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老舊社區改造,要停車位還是要綠化?常樂社區和金佛手社區的居民很糾結!有關部門這樣答覆……

“長了20多年的香樟樹, 怎麼說砍就砍了呢?”前天, 市民叢女士聯繫

本報新聞熱線, 反映近期社區在老舊社區改造過程中因為綠化帶改成停車位而引發的一起爭議。

社區綠化變硬化

部分居民有想法

叢女士居住的社區是位於市區江北青年路的常樂社區, 這個社區建成已經20多年了, 原先種植的樟樹等綠化, 也已經綠樹成蔭。

叢女士說, 前段時間, 社區進行雨汙分流改造, 居民們覺得這是好事, 都很支持, 但是讓他們始料未及的是:在施工過程中, 社區的綠化也被鏟掉了, 硬化成了停車位。

“其中有一棵20多年的香樟樹, 也被砍掉了。 ”叢女士質疑說, 按道理, 綠化變硬化, 至少要經過社區業主同意, 還要經過園林管理部門的審批, 但是對於砍樹的做法, 之前她並不知情。

昨天, 記者來到常樂社區轉了一圈, 眼下社區已經變成了一個工地, 部分位置已經栽種了一些新樹種,

社區原先的樟樹被挖出來後, 放置在一旁。

一位元居民告訴記者, 以社區的6幢為例, 原先有車位19個, 現在改造之後車位是20個, 他認為, 這樣大力度的改造, 停車位增加並不明顯。

無獨有偶, 上周, 家住市區金佛手社區的市民成女士也曾向本報反映過類似問題。

她說, 原本看到的是污水管網的改造, 但是施工單位把社區的一塊綠地也清除了, 改成了停車位, 綠化改成停車位, 按道理應該經過業主同意, 或者經過審批, 但是她問過所在的社區, 社區裡說並不知情。

綠化有提檔, 並不是一律移除

昨天上午, 記者來到位於市區明月街和青春路交叉口的婺城區“五改”工作指揮部, 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了相關情況。

“金佛手社區和常樂社區正在進行老舊社區改造, 改造之前, 我們徵求過業主委員會的意見, 並且向業主們發放徵求表, 兩個社區都有超過2/3的業主同意改造。 ”指揮部工作人員呂曉剛說。 隨後, 他向記者出示了徵求表台賬資料。

按照流程, 業主同意改造之後,

相關的規劃方案也在社區裡進行了公示, 請業主們提出意見。

呂曉剛說, 以常樂社區為例, 並不是說把綠化鏟掉做成硬化, 而是做成生態停車棚, 鋪設草磚, 車棚上有花架, 棚頂安裝玻璃, 這樣停車既遮蔭又防雨, 而且又盡可能維持原有綠地, “現在效果還沒出現, 可能業主理解成水泥地車位。 ”

“香樟樹也不是說全部移除, 而是保留一部分, 提檔一部分, 主要是低層住戶反映樹木太高大, 影響採光, 所以高樹換植了矮樹, 樹形更好看, 樹冠高5~6米, 生長10多年也不會影響低層住戶。 ”

至於住戶們提的程式問題, 呂曉剛表示, 包括停車位改造、綠化提檔等具體改造方案, 都是經過規劃、建設、園林等部門層層審批的, 程式肯定會做到位元。

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說, 改造之前, 常樂社區並沒有整齊規範的停車位元, 很多標誌線劃得也不明顯, 居民停車也是“見縫插針”, 按照改造設計方案, 常樂社區改造後會有102個停車位, 加上預留的一些梯改空地, 實際能停140多輛, 基本能滿足居民需求。

呂曉剛說, 他們會再次召集常樂社區的業主,就大家所不理解和質疑的部分,一一做好解釋溝通,並徵求大家的意見。

所謂“五改”是指去年以來,婺城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的老舊社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中村改造、撤村建居社區市政配套設施改善及危房改造這五項工作,一方面鋪管道、改道路、修牆體,極大改善了老舊社區住戶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通過背街小巷市政設施的同步配套完善,促進城市實現有機更新。

來自婺城區“五改”工作指揮部的初步統計資料顯示,婺城區目前有300多個社區,其中1999年12月31日之前投入使用的認定為老舊社區,這樣的老舊社區就有240個左右。

因為很多老舊社區沒有物業管理,沒有業委會,沒有物業維修專項基金,所以這類社區又被稱為“三無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欠債較多。

“老舊社區的改造,我們有10項改造內容,包括綠化提檔、道路提檔等等,具體實施則是根據社區的實際需要來調整確定。”婺城區“五改”工作指揮部透露,市民如果對“五改”工作有意見以及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撥打82310837諮詢。

按照婺城區的設想,未來10年,這些老舊社區要逐步分批進行改造。今年婺城區《政府工作報告》的目標明確,婺城區還將繼續推進“五改”工作,改造城中村10個、老舊社區31個、背街小巷10條,改善市政設施10個村,實施沿街立面整治8條,大力推進園中村、校中村改造。

你覺得停車位和綠化那個重要?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希望這兩個社區可以改造得越來越美!

同意的點ZAN

編輯:大排妹

他們會再次召集常樂社區的業主,就大家所不理解和質疑的部分,一一做好解釋溝通,並徵求大家的意見。

所謂“五改”是指去年以來,婺城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的老舊社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中村改造、撤村建居社區市政配套設施改善及危房改造這五項工作,一方面鋪管道、改道路、修牆體,極大改善了老舊社區住戶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通過背街小巷市政設施的同步配套完善,促進城市實現有機更新。

來自婺城區“五改”工作指揮部的初步統計資料顯示,婺城區目前有300多個社區,其中1999年12月31日之前投入使用的認定為老舊社區,這樣的老舊社區就有240個左右。

因為很多老舊社區沒有物業管理,沒有業委會,沒有物業維修專項基金,所以這類社區又被稱為“三無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欠債較多。

“老舊社區的改造,我們有10項改造內容,包括綠化提檔、道路提檔等等,具體實施則是根據社區的實際需要來調整確定。”婺城區“五改”工作指揮部透露,市民如果對“五改”工作有意見以及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撥打82310837諮詢。

按照婺城區的設想,未來10年,這些老舊社區要逐步分批進行改造。今年婺城區《政府工作報告》的目標明確,婺城區還將繼續推進“五改”工作,改造城中村10個、老舊社區31個、背街小巷10條,改善市政設施10個村,實施沿街立面整治8條,大力推進園中村、校中村改造。

你覺得停車位和綠化那個重要?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希望這兩個社區可以改造得越來越美!

同意的點ZAN

編輯:大排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