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體壇明星紋身風波:劉國梁幫張繼科背鍋,何雯娜險些斷絕母女關係

最近劉國梁做客魯豫的節目, 在談到了張繼科的紋身, 他表示張繼科做了他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後來劉國梁對於此事也沒有多說什麼, 他還是很鼓勵運動員發展自己的個性, 也就是這樣運動員的路子才能走得長。 不過為此他還挨了領導的批評。

雖然在NBA和歐洲足球聯賽裡, 我們看慣了各種紋身, 但在中國, 紋身一直被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

從商周開始, 直至明清, 紋身一直作為刑罰手段存在。 紋身在刑罰中被稱為“墨刑”, 指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或圖案, 再染上墨, 作為受刑人的標誌。 以此來標識和警示罪犯,

這不僅可以顯著地區別罪犯和普通人, 而且還能在相當程度上給罪犯造成心理負擔。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 紋身突然變成了壞人的印記, 很多不良的社會分子或者黑社會試圖通過紋身營造一種不良的屬性, 使得紋身更加臭名遠揚。

據一位紋身店老闆講, 2000年前的紋身生意都是道上的人, 他們紋的也正如我們在那些黑幫影視劇看到的左青龍右白虎為主。 大部分都是紋個花臂, 極少數像日本那樣紋整個背部或者全身。

其實與中國文化衝擊最主要的在儒家文化的一句話:“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 即使是掉落的頭髮、減掉的指甲, 都應該小心翼翼的收集保存, 更遑論破壞皮膚的紋身呢。 甚至在士大夫眼中, 紋身和斷發一樣, 是“蠻夷”才熱衷的事情。

當我們還沉迷在這些舊觀念的時候, 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古惑仔》上映了, 當時風靡內地, 當時的小青年如果不知道“山雞”、“浩南”這些一時火爆的男神, 簡直不好意思說自己看了電影。 當然隨著電影的火爆, 年輕人更加容易模仿, 甚至在這個電影的影響下, 紋身簡直等同黑社會。

不過如今的中國體壇, 禁忌正被打破, “文身風”的悄然刮起, 也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新一代的運動員的個性張揚。

“這個是畫上去的吧!”有一天, 當張繼科奪冠後露出背後的紋身時, 張繼科的父親張傳銘有點不敢相信眼睛。

張傳銘有這樣的想法不奇怪, 事實上, 按照過去中國人的傳統思維, 紋身似乎總是和壞孩子能扯上關係。 姚明在NBA打球時, 一次記者問他:你為什麼不紋身?姚明的回答是:“如果我去弄個紋身, 我媽媽會殺了我的。

” 不得不說姚明家教還是挺嚴格的。

國內足球界, 範志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公開批評張琳芃, “他已經在場上體現了他的氣質, 但我唯獨對他不滿意的, 你也轉告給他, 最好把手臂上那些東西都去掉, 因為他是一名體現正能量的球員。 手臂上有那些東西是影響他收入的,你們這麼跟他說,人家都不敢叫他拍廣告了。”

何雯娜在成為奧運冠軍後,身上一塊紋身被媒體“曝光”,隨之而來的是母親的嚴厲態度,“趕緊把紋身洗掉,否則斷絕母女關係。”結果她只能忍痛除掉紋身。

不僅是家長反對,中國體育部門更是將文身看作“洪水猛獸”——北京奧運會拳擊冠軍張小平的左臂上有一匹“駿馬”文身,前年山東全運會預選賽時,他不得不用東西遮著進行比賽。隨後他把文身洗淡了不少,組委會這才同意其參賽。

事實上別說是紋身,過去“三從一大”下的中國運動員甚至連染個發、釘個耳釘都不准。多年前射擊女將杜麗參加奧運會前割雙眼皮以追求漂亮,結果一度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過在如今這個資訊鋪天蓋地的網路時代,中國運動員們的個性也越來越鮮明,無論是李娜的個性言語,還是林丹奪冠後的赤膊敬禮,乃至張繼科的文身。

國內對於紋身的轉變的節點在2003年左右,隨著貝克漢姆、科比等一大批國外運動員帶有紋身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紋身館新的客戶猛增。據說貝克漢姆的翅膀紋身,每個月得做好幾次。

