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山深處看巨變:點“草”成金 樹立脫貧樣板

村民別墅裡的園林景觀

最美人間四月天,不負春光與時行。 今年,廣西將“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與週末調休,與清明假期連成了6天小長假。

年近五十的中沙鎮上國村村民楊勇也加入了自駕游的大軍,帶著一家老小遊山玩水,好不愜意。

“以前,真的是想都沒敢想自己能有小車,更沒想到自己還換了好幾次車。 每次看到老闆開小車都羡慕得不得了。 ”一說起自己的“買車夢”,楊勇便笑得合不攏嘴。

2003年買了價值5萬元的兩廂小車後,楊勇便成了有車一族。 後來,因為家裡添了孫子孫女,又相繼換了兩次空間更大的三廂小車。

在上國村,買車換車可不是稀罕事。 2012年至2016年的五年間,上國村的小汽車擁有量從55輛增加至193輛,電腦擁有量從12台增加至91台。

楊炯珍在實驗室檢驗藥品

點“草”成金 荒山變成聚寶盆

如今,上國村村道邊已經建起鱗次櫛比的鄉村別墅。 與二十多年前家家戶戶住的土牆屋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能夠單純吃一餐白米飯、一鍋白米粥就是過節咯!大米貴啊沒辦法,家裡都是拿一點點米跟菜根啊草藥葉子啊一起熬……”當年窮得叮噹響的生活,不少年長的村民仍然記憶猶新。

上國村富起來的過程,村民楊炯珍既是見證者又是親歷者。

1990從廣西中醫藥大學藥學專業畢業後,楊炯珍先後前往北海、欽州一帶的藥廠工作。

“莫老師帶領大傢伙在村裡開了個藥廠,回家來幹事業吧!”家人的一句話,使楊炯珍的人生發生轉折——成為加入家鄉藥廠的第一批藥學人員,並與上國村的蛻變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楊炯珍家人口中的莫老師名叫莫兆欽,是一名小學教師,出身中醫世家。 改革開放後,莫兆欽丟掉“鐵飯碗”,帶領4位村民自籌資金在上國村辦起第一家羅漢果製品廠,掙得了第一桶金。

上國村雖然是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邊遠村屯,但是背靠桂東南第一峰——大容山,中草藥資源豐富。

頭痛腦熱就去弄點薄荷,喉嚨痛就弄點雷公根……如何用出門就能采到的中草藥治療常見病,正是上國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藥方。

上世紀80年代末,當在報紙上讀到我國一些地區性病蔓延的消息,莫兆欽靈機一動:大容山到處都是崗松、黃柏、大葉桉等草木,何不將其變成藥品?

要把“草藥”變成“藥品”,把資源變成產品,必須依靠現代科技。 於是,莫兆欽篩選祖傳偏方,與合夥經商的同村兄弟們籌集新藥開發資金。 他多次與南寧、廣州的頂尖醫藥機構、專家合作,研發新藥,並做藥理、病理、臨床等一系列試驗。

隨著前後歷時兩年、耗資26萬元的新藥終於通過省級鑒定,成功問世,廣西源安堂製藥廠也於1992年在上國村正式成立。

廣西源安堂製藥廠的頭一年,實現產值650萬,第二年2600萬,此後更是呈幾何級數般上升。

僅到2003年,他們的產值就已達到了15億元,上交稅金1500萬元,企業人均交稅3萬元。 藥廠僅每年收購的中草藥就達數千萬元,曾經一窮二白的荒山成了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算一算還真有點驚訝,當初這一回來,現在都已經是第26個年頭了。 ”26年間,楊炯珍從初入社會,還略顯稚嫩的大學生,一步步地成長為了藥廠的品質檢驗員、技術科科長、研發部部長,直至生產副總監。

楊炯珍對於肉桂破壁粉、肉桂蜜餞、感冒散、腸胃散等一系列新產品的研發、生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力。 “雖然留在村裡,可是我把所學所長都用上了,不比其他同學差。 拿我們的實驗室來說吧,就是我一手搭建起來的,特別有感情。 而其他村民也都把藥廠當成了自己的事業,我們的心特別齊。”楊炯珍說。

今年畢業的黎娜,父母都是源安堂藥廠職工,受長輩影響,她也回到源安堂工作

“草根”經濟攪活“一池春水”

經過20餘年的發展,曾經不起眼的山村小藥廠已經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成為廣西唯一一家擁有兩個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聲名遠播。

在藥廠發展的帶動下,上國村村民錢袋子開始鼓了起來。

當初跟著莫兆欽一起研究新藥開工廠的十幾個村民,成了原始股東,一個個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乃至千萬富翁。一半以上的村民離土不離鄉,洗腳上田在家門口上班,還有的乾脆為藥廠去搞銷售,多年奮鬥下來資產也累積到了百萬級別。

