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WORD天,這種蟲子居然可以吃塑膠!

前幾天小編路過一個農貿市場等紅燈時, 看到路邊的場景是這樣的。

不由一陣歎息, 雖然“限塑令”已經頒佈實施了許多年, 但是效果卻是微乎其微,

塑膠袋已經深入到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習慣。 但是, 隨著塑膠袋的大面積使用, 白色污染也隨之而來, 想必這是百年前塑膠袋的發明者沒有料到的。

1902年10月24日, 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膠袋,

這種包裝物既輕便又結實, 在當時無異於一場科技革命, 人們外出購物時頓感一身輕鬆, 不需要攜帶任何東西, 因為商店、菜場都備有免費的塑膠袋。 可舒施尼做夢也沒想到他的這項發明100年後給人類帶來了環保災難。 由於塑膠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產的, 處理這些白色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 這兩種辦法都不利於環保, 據科學家測試, 塑膠袋埋在地裡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 並且嚴重污染土壤。 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 同樣會造成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白色污染這一技術難題一直茲待解決, 不過近日小編瞭解到西班牙坎塔布裡亞生物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教授、業餘養蜂者費代麗卡•貝爾托基尼在處理被移出蜂巢的蠟螟幼蟲時, 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這或許能夠幫助人類解決廢棄塑膠袋所造成的環境問題。

在野外, 蠟螟作為蜂群的寄生蟲生存, 它們將卵產在蜂巢裡, 小蟲一孵化出來就會靠進食蜂蠟生長。 貝爾托基尼教授無意間發現保存蠟螟幼蟲的塑膠袋竟然被咬出了許多孔洞,

隨後貝爾托基尼教授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試驗, 發現蠟螟的確可以取食消化塑膠袋, 也就是聚乙烯。 教授表示:“如果這種化學過程是借助單一的酶進行的, 那麼通過生物技術手段大規模重複這一過程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

隨後報導稱這種昆蟲原本是以蜂蠟為食, 而蜂蠟的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與聚乙烯相似這才出現這種現象。 如果這種假設成功, 那麼在未來就可能會研究出降解塑膠袋的製劑, 也就可以解決目前令人無奈的白色污染問題了。

一想到這裡小編還是有些激動的, 如果這種假設得到認證, 將這種試劑大規模推廣, 到時候家家必備一瓶, 自家的白色污染問題自家解決, 那些被塑膠袋污染的河流海洋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緩解, 實在是一樁只賺不賠的買賣。 這件事不由讓小編感歎, 人類為大自然帶來的傷害最終還是從大自然中得到了解決之法, 也真是諷刺。

鏈科技Chain Tech——國內領先的專家即時資訊平臺, 聚力人才、科技、資本,定位企業需求,以專注、專心、專業為根本原則,推動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引領科技革命新潮流。鏈科技APP即將同步上線,請大家拭目以待~ (牛江浩)

聚力人才、科技、資本,定位企業需求,以專注、專心、專業為根本原則,推動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引領科技革命新潮流。鏈科技APP即將同步上線,請大家拭目以待~ (牛江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