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距中江縣城82公里 這個偏遠鄉鎮近千畝芍藥花開美呆了

元興鄉位於中江縣最南端, 距縣城82公里, 由於地理位置偏僻, 這裡的經濟一直靠傳統農業, 老百姓的年收入很低。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進行, 群眾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 開始尋找脫貧致富的出路。 通過土地流轉入股的形式, 老百姓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66歲的周殿生是元興鄉西閣村村民, 有四級殘疾。 陽光明媚的上午, 芍藥花開得正豔, 老周拿著鋤頭和村民一起在芍藥地裡鋤草。

老周說, 眼前這片芍藥地以前種的小麥、油菜, 前兩年, 村裡引進項目開始土地流轉, 曾經的莊稼地裡種上了芍藥。 剛開始, 大夥並不看好這芍藥能讓他們增收, 但因為土地流轉給出的條件讓村民心中有了底, 2014年, 西閣村第一批土地流轉了340畝種植山東芍藥, 老百姓以土地入股按比例分紅。

按照約定, 三到六年芍藥成熟以後如果市場效益好, 老百姓可分紅70%, 企業只占30%, 市場效益如果不好, 老百姓流轉土地也依然有保底收入, 不管能不能賺錢, 企業都會支付村民每年每畝4、500元保底收入。

目前, 340多畝芍藥地裡的芍藥還沒上市銷售,

不過西閣村村民可以在家門口的芍藥地裡打工掙錢, 每人每天40元工錢, 有村民老兩口都在地裡幹活, 兩人每天在家門口就能賺80元錢, 可以用於改善生活。

通過收入的比較, 老百姓切實感受到, 以往的傳統農業的確趕不上現在的土地流轉發展模式。

村民劉金福算了一筆帳, 同樣的土地, 麥子只能產7、800斤, 油菜只能產4、500斤, 除開人工、肥料, 一年的收入最多就只有1000元。 而現在, 村民在家門口打工每天掙40元, 哪怕一個月只工作20天, 一年只工作10個月都有8000元的收入。

靠著土地流轉專案, 2015年,西閣村就有8戶貧困戶脫貧。之後,老百姓積極主動要求發展芍藥種植,擴大規模。如今,元興鄉西閣村的芍藥種植面積已達800餘畝。這兩天,漫山的芍藥花嬌豔欲滴,美景引得遠近遊人紛紛前來觀賞拍照。接下來,當地政府將著眼實際,依託芍藥花優化經濟發展模式,發展採摘園、農家樂等等,讓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德陽市廣播電視臺記者盧成

2015年,西閣村就有8戶貧困戶脫貧。之後,老百姓積極主動要求發展芍藥種植,擴大規模。如今,元興鄉西閣村的芍藥種植面積已達800餘畝。這兩天,漫山的芍藥花嬌豔欲滴,美景引得遠近遊人紛紛前來觀賞拍照。接下來,當地政府將著眼實際,依託芍藥花優化經濟發展模式,發展採摘園、農家樂等等,讓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德陽市廣播電視臺記者盧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