黎武榮、陸豔夫妻倆都是藥廠的職工,一個是保安一個是車間工人。一家人住在藥廠的員工宿舍裡,水、電、寬頻等均免費。夫妻倆在藥廠工作二十多年,目睹楊炯珍等一批村裡娃利用所學一步步成長為藥廠的中高層,更堅定了要讓兒女念書的決心。

今年7月,黎娜將從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藥學專業畢業,屆時她將回到家鄉進入藥廠成為一名正式員工。而今,她正在試用期。

“我現在在品質部工作,主要工作就是進車間檢查生產批號、包裝盒等。”黎娜說,“期待能像楊阿姨一樣,既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又能為家鄉發展出力。”

1994年加入藥廠時,村民韋振莊還只是一名普通的車間工人。因為踏實負責,韋振莊幹了不久就被提拔起來做車間主任。

弱者坐失良機,強者製造時機。“這個平臺這麼好,還肯給年輕人機會,你們要敢於闖一闖。”韋振莊常常跟村裡的年輕人說。

而當機會來臨時,韋振莊立刻抓住了。

公司的上海辦事處成立後,韋振莊主動請纓擔任內勤工作。經過上海、成都、玉林等多個辦事處的歷練,已經成長為辦事處主任的韋振莊又來了個大膽跨界——改行做起公司的銷售。

韋振莊現在帶的團隊有二十人,既有同村兄弟,也有公司招聘進來的同事,團隊的2016年總銷售額就達5400萬。

從興辦藥廠開始,上國村不僅村民就業、發展平臺得到了解決和保障,尤為重要的是就地帶起了蓬勃的“草根”經濟——中藥材產業鏈。村民們有的繼續種植中草藥,採摘後可直接銷售給藥企,免了後顧之憂;有的辦起包裝、印刷、紙箱、中草藥提煉等配套廠……上國村的“一池春水”就這麼越攪越活。

作為村裡的中草藥種植戶,淩樹明今年的心情格外好。他種植的50多畝肉桂、30多畝八角,已經精心護理了多年,今年終於可以大規模收割了。

“肉桂按照4元左右的收購價,一畝算下來有6000多元的收入哩。八角一年可以收兩季,一畝約摸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兩筆賬算下來,淩樹明已然喜上眉梢。

與淩樹明一樣,一批批的村民脫貧致富夢想被點燃了,為了致富腦袋更活泛了。哪怕不參與中藥材產業鏈,村民們養豬養鴨、建房子、搞裝修……致富管道也越來越廣。

藥廠的創辦和發展不僅帶動了包裝、藥瓶、印刷等與中藥材產業相關的企業,還帶活了周邊的一大批鄉鎮企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勢頭,一大批農民紛紛“洗腳上田”集資合股創辦鄉鎮企業。上國村所在的中沙鎮因此而成為廣西農民自主創辦鄉鎮企業最多的鄉鎮之一。

近年來,富起來的農民、羽翼豐滿的農民企業家,紛紛走出鄉村,進軍城市。在南寧、貴港、玉林等城市,村民們或購置住宅,或興建商廈,或興辦產業。所涉及的產業包括農產品加工、商業購銷、賓館酒樓、房地產開發、運輸物流、文化傳播等。

由上國村經濟能人創辦的幼稚園

民富村美 擦亮“文明”招牌

2015年3月,中央文明委評定的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公佈,上國村榜上有名。

中沙鎮黨委書記楊超賢表示:“上國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主要是做到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

富起來的上國村沒有忘記建設家鄉。為了建設家鄉,先富起來的村民們紛紛拿出資金修建水泥路、幼稚園、籃球場……一系列舉措,使得上國村不僅別墅成群,村容村貌更是煥然一新,全村綠化面積達到了90%以上。

由村裡經濟能人興建的輝哥幼稚園,因為教育管理和設施一流,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市級示範性幼稚園。

今年回到家鄉工作的黎娜,正是這所幼稚園的第一批學生,“現在回想起來,我都覺得我的童年很幸福。小時候在幼稚園,午覺醒來就有水果吃,伙食特別好。”

近年來,上國村“春晚”備受歡迎。“每年大年三十前夕,咱們村更是熱鬧非凡。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春晚’,能吸引附近十裡八鄉近千人。”上國村黨支部書記莫開華說。

“可以的啵!”“好過癮!”“這麼快就結束了,沒看夠啊。”……今年臘月二十九,上國村“春晚”結束後,鄉親們紛紛點贊。為了讓鄉親們盡興,上國村今年還首次籌辦了元宵晚會。

村民楊勇是上國村“春晚”組織者之一,“每年12月底,我們就開始準備節目。一台晚會將近20個節目,我們村出十幾個,鄰村再出幾個,大夥兒就圖個熱鬧和樂呵。”

