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商基金梁永強:成長股占比將逐漸降低 價值股王者來襲

大家好, 很榮幸到這裡和大家交流, 非常感謝中國基金報、感謝證券時報。 今天交流的主題是成長, 最近市場包括監管層在提倡價值投資, 對於整個投資來講, 如何理解成長和價值之間的關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也把最近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做個簡單的交流。

(宋春雨攝)

如何理解價值和成長?

價值是成長的結果或者是成長的過程。 對上市公司來講, 不管他是價值股, 還是成長股, 可以類比為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就像十幾歲的小孩或者更小的小孩, 他們都是成長的苗子或者成為價值的苗子。

對這一批人或者這一代人的成長來講, 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現在十歲左右的小孩, 到底未來有多少能成為棟樑之才, 有一定必然性, 其中一定有一批人會成為整個社會的佼佼者或者棟樑之才。 但是對於具體的個體來講, 他最終能不能成為棟樑有一定的偶然性。 價值是成長的結果, 我覺得這跟資本市場裡的價值和成長有類似之處。

如何理解成長?成長是不斷走向價值的一個過程, 到底能不能持續走向價值, 則需要參與者共同的努力, 包括上市公司、監管層和投資人。 我們可以看到, 最近整個表現比較好股票, 比如藍籌股, 是過去整個資本市場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結果, 上市公司在公司經營上傾注了非常多的心力,

所以成為了價值, 同時也是成長的結果。

怎麼樣去掌控成長?或者說,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裡面如何發掘真成長?我們需要去理解每個階段成長的背景, 因為個體屬於某個行業, 行業屬於國家發展的一部分, 所以在不同階段成長的層次是不一樣的。 拿中國資本市場來講, 前面十幾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 成長的個體數目相對比較多, 反倒這時候價值相對較少。 當整個國家經濟增長到一定階段, 有了堅實的基礎以後, 成長的重心可能逐漸從國家的層面轉移到行業的層面, 這時候不同行業之間成長的差異化會越來越大。 在這個過程裡面, 在不同行業體現出的成長和價值會有非常清晰的變化。

當行業到了或者面臨增速較慢的時候, 行業內部的分化或者說行業資源的集中, 會體現出更多價值屬性。

尋找成長股, 一定要站在大的時代背景裡。 這幾年全球的經濟呈現出下行態勢, 這種往下走的態勢到底是短期的過程, 還是會一直持續下去, 對所有人來講, 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從2000年開始, 全球智慧化趨勢或者說互聯網化的趨勢越演越烈。 從整個社會資本環境來看, 全球需求的緊縮才剛剛開始, 這會成為未來我們判斷和認識的基礎。 互聯網的出現, 移動互聯、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來, 所有的資訊越來越通暢、越來越對稱, 這就會導致需求呈現向上的態勢。 資訊的對稱會導致融資需求越來越強, 通過共用去解決一個需求,

所要匹配的資源或者產品或者共性要求, 也會越來越小;另外, 人工智慧的出現, 需求持續緊縮。 在這個大的背景下, 從過去成長性行業的占比80%、到60%、50%、40%, 比重會越來越小, 意味著真正有成長的行業越來越少。

成長股占比逐漸降低價值股王者來襲

未來, 整個行業的資源會不斷地向少數優質的企業集中, 真成長的標的一定是越來越少、不斷集中的過程, 偏價值的標的占比擴大, 這是整個市場投資風格轉換的客觀基礎。

對A股來講, 價值主流方向的界限是非常清楚的, 對這成長和價值來講, 他們的回報方式, 股價的運行模式以及參與者是不同的。 價值主要依靠分紅來實現回報而不是價格的變化, 所以股價走勢比較平穩。

這也構成了整個市場價值中樞, 或者說中樞是由價值來決定的。 對於成長來講, 它的變化來自於市值的擴張, 所能帶來的回報更高, 但是市值的波動相應較大。 成長和價值構成了市場主要的功能, 就像一個社會是由青年、中年、老年構成一樣, 價值體現的是社會或者市場的中樞, 成長代表的是未來的方向。

對於資本市場來講, 價值更側重於對於過去和現在的判斷, 而成長更側重于對未來的判斷, 兩者皆不可偏廢。 對投資者來講, 找到符合自己風險偏好的投資方法是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收益和回報的。 就這一點來看, 成長和價值都是我們共同追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