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特朗普百日新政將滿,看盤古智庫三個月前預測應驗幾許(三)

導讀

2017年1月10日, 盤古智庫發佈了《新一屆美國政府內外政策展望--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候任期觀察報告》。 這份由盤古智庫課題組運作、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安剛執筆的3萬字報告,

是國內第一份系統梳理特朗普政策軌跡、展望特朗普執政特點的長篇研究報告。 現在, 特朗普首個任期的第一個百天即將過去, 又到了對其執政特點和政策前景進行階段性分析評估的時候。 本公號現擇取《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候任期觀察報告》重要章節主要段落未加改動地重新編發。 今天重新擇要發佈的是對特朗普性格特點的分析部分。

三個月後回頭看之三:特朗普的飄乎人格及團隊特點

氣質和性格特徵是預測美國總統決策趨勢的重要線索。 從來沒有哪位美國當選總統的個人性格特點, 像特朗普這樣引起如此之多的關注和討論, 產生如此之多的猜測和懷疑,

以至於如此需要尋求來自心理學專業的幫助。 這一方面是因為特朗普的政治崛起過於突然, 當選過於意外, 外界對他的直觀瞭解並不多, 僅限於書本、媒體資訊和對他在競選期間和當選後不長時間內的言行的觀察, 更是因為特朗普實在是極具個性, “不走尋常路”, 很可能是個善於通過釋放公開信息隱藏真實意圖的人。

在迄今為止對特朗普心理和行為的公開分析中, 最有品質的是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丹·邁克亞當斯(Dan P.McAdams)為《大西洋月刊》2016年6月號撰寫的封面文章《特朗普心理分析》。 此後的種種分析無出其右, 而幾乎所有可見的評析對特朗普個人特點的“畫像”都沒有脫離一個由以下要素構成的基本框架:直率、自戀型人格、表現欲、白人大男子主義、易受憤怒情緒驅動、攻擊性的行為傾向、耿耿於懷睚眥必報、商業交易的思維方式(實用主義、故作強勢的談判者)。

特朗普人生的大多數時間裡都在經商, 沒有任何行政經歷, 深重的“交易思維”不可避免地要影響到他當政後的行為方式。 “交易思維”的重要表現是, 不通過認真閱讀和聽取報告獲得資訊(特朗普已親口證實他要求中情局把每日總統簡報減少到每週一次且只重點彙報與國土安全、朝鮮相關的問題), 思維簡單化, 憑感覺做結論, 處事有時是應激性的、有時是挑釁性的, 急於求成, 喜歡刺激對手, 進而根據對手的反應決定自己的下步策略。

特朗普對個人推特的過度使用是新的政治現象。

繼第一任“社交媒體總統”奧巴馬之後, 特朗普即將成為美國首位“鍵盤俠總統”。 推特會成為特朗普自鳴得意的“治國利器”嗎?這一話題已在美國內外引起街談巷議, 因為如果特朗普進入白宮後仍然選擇通過他的個人推特密集發聲, 那麼傳統的政治溝通與戰略互動範式將不得不發生改變。 通過推特, 特朗普有意直接發佈事先未經仔細推敲和潤色過濾的個人觀感, 吸引充分的媒體曝光, 刺激、試探被圈點對象的反應, 打亂對方陣腳和節奏, 壓低對方價碼, 故意讓對手摸不清自己的底細, 從而取得談判的心理優勢。

美國法律並沒有限制國家元首使用網路個人社交工具的規定。 在競選期間, 推特更多地是特朗普直接與公眾互動的民意疏導工具。

今後特朗普在總統位置上可能保留其個人推特, 使之兼具連通底層民眾、搶奪媒體眼球、疏引政治議程、壓制談判對手氣勢的“工具箱”作用, 但會較競選和候任期相對克制使用。 即便如此, 他的個人推特對政策穩定性、議程延續性和契約可信度仍將是個重大隱患, 社交媒體喊話特有的粗鄙性、不嚴謹性、非專業性對決策和應對所將產生的負面影響比“麥克風外交”要嚴重得多。 比如, 如果特朗普政府對外達成某項協議或默契性的共識, 特朗普本人出於炫耀“政績”、取悅國內的需要以非常不慎重的方式擅自率先披露, 會不會使協議淪為“廢紙”, 反而導致互信的垮塌、矛盾的激化?