隨著村民與企業的共同發展,上國村的精神文明水準也在不斷提高。

上國村農家書屋是全區示範(數字)農家書屋,藏書超過1萬冊,週一至週五下午和晚上開放,週末全天開放。村民可以在書屋裡看書,也可以登記後借閱。

2003年起,上國村村委委員黎永欽兼任書屋管理員。黎永欽也是一個愛書之人,平時最愛看歷史小說,三五天便能看完一本。

“種養、修理這類的工具書挺受村民歡迎的。寒暑假的話,配合學生放假,我們還會搞點手抄報、寫讀後感這些活動。”黎永欽說,“大夥都比較愛護書籍。我擔任書屋管理員以來,書屋從未發生過圖書遺失的事。”

當前,上國村幹部群眾正乘著“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的春風,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發展規劃,使這個小村落不僅留得住綠水青山,更記得住文明鄉愁。

點草成“金”、先富帶動後富、一個企業帶富一個村……上國村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大山深處,樹立起精准脫貧和新農村建設的雙重樣板。

一個企業帶活了一方經濟,帶富了一方百姓,帶動了一方新農村建設。上國村“雙重樣板”的發展經驗可否複製?

對此,上國村的創業先驅、廣西源安堂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莫兆欽表示,“上國村是靠在貧困山區裡依託鄉鎮企業建設、發展起來的新農村。這樣的發展經驗特別適合於落後、貧困山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的新農村建設。”

2017年,廣西貧困人口脫貧計畫任務數70萬人、奮鬥目標數100萬人,貧困村脫貧摘帽計畫任務數900個、奮鬥目標數110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計畫任務數6個、奮鬥目標數8個。

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通過精准施策、精准發力,八桂大地上將有越來越多的村屯如同上國村一樣完成脫貧“蝶變”,逐步走向宜居、幸福。(完)

2003年起,上國村村委委員黎永欽兼任書屋管理員,在上國村農書屋裡,他“平時最愛看歷史小說,三五天便能看完一本”

而其他村民也都把藥廠當成了自己的事業,我們的心特別齊。”楊炯珍說。

今年畢業的黎娜,父母都是源安堂藥廠職工,受長輩影響,她也回到源安堂工作

“草根”經濟攪活“一池春水”

經過20餘年的發展,曾經不起眼的山村小藥廠已經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成為廣西唯一一家擁有兩個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聲名遠播。

在藥廠發展的帶動下,上國村村民錢袋子開始鼓了起來。

當初跟著莫兆欽一起研究新藥開工廠的十幾個村民,成了原始股東,一個個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乃至千萬富翁。一半以上的村民離土不離鄉,洗腳上田在家門口上班,還有的乾脆為藥廠去搞銷售,多年奮鬥下來資產也累積到了百萬級別。

黎武榮、陸豔夫妻倆都是藥廠的職工,一個是保安一個是車間工人。一家人住在藥廠的員工宿舍裡,水、電、寬頻等均免費。夫妻倆在藥廠工作二十多年,目睹楊炯珍等一批村裡娃利用所學一步步成長為藥廠的中高層,更堅定了要讓兒女念書的決心。

今年7月,黎娜將從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藥學專業畢業,屆時她將回到家鄉進入藥廠成為一名正式員工。而今,她正在試用期。

“我現在在品質部工作,主要工作就是進車間檢查生產批號、包裝盒等。”黎娜說,“期待能像楊阿姨一樣,既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又能為家鄉發展出力。”

1994年加入藥廠時,村民韋振莊還只是一名普通的車間工人。因為踏實負責,韋振莊幹了不久就被提拔起來做車間主任。

弱者坐失良機,強者製造時機。“這個平臺這麼好,還肯給年輕人機會,你們要敢於闖一闖。”韋振莊常常跟村裡的年輕人說。

而當機會來臨時,韋振莊立刻抓住了。

公司的上海辦事處成立後,韋振莊主動請纓擔任內勤工作。經過上海、成都、玉林等多個辦事處的歷練,已經成長為辦事處主任的韋振莊又來了個大膽跨界——改行做起公司的銷售。

韋振莊現在帶的團隊有二十人,既有同村兄弟,也有公司招聘進來的同事,團隊的2016年總銷售額就達5400萬。

從興辦藥廠開始,上國村不僅村民就業、發展平臺得到了解決和保障,尤為重要的是就地帶起了蓬勃的“草根”經濟——中藥材產業鏈。村民們有的繼續種植中草藥,採摘後可直接銷售給藥企,免了後顧之憂;有的辦起包裝、印刷、紙箱、中草藥提煉等配套廠……上國村的“一池春水”就這麼越攪越活。

