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南亞火藥桶,印巴間的核對抗

2016年底, 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成功從奧里薩邦海岸的卡拉姆島發射了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烈火”-V型洲際導彈。 “烈火”-V型洲際地對地彈道導彈是印度“烈火”系列最新的洲際彈道導彈, 該導彈應用了最新的導航和制導技術, 為印度提供了牽制敵人所需的戰略深度和威懾力。 “烈火”-V將很快納入印度的核武庫。 作為回應, 2017年初, 巴基斯坦軍方先後發射了首枚能夠搭載核彈頭“巴布林”-3型潛射巡航導彈, 並成功試射了首枚可攜帶核彈頭的“阿巴比”地對地導彈。

為了確保有效的核威懾能力, 南亞次大陸上的這兩個國家經常上演著你來我往的戲碼,

不斷加大核武器的研發投入, 增強自身的核威懾力。 然而戲劇性的是兩國都有意控制核競賽的規模, 2017年2月20日, 印度和巴基斯坦延長了關於減少核武器相關事故風險的雙邊條約, 延長期為5年。 根據2007年簽訂的條約,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各自管轄或控制下的核武器發生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對方, 因為事故可能會產生放射性塵降物, 給雙方帶來不利後果或者引發兩國爆發核戰爭的風險。

印巴核武之路

南亞次大陸的正面直接對抗起于1947年印巴分治, 而印巴分治直接源于兩方宗教政治的對抗, 而核對抗是兩國戰略對抗的核心組成部分。

印度部分對地打擊導彈家族譜系示意圖

印度是一個擁有燦爛歷史文明的民族, 是一個飽經滄桑和殖民的民族, 更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崛起的民族。 曾經的燦爛文化和影響力, 使得印度一直強烈的追尋著成為一個具有世界性影響力大國的有效途徑, 印度強烈地希望被世界認知為一個強國,

特別是在西方國家眼中。 為了提升國際地位, 維護大國身份, “核”也就必然而然地成為印度追求的一種關鍵的戰略工具和籌碼。

20世紀50年代, 印度以民用核能計畫為掩護, 利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核技術, 獲得了核武器原料—核武器級鈈—的生產能力。 20世紀70年代開始, 印度開始秘密研發核爆炸裝置, 逐步具備了生產製造核武器的能力, 於1974年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進入80年代, 由於政權更迭, 印度核武器發展政策保持“模糊”狀態, 但仍然繼續進行核武器研製和生產, 同時印度導彈計畫也同步展開。

印度自1974年進行了首次核子試驗之後, 便以擁核國自居, 根本不把巴基斯坦放在眼裡。 印度不僅經常在巴基斯坦邊境挑釁,

而且經常在邊境組織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讓巴基斯坦政府和軍方根本無法睡個安穩覺。 面對印度的威脅, 巴基斯坦除了走核武器之路根本沒有第二條道路可以選擇。 同時, 19世紀70年代的巴基斯坦經濟快速發展使得社會用電量激增, 為了緩解用電緊張的局面, 恰逢美國鼓吹“和平利用原子能”, 巴基斯坦向美國購買了一座5兆瓦研究型反應堆, 並在加拿大的幫助下建立了一座120兆瓦的重水核電站。 而第二、三次印巴戰爭也讓巴基斯坦意識到盟友的不可靠, 只有自己擁有核力量, 才能保持印巴均勢。 可以說, 內外交困使得巴基斯坦毅然決然走上了擁核之路, 20世紀80年代, 巴基斯坦開始實施自己的核計畫。 1998年, 巴基斯坦連續進行了6次核子試驗,
一舉奠定了自己擁核國的地位。

截至2016年,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發佈的年度報告, 報告稱全球共擁有15395枚核彈頭, 比2015年減少455枚, 其中4120枚為部署狀態, 其中印度擁有100~120枚核彈頭, 巴基斯坦擁有110~130枚核彈頭。 可以看出從核彈頭數量上講, 兩國繼續爭鋒相對, 保有著互相摧毀的能力, 在導彈運載工具上兩方更是針尖對麥芒。

