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停車難、亂收費?靠“智慧共用停車位”能解決嗎?

處於奮鬥一族的年輕人, 面對高額的房價無所適從的時候, “退而求車”也能得到部分的滿足和欣慰。 但是對於市區車輛的嚴重飽滿,

亂停亂放、收費高昂等情況, “有車一族”並沒有獲得十分友好的體驗。

如果迎合市場, 推出“時時更新”“共用停車位”的平臺應用, 能否解決“停車難和貴”此類的現象呢?

共用單車的成功似乎看到曙光?

其實“共用停車位”不是新晉概念, 也不是今年才有的新詞,

基本上和“共用單車”同時期, 不同的是, 共用單車是考慮出行的因素, 而共用停車位解決“歸途”的原因。

為什麼共用單車大火大熱, 共用停車位卻銷聲匿跡了?而今是否能借助“共用經濟”的熱鬧景象, 重回消費者視線中來呢?

而答案是肯定的。 借助共用單車、共用汽車、共用充電寶的持續升溫, 連續不斷的融資消息也讓共用停車位元蹭了一把熱度。 日前, 北京某家智慧停車應用平臺U-Parking 獲取1800萬美元融資, 作為在2014年上線的共用停車位的應用來說, 確實是個好消息。

其實, U-Parking 共用智慧停車位, 看上去更像一個全方位的電商平臺系統建設, 不單做停車位元的收費交易, 還包括周邊的餐廳或者加油站的服務。 這家公司的目標就是推廣及其他城市, 不僅局限於北京等地, 擴大規模有利於為“有車一族”提供便捷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 阿裡巴巴早在2016年就已經參與到共用停車位的“戰爭”中, 聯合銀泰城推出的智慧停車應用喵街App, 目標就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城市。

理想豐滿,
現實骨感

目的為了節省停車時間, 規整停車收費的共用停車位, 雖然獲得多項融資, 被阿裡巴巴看中, 但實際體驗中, 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共用的車位”較少。 以地區為例, 在廣州某一區域內, 可查看到的共用停車位分別為:10個、15個和20個,

甚至是某個地區僅有一兩個共用停車位的現象。 數量無法達標, 位置較為集中, 本來是解決“停車難”的問題, 卻又增長“找車位難”的新問題。

其次就是距離。 北京某車主透露, “曾經認為非常方便的軟體, 在一次停車過後, 需要步行20分鐘以上才能回到家中, 這樣的體驗還不如在自己社區多找會兒呢。 ”

然而最讓人注意的依然是安全問題。 絕大數社區不對外來車輛開發, 如果停車位共用停放, 就相當於打開自己的社區大門, 管理人員難度加大, 來往人群難以掌控, 就會讓業主擔心社區的安全問題。 再而言之, 如果外來車輛出現剮蹭等糾紛的時候, 又該讓那個部門協調解決?

即使擁有如此多的問題,“智慧共用停車位”就放棄發展?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前景和問題一樣多

RET睿意德曾在《2016中國停車場研究報告》中顯示:隨著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停車成了高頻、剛需服務,但傳統停車場多存在分佈不均,資訊不暢,車位元利用低效等缺陷。

而這一點,卓普科技認為,作為剛需的停車市場前景廣大,如果再加上互聯網大資料的支援,智慧停車位的普及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利用率低”等問題。

而目前較為成功的“共用停車智慧系統”為歐洲的Q-Park,分佈數十個國家,擁有超過6100個停車場、83.5萬個泊車位和2500名員工。並且據使用資料顯示,每天都有大於100萬的司機使用停車服務。當然,實Q-Park的經營模式也是符合型:停車,自助繳費,智慧找車,停車輔助外,增加餐廳、金融、車輛維護等服務。

可以看出,國內的“智慧共用停車位”尚不成熟,但是靠攏“國際標準”,無可厚非,希望互聯網的發展,給予眾多行業新機會的同時,企業需要懂得如何規範和落實產業的發展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時,不要僅停留在規劃和理想層次。落實服務政策,規範行業佈局,用實際需求量結合市場保有量控制真實的投放和產出,才是真正的綠色生態,而不是“追熱點、蹭服務”,打“為人民服務”的幌子,坐等融資上市的美夢。

我們承認“智慧共用停車位”的現象中,問題確實和前景一樣多。難道我們會因為亂停亂髮,就藐視“共用單車”提供的價值嗎?我們不否認他的問題,也應該正視他的成就,就如同市場確實需要“智慧共用停車系統”一樣,只是他們最終模樣,還有待市場的繼續挖掘和考驗。

即使擁有如此多的問題,“智慧共用停車位”就放棄發展?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前景和問題一樣多

RET睿意德曾在《2016中國停車場研究報告》中顯示:隨著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停車成了高頻、剛需服務,但傳統停車場多存在分佈不均,資訊不暢,車位元利用低效等缺陷。

而這一點,卓普科技認為,作為剛需的停車市場前景廣大,如果再加上互聯網大資料的支援,智慧停車位的普及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利用率低”等問題。

而目前較為成功的“共用停車智慧系統”為歐洲的Q-Park,分佈數十個國家,擁有超過6100個停車場、83.5萬個泊車位和2500名員工。並且據使用資料顯示,每天都有大於100萬的司機使用停車服務。當然,實Q-Park的經營模式也是符合型:停車,自助繳費,智慧找車,停車輔助外,增加餐廳、金融、車輛維護等服務。

可以看出,國內的“智慧共用停車位”尚不成熟,但是靠攏“國際標準”,無可厚非,希望互聯網的發展,給予眾多行業新機會的同時,企業需要懂得如何規範和落實產業的發展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時,不要僅停留在規劃和理想層次。落實服務政策,規範行業佈局,用實際需求量結合市場保有量控制真實的投放和產出,才是真正的綠色生態,而不是“追熱點、蹭服務”,打“為人民服務”的幌子,坐等融資上市的美夢。

我們承認“智慧共用停車位”的現象中,問題確實和前景一樣多。難道我們會因為亂停亂髮,就藐視“共用單車”提供的價值嗎?我們不否認他的問題,也應該正視他的成就,就如同市場確實需要“智慧共用停車系統”一樣,只是他們最終模樣,還有待市場的繼續挖掘和考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