作為村裡的中草藥種植戶,淩樹明今年的心情格外好。他種植的50多畝肉桂、30多畝八角,已經精心護理了多年,今年終於可以大規模收割了。

“肉桂按照4元左右的收購價,一畝算下來有6000多元的收入哩。八角一年可以收兩季,一畝約摸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兩筆賬算下來,淩樹明已然喜上眉梢。

與淩樹明一樣,一批批的村民脫貧致富夢想被點燃了,為了致富腦袋更活泛了。哪怕不參與中藥材產業鏈,村民們養豬養鴨、建房子、搞裝修……致富管道也越來越廣。

藥廠的創辦和發展不僅帶動了包裝、藥瓶、印刷等與中藥材產業相關的企業,還帶活了周邊的一大批鄉鎮企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勢頭,一大批農民紛紛“洗腳上田”集資合股創辦鄉鎮企業。上國村所在的中沙鎮因此而成為廣西農民自主創辦鄉鎮企業最多的鄉鎮之一。

近年來,富起來的農民、羽翼豐滿的農民企業家,紛紛走出鄉村,進軍城市。在南寧、貴港、玉林等城市,村民們或購置住宅,或興建商廈,或興辦產業。所涉及的產業包括農產品加工、商業購銷、賓館酒樓、房地產開發、運輸物流、文化傳播等。

由上國村經濟能人創辦的幼稚園

民富村美 擦亮“文明”招牌

2015年3月,中央文明委評定的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公佈,上國村榜上有名。

中沙鎮黨委書記楊超賢表示:“上國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主要是做到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

富起來的上國村沒有忘記建設家鄉。為了建設家鄉,先富起來的村民們紛紛拿出資金修建水泥路、幼稚園、籃球場……一系列舉措,使得上國村不僅別墅成群,村容村貌更是煥然一新,全村綠化面積達到了90%以上。

由村裡經濟能人興建的輝哥幼稚園,因為教育管理和設施一流,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市級示範性幼稚園。

今年回到家鄉工作的黎娜,正是這所幼稚園的第一批學生,“現在回想起來,我都覺得我的童年很幸福。小時候在幼稚園,午覺醒來就有水果吃,伙食特別好。”

近年來,上國村“春晚”備受歡迎。“每年大年三十前夕,咱們村更是熱鬧非凡。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春晚’,能吸引附近十裡八鄉近千人。”上國村黨支部書記莫開華說。

“可以的啵!”“好過癮!”“這麼快就結束了,沒看夠啊。”……今年臘月二十九,上國村“春晚”結束後,鄉親們紛紛點贊。為了讓鄉親們盡興,上國村今年還首次籌辦了元宵晚會。

村民楊勇是上國村“春晚”組織者之一,“每年12月底,我們就開始準備節目。一台晚會將近20個節目,我們村出十幾個,鄰村再出幾個,大夥兒就圖個熱鬧和樂呵。”

隨著村民與企業的共同發展,上國村的精神文明水準也在不斷提高。

上國村農家書屋是全區示範(數字)農家書屋,藏書超過1萬冊,週一至週五下午和晚上開放,週末全天開放。村民可以在書屋裡看書,也可以登記後借閱。

2003年起,上國村村委委員黎永欽兼任書屋管理員。黎永欽也是一個愛書之人,平時最愛看歷史小說,三五天便能看完一本。

“種養、修理這類的工具書挺受村民歡迎的。寒暑假的話,配合學生放假,我們還會搞點手抄報、寫讀後感這些活動。”黎永欽說,“大夥都比較愛護書籍。我擔任書屋管理員以來,書屋從未發生過圖書遺失的事。”

當前,上國村幹部群眾正乘著“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的春風,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發展規劃,使這個小村落不僅留得住綠水青山,更記得住文明鄉愁。

點草成“金”、先富帶動後富、一個企業帶富一個村……上國村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大山深處,樹立起精准脫貧和新農村建設的雙重樣板。

一個企業帶活了一方經濟,帶富了一方百姓,帶動了一方新農村建設。上國村“雙重樣板”的發展經驗可否複製?

對此,上國村的創業先驅、廣西源安堂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莫兆欽表示,“上國村是靠在貧困山區裡依託鄉鎮企業建設、發展起來的新農村。這樣的發展經驗特別適合於落後、貧困山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的新農村建設。”

2017年,廣西貧困人口脫貧計畫任務數70萬人、奮鬥目標數100萬人,貧困村脫貧摘帽計畫任務數900個、奮鬥目標數110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計畫任務數6個、奮鬥目標數8個。

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通過精准施策、精准發力,八桂大地上將有越來越多的村屯如同上國村一樣完成脫貧“蝶變”,逐步走向宜居、幸福。(完)

2003年起,上國村村委委員黎永欽兼任書屋管理員,在上國村農書屋裡,他“平時最愛看歷史小說,三五天便能看完一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