譜系漸臻的印度的核武庫

型號眾多的“烈火”家族。 印度的核武庫之中, “烈火”地地彈道導彈家族在印度軍方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截至目前, 這種導彈總共有6種型號, 分別為“烈火”-I、“烈火”-II、“烈火”-III、“烈火”-IV、“烈火”-V和“烈火”-VI。 其中, “烈火”-I射程為700千米, “烈火”-II為2500千米, “烈火”-III為3500千米, “烈火”-IV型導彈的最大射程為3500千米, “烈火”-V型導彈的射程為5000千米,“烈火”-VI型導彈的射程為8000~10000千米。

印度投入巨大資金和力量用於核武器研製,圖為印度導彈試驗和發射中心指揮大廳

“烈火”-I型導彈是“烈火”家族中的老大,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2004年進入印度陸軍部隊服役。該型導彈的重量為12噸,全長15米,直徑1米,整枚導彈形似一根細長的圓珠筆,射程為700~1250千米,只有一級火箭發動機。印度政府的報告稱,“烈火”-I攜帶1000 千克有效載荷時的射程在700~800千米之間。攜帶一種特殊彈頭時,其射程可達1200千米。“烈火”-II彈長21米,彈徑1.3米,彈重16噸,採用了許多新技術,射程可達3000千米。“烈火”-III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彈長16米,彈徑2米,彈重19噸,射程為3500千米,能夠攜帶重達1.5噸的核彈頭。“烈火”-IV為印度“烈火”彈道導彈家族中比較新的成員,是基於“烈火”-Ⅱ導彈的最新改進型。“烈火”-IV 彈長20米,彈徑1.2米,彈重17噸,射程3500千米。“烈火”-IV相比之前的型號,不僅射程更遠,而且精度更高、重量更輕。級間連接也由原來的桁架式改為封閉環式。尤其是它採用的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和能抵禦高溫的保護罩,在首次試射中整彈表現良好,為印度下一步研製射程更遠、速度更快的洲際導彈打下基礎。“烈火”-V導彈長17米,重約50噸,採用固體推進劑,是一種非常敏捷的現代化武器系統。該導彈能攜帶一枚重1000千克的彈頭,射程超過5000千米,可達到大多數亞洲和歐洲國家,可在全天候、任何地形條件下機動發射。據報導,最先進的“烈火”-VI正處於研發階段,能夠從潛艇和陸地發射,打擊範圍為8000~10000千米。

除了“烈火”地地導彈家族,印度還擁有“大地”地地導彈。“大地”導彈又叫“普裡特維”導彈,是一種戰場支援用的遠端炮兵地地戰術導彈。“大地”導彈是印度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一種戰術支援導彈系統,1995年裝備部隊。“大地”導彈彈長9米,彈徑1.1米,彈重4噸,射程150千米,採用捷聯式慣性制導系統,推進裝置為單級雙室液體火箭發動機,可根據有效載荷和射程要求對發動機進行調節。可配用核、常規子母彈等5種彈頭,發射車為捷克“太脫拉”(8×8)卡車底盤。可攜帶常規彈頭和輕型核彈頭。

除了地地導彈,印度也一直致力於豐富核武器打擊手段,以實現多平臺和確保戰爭狀態下的核反擊能力,其中包括以海軍平臺為海基導彈家族,其主要導彈型號有“大地”海軍型和K-15導彈。

“大地”海軍型導彈是“大地”(Prithvi)近程彈道導彈的海軍版,射程達350千米,能攜帶500千克的常規或核彈頭。該型導彈能用作反艦武器,並且還能在一定的距離範圍內摧毀陸上目標。

海基K-15導彈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研發,射程約700千米,長10米,直徑一米,發射重量約為10噸,常規有效載核達到500千克,可攜帶戰術核彈頭。K-15使印度海軍具備了進行水下核打擊的能力,但是K-15彈射程短,投擲重量太小,實質上不具備戰略核打擊能力。

巴基斯坦導彈譜系圖,最右側為“哈塔夫”-3

不甘示弱的巴基斯坦核武庫

為了應對宿敵印度,巴基斯坦也積極發展核武器和核武器投送平臺,並形成了自己的相對完整的導彈家族。

“哈塔夫”-1彈道導彈是巴基斯坦於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近程地地導彈,彈長6米,彈徑0.56米,彈重1.5噸,射程70千米。作為巴基斯坦導彈工業的起步型號,“哈塔夫”-1性能單一低下,即使經過改進,作戰能力仍然有限。

