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為何中美俄幾十年依舊對戰略核潛艇獨愛,真有那麼厲害嗎?

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前, 美海軍戰略打擊力量由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組成, 該級艦是當今技術最先進、威力最大、最具破壞性的戰略核潛艇, 每艘能夠搭載24枚“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導彈, 能夠攻擊11000公里外的目標, 在導彈重返大氣層時, 其速度可達到24馬赫, 可釋放8個獨立的分導式彈頭, 每個彈頭最大爆炸威力為47.5萬噸。 在一分鐘之內, 俄亥俄級核潛艇能夠齊射全部24枚導彈, 釋放192個核彈頭, 將24個大城市從地圖上抹去, 這是名副其實的“末日武器”。

最接近俄亥俄級核潛艇的對手的前蘇聯的颱風級核潛艇, 但目前俄羅斯海軍僅剩下一艘,

該潛艇擁有20枚潛射導彈。 除此之外, 中國、英國、法國甚至印度也有各自的導彈核潛艇, 但是與俄亥俄級相比, 都是小巫見大巫。

美軍正在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進行改裝

戰略核潛艇可怕之處在其基本不可能被一次性消滅,

一旦遭遇核危機事件, 俄亥俄級核潛艇將通過甚低頻無線電收到發射命令, 發動二次核打擊摧毀敵國的重要目標, 因此, 戰略核潛艇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敵人不敢輕舉妄動發動戰爭。

一個國家的戰略核威懾力量主要包括陸基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彈道導彈核潛艇這三個方面。 從我們的現狀來看, 不大可能像美俄一樣三個方面均衡發展。

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

首先看戰略核潛艇, 由於島鏈的限制及美國在日本、韓國、臺灣的軍事佈局, 我國戰略核潛艇處於一個非常惡劣的環境下, 在我們的實力沒有明顯超越美國及其盟國的情況下, 就暫時無法緩解這種威脅。 所以, 在戰略核潛艇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是不明智的, 所以個人理解我們的戰略核潛艇主要還是起戰略牽制的作用 , 6艘是上限, 甚至3艘也可以。

其次是戰略轟炸機, 我國最大的潛在對手是美國, 然而美國距離我國的距離非常遙遠,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 不可能製造出由中國本土起飛攻擊美國的飛機,

而其他方面, 如日本、印度, 4000~5000公里的作戰半徑足矣。

美國B-52戰略轟炸機

目前戰略轟炸機主要由兩種基本構型, B2和TU160, B2最大的優點是憑藉飛翼佈局, 可以用比較小的發動機實現比較大的載彈量和航程, 但是速度和機動性欠缺。 在不要求超遠端作戰半徑的話,

TU160構型是我們的首選, 配合先進的遠端高速導彈, 快進快出, 最大限度的保證載機本身的安全。

第三是洲際導彈, 這個不用多說了, 目前以及在不遠的將來, 是我們最重要的、最可靠的戰略打擊力量。

綜上所述, 我國的戰略核力量建設應該以洲際導彈為主, 戰略轟炸機次之、戰略核潛艇為輔助。 而在具體使用上, 陸基為主、海基次之、空基為輔。

為什麼在建設與使用上, 空基與海基的順序不同?

圖-22m3"逆火"戰略轟炸機

這是因為我們最大的對手是美國,只有陸基與海基的戰略導彈可以打到美國,海基的投資規模要限制,是因為使用環境太惡劣,不如把部分投資轉移到陸基上面去。

至於空基戰略力量,也就是戰略轟炸機,既然打不到美國,為什麼建設重點還要排在海基的前面?很多人認為有轟6K就夠了。

中國轟六K“戰神”轟戰機

必須明確一個常識,戰略轟炸機其實是戰略核力量中最經濟的部分,因為轟炸機可以在常規戰爭中使用,這是洲際導彈跟戰略核潛艇不能比擬的,一物兩用。

H6K雖然暫時可用,但是考慮到後續升級潛力以及載重與航程的局限,尤其是載重,研發新的作戰半徑在4000~5000公里,載彈量至少20噸左右的新型轟炸機勢在必行。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圖-22m3"逆火"戰略轟炸機

這是因為我們最大的對手是美國,只有陸基與海基的戰略導彈可以打到美國,海基的投資規模要限制,是因為使用環境太惡劣,不如把部分投資轉移到陸基上面去。

至於空基戰略力量,也就是戰略轟炸機,既然打不到美國,為什麼建設重點還要排在海基的前面?很多人認為有轟6K就夠了。

中國轟六K“戰神”轟戰機

必須明確一個常識,戰略轟炸機其實是戰略核力量中最經濟的部分,因為轟炸機可以在常規戰爭中使用,這是洲際導彈跟戰略核潛艇不能比擬的,一物兩用。

H6K雖然暫時可用,但是考慮到後續升級潛力以及載重與航程的局限,尤其是載重,研發新的作戰半徑在4000~5000公里,載彈量至少20噸左右的新型轟炸機勢在必行。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