨裡破土鑽出的春筍,簡直就是味覺記憶裡的相逢恨晚。

油鍋燒旺,辣椒炸香,再加入嫩薑片,激出春筍的奇鮮,融合雪裡蕻一整個冬天的能量。再3分鐘,待鍋中汁水透出時,少量糖、鹽提味,一道雪裡蕻炒春筍就可出鍋了。此時若能配上一碗白粥,又哪裡需要肉味再摻和。

煮|散發筍的光鮮

無肉的筍已讓人垂涎,加入鹹肉和鮮肉的春筍,更是讓吳越一帶的人思鄉。

這道菜可以說是筍與肉的天作之合。首先“醃”的肉質感緊實、肥瘦間帶皮,其味鹹;其次“鮮”是新鮮五花肉;最後再放入塊狀的鮮嫩春筍,配上百葉結,小火慢燉,等到百葉結吸足了湯汁,冒險揭開鍋蓋的刹那,那鮮香絕對散發光芒。

燜|筍的主場春的戲

其實從來至美之物,皆利於孤行,筍也是如此,與肉的關係,也能分能合。

油燜筍,就是筍的主場。一鍋紅油赤醬,包裹著最鮮嫩的筍尖,翻雲覆雨,熱油相擁,最後再倒入筍塊,醬油著色,白糖調味,一丁點肉都不加,卻能吃出紅燒肉的口感,還帶著嫩乎勁。

要我說,這人間四月就是一場關於筍的歡宴。

泰寧春筍還有一種傳統吃法,就是將春筍榨成筍乾。將煮熟後的筍用泰寧特製的木制榨筍機排幹水分,最後放在太陽下面晾曬至幹,美味的筍乾就製作完成了。筍乾是泰寧美食中常出現的美食,多做餡料,在泰寧許多代表性美食如暖菇包、碧玉卷中都有它的身影,絕對稱得上是泰寧舌尖上的一抹亮色。

泰寧榨筍機

手工之竹

編篾工藝,“非遺”所思

泰寧是個歷史悠久的小城,過去人文一度鼎盛,這裡保存著許多瀕臨消失的傳統工藝,竹篾手工就是其中之一。在泰寧許多旅遊景區,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已成熱門緊俏的旅遊商品。

攝影|沉靜如許

王細仂是當下僅存的幾個竹篾匠傳承人之一,他12歲開始學竹篾,至今已有40年之餘。他擅長用竹篾編制泰甯老百姓上世紀常用的生活用具。竹篾工藝流程可分為選竹、破竹、泡竹、破篾、起篾、劃篾、盤篾踏底子、分篾、編織、收口、烘烤等步驟,手工繁複。在2015年泰寧縣舉辦的全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活動“尋找最美非遺守望者”和“最受群眾喜愛的非遺項目”中,王細仂師傅竹篾編制項目榜上有名。

攝影|沉靜如許

攝影|沉靜如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