“哈塔夫”-3於1987年開始研製,採用兩級火箭發動機,是一種短程、固體推進劑、道路機動、單彈頭彈道導彈,可攜帶包括核彈頭在內的各種彈頭。導彈長10米,發射重量6500千克,其中有效載荷重500千克,最大射程290千米。“哈塔夫”-3打擊精度高,飛行末端時彈頭與彈體分離,配有慣性制導系統和地形匹配系統的彈頭具有末端機動能力,彈頭尾部還有4片控制翼面,再入大氣層時可精確調整彈頭的飛行彈道,防止低空氣流影響彈頭的精度,導彈命中誤差小於50米。

“哈塔夫”-4彈道導彈於20世紀90年代研製,彈長約為12米,彈徑1米,彈重95噸,射程750千米。導彈採用捷聯式慣性制導系統,其火控電腦能在飛行末段快速修正,從而簡化導彈發射前的風力修正等程式。

“高裡”-1為一級彈道導彈,外形類似蘇制“飛毛腿”-B導彈,彈長15.9米,彈徑1.35米,發射重量15.85噸,有效載荷1.2噸,可攜帶常規高爆彈頭、生化彈頭及1.5~3.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彈體可能用鋁合金材料製造,動力為兩台液體火箭發動機,主燃料為紅煙硝酸氧化劑和航空煤油結合的TM-185,這也是巴軍現役戰略導彈中唯一使用液體燃料的,發射準備時間比較長。“高裡”-1採用慣性制導,彈體內部的3個感測器進行橫向和縱向加速度測量,並計算誤差,然後通過第一級發動機尾噴管擺動來控制姿態,在1500千米射程時命中精度可達250米。

“哈塔夫”-6是巴基斯坦陸軍最具威懾力的殺手鐧,該彈彈長17米,彈徑1.4米,彈重14噸,射程達2500千米,可覆蓋印度大多數目標。“哈塔夫”-6從1998年底開始研製,由於技術儲備充分,2000年3月23日伊斯蘭馬巴德閱兵式上就展出了導彈樣品。2002年1月印度連續試射“大地”近程導彈。巴基斯坦隨即在3月份試射了“哈塔夫”-6彈道導彈,2004年3月9日又進行了第二次發射。該導彈採用從烏克蘭引進的MAZ-547V運輸/發射車,發射車為12輪驅動,車體明顯比早期型號寬大,導彈點火前MAZ-547V發射車需先用6個液壓千斤頂撐起車體,5~10分鐘內完成起豎發射。

巴基斯坦當天成功發射了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哈塔夫”-6中程彈道導彈

“哈塔夫”-7型巡航導彈是採用慣性導航系統的亞音速、低空突防巡航導彈,經改進射程達到700千米,彈長7米,能攜帶包括核彈頭在內的多種彈頭,而且可以避開雷達偵測。裝有巡航渦輪風扇發動機,使導彈速度達到大約880千米/小時,可以與美國BGM-109戰斧巡航導彈相媲美。2005年8月首次試射“哈塔夫”-7成功。巴基斯坦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改進該型導彈,使導彈可以從F-16、幻影等空中平臺以及水下攻擊潛艇和塔里克護衛艦等海上平臺發射。

“阿巴比”地地彈道導彈。2017年初,巴基斯坦首次成功測試了新型地地導彈。該導彈能攜帶核彈頭,射程達到2200千米,能夠將許多印度城市置於打擊範圍以內。阿巴比導彈還可利用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搭載多枚彈頭。巴基斯坦陸軍聲明稱,這次試射的目的是確認武器系統的各種設計和技術參數,並指出,“阿巴比”導彈的開發目標是在不斷嚴峻的彈道導彈防禦環境下確保巴基斯坦彈道導彈的有效突防能力。

印巴之爭是最有可能在兩個大國之間引發大規模戰爭並導致部署核武器的全球性難題,這場進行中的軍備競賽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演變,不論是長久以來的宗教對抗,國家對抗,還是在喀什米爾地區的零星衝突,都能將兩個國家推向戰爭的邊緣。兩方都針鋒相對的擴軍備戰,保持對對方的有效核威懾,積極發展戰術核武器,給外界造成了極大的擔憂。

