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艦上的武器導彈、雷達,指揮是否全部國產

4月26日,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相比于遼寧號是在蘇聯瓦良格號的基礎是改建的, 本次下水的中國首艘航母則是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 而且不僅製造了航母的船體, 航母的“神經系統”、“千里眼”、“順風耳”等關鍵子系統的核心元器件很有可能也完全實現了國產化。

相對于昔日的老大哥連兩栖攻擊艦都要從法國購買, 中國在航母發展上已經領先於俄羅斯了。

航母在問世之初, 僅僅是一個海上飛機起降平臺, 在二戰前, 如今的海上霸佔航空母艦也僅僅是戰列艦的配角, 艦載機更多是執行偵查、巡邏、艦炮校射任務。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二戰中, 航母逐漸取代了戰列艦, 成為海戰的主角。 而在雷達問世之後, 美國和英國先後將雷達搬上了航母和戰列艦, 搜索雷達可以探測上百公里外來襲的飛機, 而火控雷達相對於光學測距設備具有全天候任務能力的優勢,

而且不像光學測距具有誤差, 使艦炮射擊更加精准。 相比之下, 日本對雷達重要性的認識就遜色許多, 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才給航母安裝雷達。 不過, 由於日本在技術上和英美存在一定差距, 日本雷達的性能也遜色一些。 這使得日本海軍在很多時候因為雷達的因素在局部戰鬥中比較被動。

在二戰後, 隨著戰機進入噴氣式時代, 以及電子管、電晶體電腦的發明, 為了能夠發現、識別、跟蹤速度越來越快的戰機, 雷達技術和電腦技術結合了起來, 而這使雷達和電腦被一同搬上了航母。

隨著艦載機性能的提升和各種高速反艦導彈的出現, 對航母艦載雷達的分辨能力、抗干擾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上雷達技術的發展和航母使用中的實際需要, 大型相控陣雷達、空中管制雷達、著陸輔助雷達、密集陣等近防武器的火控雷達等都被搬上了航母。

二戰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

隨著航空工業的進步和資訊化時代的到來, 艦載機的種類和性能也與日俱增,

為了將航母上所搭載的艦載機如臂使指, 就必須有完善的艦載指揮引導控制系統。 這套指揮控制系統將雷達和各種感測器傳回的資訊進行處理, 掌握航母上以及周邊艦載機的實際狀態和飛行參數, 然後根據這些資料進行指揮。

這一真正的“中國航母”, 將擁有全方面高新技術, 有力威懾某些對中國不懷好意的國家。 與“遼寧”號航母相比, 第一艘中國國產航母有著若干本質區別:

遼寧號航空母艦

一, 第一艘國產航母具備全方面戰鬥力, 不再是訓練艦

“遼寧”號在被賣給中國之前, 關鍵結構遭到了一定的針對性破壞, 只適合用於訓練用途。

而國產航母將在我國完全控制下走完“全過程”。 這將使得中國拋離日本、韓國等未有研製航母計畫的國家, 勝於印度這一依賴進口“拼裝”的國家, 並在實際上超越俄羅斯。

001A航母

二,第一艘國產航母將保證性能、降低風險

中國是設計航母的新手,研製最為先進的巨型核動力航母,風險過大。但如果照搬“遼寧”號的老舊設計,則過為保守。

預計國產航母將採用類似“遼寧”號的噸位指標,避免艦體過大帶來太多難題。但在關鍵性的局部採用全新設計,提高戰鬥力。

冷戰時期的前蘇聯航母

三,國產航母將在艦島設計上獲得突破

蘇聯航母的一大問題,是電子技術的落後導致設備過於龐大臃腫,不得不採用巨大的艦島。這給整體表現帶來了負面影響。

根據我國近年大型戰艦取得的突破,中國國產航母將可以使用比“遼寧”號小的艦島,甚至採用類似於英國、美國最新設計的雙艦島佈局。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PMM先進同步感應電機

四,國產航母將配備革命性的發動機系統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的發動機、推進系統將完全超越“遼寧”號的水準。

毫無疑問中國軍工最終的目標是為國產航母配備全電推進系統,但第一艘航母預計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美國、英國大型戰艦已經部分運用了全電推進技術,而中國必然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

後部俯拍莫斯科級

五,融匯最新設計整體思想,提高航母生存力

蘇聯/俄羅斯航母在設計上有許多不合時宜的缺陷,例如由於設備尺寸限制、航母作戰目標規劃的混亂,使得整艦佈局相對淩亂,破損管理等與生存力直接相關的方面被迫做出了妥協。

而中國經過長期融匯東西方戰艦設計的實踐,已經在大型戰艦總體設計上超越了俄羅斯,且不像俄羅斯海軍那樣受制于傳統陳舊思想的限制,能夠令國產航母的總體佈局在方方面面都更為完善而均衡。

美國航母

六,國產航母自身配備前所未有的自衛火力

美國航母戰鬥群無疑是目前戰鬥力最強的海上編隊,因此美國航母不追求強大的自衛能力。蘇聯航母設計則走了另一個極端,自衛火力過強,導致影響艦載機運作。

中國國產航母可以配備紅旗-16中程艦空導彈、紅旗-10近距反導彈導彈、1130高射速近防炮,乃至雷射器組成的綜合防衛系統。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001A航母

二,第一艘國產航母將保證性能、降低風險

中國是設計航母的新手,研製最為先進的巨型核動力航母,風險過大。但如果照搬“遼寧”號的老舊設計,則過為保守。

預計國產航母將採用類似“遼寧”號的噸位指標,避免艦體過大帶來太多難題。但在關鍵性的局部採用全新設計,提高戰鬥力。

冷戰時期的前蘇聯航母

三,國產航母將在艦島設計上獲得突破

蘇聯航母的一大問題,是電子技術的落後導致設備過於龐大臃腫,不得不採用巨大的艦島。這給整體表現帶來了負面影響。

根據我國近年大型戰艦取得的突破,中國國產航母將可以使用比“遼寧”號小的艦島,甚至採用類似於英國、美國最新設計的雙艦島佈局。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PMM先進同步感應電機

四,國產航母將配備革命性的發動機系統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的發動機、推進系統將完全超越“遼寧”號的水準。

毫無疑問中國軍工最終的目標是為國產航母配備全電推進系統,但第一艘航母預計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美國、英國大型戰艦已經部分運用了全電推進技術,而中國必然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

後部俯拍莫斯科級

五,融匯最新設計整體思想,提高航母生存力

蘇聯/俄羅斯航母在設計上有許多不合時宜的缺陷,例如由於設備尺寸限制、航母作戰目標規劃的混亂,使得整艦佈局相對淩亂,破損管理等與生存力直接相關的方面被迫做出了妥協。

而中國經過長期融匯東西方戰艦設計的實踐,已經在大型戰艦總體設計上超越了俄羅斯,且不像俄羅斯海軍那樣受制于傳統陳舊思想的限制,能夠令國產航母的總體佈局在方方面面都更為完善而均衡。

美國航母

六,國產航母自身配備前所未有的自衛火力

美國航母戰鬥群無疑是目前戰鬥力最強的海上編隊,因此美國航母不追求強大的自衛能力。蘇聯航母設計則走了另一個極端,自衛火力過強,導致影響艦載機運作。

中國國產航母可以配備紅旗-16中程艦空導彈、紅旗-10近距反導彈導彈、1130高射速近防炮,乃至雷射器組成的綜合防衛系統。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