2006年,《越獄》這部美劇的男主角簡直把紋身的風潮帶領道一個新的高峰,導致文化娛樂界也漸漸興起紋身的風潮。紋身的多樣性也慢慢的變化了起來。

之前我們很容易想到的是軍人是不能有紋身的,不過近兩年也放寬了許多,為了擴大軍隊的備選群體,也更利於在文化成績、心理素質各方面有甄選的餘地。

2014年,紋身首次不作為參軍體檢項目。徵兵標準做出了調整:文身瘢痕由過去的著短裝身體裸露部位刺有“點、字、圖案”,直徑超過2釐米(其他部位直徑超過3釐米)的不合格,調整為面部、頸部文身直徑超過2釐米;著短裝身體裸露部位直徑超過3釐米,或雖經手術處理仍有明顯文身瘢痕影響軍容的,視為不合格。

美國皮膚學協會曾做過調查:18到50歲的美國人中,有24%人紋身,差不多每4人中就有1人。美國18至29歲的青年中,紋身者超過36%。

而社會各界對於運動員紋身之類的個性舉動也越來越包容,比如關於張繼科的雄鷹紋身就得到了許多網友的追捧,一位網友說:“紋身本身只是一種符號,如果運動員表現出良好的職業素質,大家會覺得這是文化、時尚。當然,如果運動員本身就匪氣十足,那文身只會火上澆油。”

作者:Mr_Aikingu

洋蔥圈體育社區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手臂上有那些東西是影響他收入的,你們這麼跟他說,人家都不敢叫他拍廣告了。”

何雯娜在成為奧運冠軍後,身上一塊紋身被媒體“曝光”,隨之而來的是母親的嚴厲態度,“趕緊把紋身洗掉,否則斷絕母女關係。”結果她只能忍痛除掉紋身。

不僅是家長反對,中國體育部門更是將文身看作“洪水猛獸”——北京奧運會拳擊冠軍張小平的左臂上有一匹“駿馬”文身,前年山東全運會預選賽時,他不得不用東西遮著進行比賽。隨後他把文身洗淡了不少,組委會這才同意其參賽。

事實上別說是紋身,過去“三從一大”下的中國運動員甚至連染個發、釘個耳釘都不准。多年前射擊女將杜麗參加奧運會前割雙眼皮以追求漂亮,結果一度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過在如今這個資訊鋪天蓋地的網路時代,中國運動員們的個性也越來越鮮明,無論是李娜的個性言語,還是林丹奪冠後的赤膊敬禮,乃至張繼科的文身。

國內對於紋身的轉變的節點在2003年左右,隨著貝克漢姆、科比等一大批國外運動員帶有紋身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紋身館新的客戶猛增。據說貝克漢姆的翅膀紋身,每個月得做好幾次。

2006年,《越獄》這部美劇的男主角簡直把紋身的風潮帶領道一個新的高峰,導致文化娛樂界也漸漸興起紋身的風潮。紋身的多樣性也慢慢的變化了起來。

之前我們很容易想到的是軍人是不能有紋身的,不過近兩年也放寬了許多,為了擴大軍隊的備選群體,也更利於在文化成績、心理素質各方面有甄選的餘地。

2014年,紋身首次不作為參軍體檢項目。徵兵標準做出了調整:文身瘢痕由過去的著短裝身體裸露部位刺有“點、字、圖案”,直徑超過2釐米(其他部位直徑超過3釐米)的不合格,調整為面部、頸部文身直徑超過2釐米;著短裝身體裸露部位直徑超過3釐米,或雖經手術處理仍有明顯文身瘢痕影響軍容的,視為不合格。

美國皮膚學協會曾做過調查:18到50歲的美國人中,有24%人紋身,差不多每4人中就有1人。美國18至29歲的青年中,紋身者超過36%。

而社會各界對於運動員紋身之類的個性舉動也越來越包容,比如關於張繼科的雄鷹紋身就得到了許多網友的追捧,一位網友說:“紋身本身只是一種符號,如果運動員表現出良好的職業素質,大家會覺得這是文化、時尚。當然,如果運動員本身就匪氣十足,那文身只會火上澆油。”

作者:Mr_Aikingu

洋蔥圈體育社區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