“烈火”-V型導彈的射程為5000千米,“烈火”-VI型導彈的射程為8000~10000千米。

印度投入巨大資金和力量用於核武器研製,圖為印度導彈試驗和發射中心指揮大廳

“烈火”-I型導彈是“烈火”家族中的老大,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2004年進入印度陸軍部隊服役。該型導彈的重量為12噸,全長15米,直徑1米,整枚導彈形似一根細長的圓珠筆,射程為700~1250千米,只有一級火箭發動機。印度政府的報告稱,“烈火”-I攜帶1000 千克有效載荷時的射程在700~800千米之間。攜帶一種特殊彈頭時,其射程可達1200千米。“烈火”-II彈長21米,彈徑1.3米,彈重16噸,採用了許多新技術,射程可達3000千米。“烈火”-III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彈長16米,彈徑2米,彈重19噸,射程為3500千米,能夠攜帶重達1.5噸的核彈頭。“烈火”-IV為印度“烈火”彈道導彈家族中比較新的成員,是基於“烈火”-Ⅱ導彈的最新改進型。“烈火”-IV 彈長20米,彈徑1.2米,彈重17噸,射程3500千米。“烈火”-IV相比之前的型號,不僅射程更遠,而且精度更高、重量更輕。級間連接也由原來的桁架式改為封閉環式。尤其是它採用的新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和能抵禦高溫的保護罩,在首次試射中整彈表現良好,為印度下一步研製射程更遠、速度更快的洲際導彈打下基礎。“烈火”-V導彈長17米,重約50噸,採用固體推進劑,是一種非常敏捷的現代化武器系統。該導彈能攜帶一枚重1000千克的彈頭,射程超過5000千米,可達到大多數亞洲和歐洲國家,可在全天候、任何地形條件下機動發射。據報導,最先進的“烈火”-VI正處於研發階段,能夠從潛艇和陸地發射,打擊範圍為8000~10000千米。

除了“烈火”地地導彈家族,印度還擁有“大地”地地導彈。“大地”導彈又叫“普裡特維”導彈,是一種戰場支援用的遠端炮兵地地戰術導彈。“大地”導彈是印度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一種戰術支援導彈系統,1995年裝備部隊。“大地”導彈彈長9米,彈徑1.1米,彈重4噸,射程150千米,採用捷聯式慣性制導系統,推進裝置為單級雙室液體火箭發動機,可根據有效載荷和射程要求對發動機進行調節。可配用核、常規子母彈等5種彈頭,發射車為捷克“太脫拉”(8×8)卡車底盤。可攜帶常規彈頭和輕型核彈頭。

除了地地導彈,印度也一直致力於豐富核武器打擊手段,以實現多平臺和確保戰爭狀態下的核反擊能力,其中包括以海軍平臺為海基導彈家族,其主要導彈型號有“大地”海軍型和K-15導彈。

“大地”海軍型導彈是“大地”(Prithvi)近程彈道導彈的海軍版,射程達350千米,能攜帶500千克的常規或核彈頭。該型導彈能用作反艦武器,並且還能在一定的距離範圍內摧毀陸上目標。

海基K-15導彈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研發,射程約700千米,長10米,直徑一米,發射重量約為10噸,常規有效載核達到500千克,可攜帶戰術核彈頭。K-15使印度海軍具備了進行水下核打擊的能力,但是K-15彈射程短,投擲重量太小,實質上不具備戰略核打擊能力。

巴基斯坦導彈譜系圖,最右側為“哈塔夫”-3

不甘示弱的巴基斯坦核武庫

為了應對宿敵印度,巴基斯坦也積極發展核武器和核武器投送平臺,並形成了自己的相對完整的導彈家族。

“哈塔夫”-1彈道導彈是巴基斯坦於20世紀80年代研製的近程地地導彈,彈長6米,彈徑0.56米,彈重1.5噸,射程70千米。作為巴基斯坦導彈工業的起步型號,“哈塔夫”-1性能單一低下,即使經過改進,作戰能力仍然有限。