現實政治只有在現實運作中才能得到檢驗。基於對特朗普個人性格觀察做出的任何階段性分析都無法準確勾勒特朗普的執政模式,它們所能做到的只是讓外界對美國決策風格和重點的 可能變化和其中蘊涵的意外衝突風險有所準備。外界仍無法預知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於,特朗普的個人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究意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改變美國內外政策的實際操作,是將引發傳統政治模式的坍塌,還是特朗普本人逐漸向傳統政治模式靠攏,也就是“誰將改變誰”的問題。事實上,在其競選後期和候任期內,在團隊建議下,特朗普已經顯示了收斂過於引起爭議的個人風格的趨勢。

另一個尚無法獲得解答的重大疑問是,如果說特朗普的實用主義特點將帶來美國內外政策從自由主義、理想主義向利益驅動、新孤立主義的大幅調整---歷史上每逢一黨在府院全面執政美國內外政策必現大幅調整,那麼當某項政策頭撞“南牆”時,他是否懂得及時調整、顯示靈活,還是執意前行,以極端方式衝刺---那樣的話戰後國內國際政治當中很多自我約束型的默契就要被打破,傳統方式將會失效。一個走極端的特朗普將引發對底線的相互測試,這樣的“邊緣競走”在國際關係當中是極其危險的。不過,特朗普人格的不可預測性,同時可能意味著他比其前任美國總統更具可塑性。

在保守主義重新抬頭的背景下,特朗普執政團隊的人事特點有其必然性,與特朗普長期經商的個人偏好也是分不開的。然而直至正式就職,特朗普團隊看似認真細密的人事遴選工作並不能減弱人們的猜疑和擔憂。過度的“白”、“右”、“軍”和高齡化究竟是為了實施政綱有意為之,還是反映了剔除那些黨內反對者和溫和派之後無人可用的尷尬,遴選過程中是否發生了黨內不同派系的爭鬥而有過交易?未來特朗普政府的決策究竟是像小布希時期那樣真正由總統直轄,還是被右翼劫持?這樣的班底執政後是將回歸精英政治的本色,還是過度自信、魯莽偏執、意氣用事而不斷招致事端,亦或出現非專業化的決策遭遇中下層專業官員抵制的情況?目前仍不能有所定論。除核心團隊成員外的約4000名高級官員和駐外使節任命、更換工作至少要延續到2017年4月才能基本完成,未來特朗普政府的運行特點還需繼續觀察。

在2016年大選中,共和黨同時取得了國會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雖然共和黨一舉實現了府院完全執政,但並不等於特朗普就將在華盛頓一往無前、旁若無人。特朗普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共和黨人,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更像是一個借共和黨之殼成功“上市”的“重商黨”人。特朗普在廢除奧巴馬醫改、減稅、移民、勞工權利、能源、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立場與傳統共和黨人趨同,共和黨對借特朗普執政推進小政府的保守主義政策寄予希望,但在貿易、反恐、嚴限穆斯林入境、美墨邊境築牆、對俄關係等問題上的態度與共和黨建制派相去甚遠。儘管共和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勝利,但該黨長期以來不斷加深的內部分化、混亂和群龍無首問題仍然存在,而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暴露出來的對美國民主自由傳統價值的蔑視和對威權政治的本能興趣以及執政綱領的大面積語焉不詳和在具體操作上不可避免的細節矛盾也使他與共和黨人保持著距離。特朗普發出的解決華盛頓政治腐敗、端掉離職官員充當說客飯碗的誓言亦並非只針對民主黨人。