“哈塔夫”-3於1987年開始研製,採用兩級火箭發動機,是一種短程、固體推進劑、道路機動、單彈頭彈道導彈,可攜帶包括核彈頭在內的各種彈頭。導彈長10米,發射重量6500千克,其中有效載荷重500千克,最大射程290千米。“哈塔夫”-3打擊精度高,飛行末端時彈頭與彈體分離,配有慣性制導系統和地形匹配系統的彈頭具有末端機動能力,彈頭尾部還有4片控制翼面,再入大氣層時可精確調整彈頭的飛行彈道,防止低空氣流影響彈頭的精度,導彈命中誤差小於50米。

“哈塔夫”-4彈道導彈於20世紀90年代研製,彈長約為12米,彈徑1米,彈重95噸,射程750千米。導彈採用捷聯式慣性制導系統,其火控電腦能在飛行末段快速修正,從而簡化導彈發射前的風力修正等程式。

“高裡”-1為一級彈道導彈,外形類似蘇制“飛毛腿”-B導彈,彈長15.9米,彈徑1.35米,發射重量15.85噸,有效載荷1.2噸,可攜帶常規高爆彈頭、生化彈頭及1.5~3.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彈體可能用鋁合金材料製造,動力為兩台液體火箭發動機,主燃料為紅煙硝酸氧化劑和航空煤油結合的TM-185,這也是巴軍現役戰略導彈中唯一使用液體燃料的,發射準備時間比較長。“高裡”-1採用慣性制導,彈體內部的3個感測器進行橫向和縱向加速度測量,並計算誤差,然後通過第一級發動機尾噴管擺動來控制姿態,在1500千米射程時命中精度可達250米。

“哈塔夫”-6是巴基斯坦陸軍最具威懾力的殺手鐧,該彈彈長17米,彈徑1.4米,彈重14噸,射程達2500千米,可覆蓋印度大多數目標。“哈塔夫”-6從1998年底開始研製,由於技術儲備充分,2000年3月23日伊斯蘭馬巴德閱兵式上就展出了導彈樣品。2002年1月印度連續試射“大地”近程導彈。巴基斯坦隨即在3月份試射了“哈塔夫”-6彈道導彈,2004年3月9日又進行了第二次發射。該導彈採用從烏克蘭引進的MAZ-547V運輸/發射車,發射車為12輪驅動,車體明顯比早期型號寬大,導彈點火前MAZ-547V發射車需先用6個液壓千斤頂撐起車體,5~10分鐘內完成起豎發射。

巴基斯坦當天成功發射了一枚可攜帶核彈頭的“哈塔夫”-6中程彈道導彈

“哈塔夫”-7型巡航導彈是採用慣性導航系統的亞音速、低空突防巡航導彈,經改進射程達到700千米,彈長7米,能攜帶包括核彈頭在內的多種彈頭,而且可以避開雷達偵測。裝有巡航渦輪風扇發動機,使導彈速度達到大約880千米/小時,可以與美國BGM-109戰斧巡航導彈相媲美。2005年8月首次試射“哈塔夫”-7成功。巴基斯坦目前正在積極研究改進該型導彈,使導彈可以從F-16、幻影等空中平臺以及水下攻擊潛艇和塔里克護衛艦等海上平臺發射。

“阿巴比”地地彈道導彈。2017年初,巴基斯坦首次成功測試了新型地地導彈。該導彈能攜帶核彈頭,射程達到2200千米,能夠將許多印度城市置於打擊範圍以內。阿巴比導彈還可利用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搭載多枚彈頭。巴基斯坦陸軍聲明稱,這次試射的目的是確認武器系統的各種設計和技術參數,並指出,“阿巴比”導彈的開發目標是在不斷嚴峻的彈道導彈防禦環境下確保巴基斯坦彈道導彈的有效突防能力。

印巴之爭是最有可能在兩個大國之間引發大規模戰爭並導致部署核武器的全球性難題,這場進行中的軍備競賽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演變,不論是長久以來的宗教對抗,國家對抗,還是在喀什米爾地區的零星衝突,都能將兩個國家推向戰爭的邊緣。兩方都針鋒相對的擴軍備戰,保持對對方的有效核威懾,積極發展戰術核武器,給外界造成了極大的擔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