特朗普在2016年11月11日接受CBS《60分鐘》欄目專訪時表達了利用共和黨完全執政優勢快速推進“一些事情”的願望。他啟用共和黨建制派背景的彭斯作他的副總統,任命保羅·里安的政治密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利巴斯為白宮辦公廳主任,顯示了特朗普希與國會合作從而追求總統權力最大化的態度。但未來四年美國的府院關係可能存在“定時炸彈”,特別是在特朗普採取與憲法精神相抵觸的行動時。

圍繞在特朗普身邊影響他的思維和決策的另一支力量是他的家族成員。特朗普就職後,第一夫人梅拉尼亞(Melania Knauss Trump)將暫不入住白宮,留在紐約陪10歲的小兒子拜倫(Barron Trump)繼續上學,而特朗普的長子小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 Jr)和長女伊萬卡·特朗普(Ivanka Marie Trump)及其丈夫、年輕的房地產開發商賈瑞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將會在華盛頓隨時向特朗普提供協助,這三個人都已在特朗普競選和候任過程中顯示了相當的政治潛力和實際作用,並且不回避在特朗普會見國內外要人時陪伴左右。他們是外界趨近特朗普的重要牽線人。

儘管美國輿論對特朗普當政後其家族染指美國政治、相關商業利益從政治運作中得利表達了擔憂,特朗普仍堅持於2017年1月10日宣佈任命女婿庫什納為“不拿工資的”白宮高級顧問,負責在經貿領域和中東事務方面提供建議。同時,特朗普仍未放棄以某種方式將小唐納德和伊萬卡納入執政圈的打算。他也委託小唐納德·特朗普、次子艾瑞克·特朗普(Eric Frederick Trump)與賈瑞德•庫什納一道通過保密信託(Blind Trust)打理以40億美元計的龐大家族資產。可以預計,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家族避嫌和商業利益勾聯問題將始終是輿論指責和監督他的重點方向,但如果特朗普的總統當得不壞,美國一個新的政治家族將就此誕生。■

主編郵箱:xinshuping@pangoal.cn

現實政治只有在現實運作中才能得到檢驗。基於對特朗普個人性格觀察做出的任何階段性分析都無法準確勾勒特朗普的執政模式,它們所能做到的只是讓外界對美國決策風格和重點的 可能變化和其中蘊涵的意外衝突風險有所準備。外界仍無法預知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在於,特朗普的個人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究意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改變美國內外政策的實際操作,是將引發傳統政治模式的坍塌,還是特朗普本人逐漸向傳統政治模式靠攏,也就是“誰將改變誰”的問題。事實上,在其競選後期和候任期內,在團隊建議下,特朗普已經顯示了收斂過於引起爭議的個人風格的趨勢。

另一個尚無法獲得解答的重大疑問是,如果說特朗普的實用主義特點將帶來美國內外政策從自由主義、理想主義向利益驅動、新孤立主義的大幅調整---歷史上每逢一黨在府院全面執政美國內外政策必現大幅調整,那麼當某項政策頭撞“南牆”時,他是否懂得及時調整、顯示靈活,還是執意前行,以極端方式衝刺---那樣的話戰後國內國際政治當中很多自我約束型的默契就要被打破,傳統方式將會失效。一個走極端的特朗普將引發對底線的相互測試,這樣的“邊緣競走”在國際關係當中是極其危險的。不過,特朗普人格的不可預測性,同時可能意味著他比其前任美國總統更具可塑性。

在保守主義重新抬頭的背景下,特朗普執政團隊的人事特點有其必然性,與特朗普長期經商的個人偏好也是分不開的。然而直至正式就職,特朗普團隊看似認真細密的人事遴選工作並不能減弱人們的猜疑和擔憂。過度的“白”、“右”、“軍”和高齡化究竟是為了實施政綱有意為之,還是反映了剔除那些黨內反對者和溫和派之後無人可用的尷尬,遴選過程中是否發生了黨內不同派系的爭鬥而有過交易?未來特朗普政府的決策究竟是像小布希時期那樣真正由總統直轄,還是被右翼劫持?這樣的班底執政後是將回歸精英政治的本色,還是過度自信、魯莽偏執、意氣用事而不斷招致事端,亦或出現非專業化的決策遭遇中下層專業官員抵制的情況?目前仍不能有所定論。除核心團隊成員外的約4000名高級官員和駐外使節任命、更換工作至少要延續到2017年4月才能基本完成,未來特朗普政府的運行特點還需繼續觀察。

在2016年大選中,共和黨同時取得了國會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雖然共和黨一舉實現了府院完全執政,但並不等於特朗普就將在華盛頓一往無前、旁若無人。特朗普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共和黨人,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更像是一個借共和黨之殼成功“上市”的“重商黨”人。特朗普在廢除奧巴馬醫改、減稅、移民、勞工權利、能源、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立場與傳統共和黨人趨同,共和黨對借特朗普執政推進小政府的保守主義政策寄予希望,但在貿易、反恐、嚴限穆斯林入境、美墨邊境築牆、對俄關係等問題上的態度與共和黨建制派相去甚遠。儘管共和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勝利,但該黨長期以來不斷加深的內部分化、混亂和群龍無首問題仍然存在,而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暴露出來的對美國民主自由傳統價值的蔑視和對威權政治的本能興趣以及執政綱領的大面積語焉不詳和在具體操作上不可避免的細節矛盾也使他與共和黨人保持著距離。特朗普發出的解決華盛頓政治腐敗、端掉離職官員充當說客飯碗的誓言亦並非只針對民主黨人。

特朗普在2016年11月11日接受CBS《60分鐘》欄目專訪時表達了利用共和黨完全執政優勢快速推進“一些事情”的願望。他啟用共和黨建制派背景的彭斯作他的副總統,任命保羅·里安的政治密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普利巴斯為白宮辦公廳主任,顯示了特朗普希與國會合作從而追求總統權力最大化的態度。但未來四年美國的府院關係可能存在“定時炸彈”,特別是在特朗普採取與憲法精神相抵觸的行動時。

圍繞在特朗普身邊影響他的思維和決策的另一支力量是他的家族成員。特朗普就職後,第一夫人梅拉尼亞(Melania Knauss Trump)將暫不入住白宮,留在紐約陪10歲的小兒子拜倫(Barron Trump)繼續上學,而特朗普的長子小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 Jr)和長女伊萬卡·特朗普(Ivanka Marie Trump)及其丈夫、年輕的房地產開發商賈瑞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將會在華盛頓隨時向特朗普提供協助,這三個人都已在特朗普競選和候任過程中顯示了相當的政治潛力和實際作用,並且不回避在特朗普會見國內外要人時陪伴左右。他們是外界趨近特朗普的重要牽線人。

儘管美國輿論對特朗普當政後其家族染指美國政治、相關商業利益從政治運作中得利表達了擔憂,特朗普仍堅持於2017年1月10日宣佈任命女婿庫什納為“不拿工資的”白宮高級顧問,負責在經貿領域和中東事務方面提供建議。同時,特朗普仍未放棄以某種方式將小唐納德和伊萬卡納入執政圈的打算。他也委託小唐納德·特朗普、次子艾瑞克·特朗普(Eric Frederick Trump)與賈瑞德•庫什納一道通過保密信託(Blind Trust)打理以40億美元計的龐大家族資產。可以預計,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家族避嫌和商業利益勾聯問題將始終是輿論指責和監督他的重點方向,但如果特朗普的總統當得不壞,美國一個新的政治家族將就此誕生。■

主編郵箱:xinshuping@pangoal.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