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惠安探索非遺傳承保護的產業化推進之路

核心提示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記憶載體、文化多樣性的鮮活樣本,更是當代生活的底蘊和滋養,是文化產業取之不盡的創意資源寶庫。 惠安置縣千年,擁有一大批燦爛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獨樹一幟的文化建構,既有名揚海內外的石雕、保存千年的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精緻獨特的惠女服飾,又有惠安木雕、惠安南派布袋戲、鐵羅漢茶製作技藝、崇武魚卷製作技藝……它們從歷史深處而來,衍生出多樣的文化產業,也融入百姓生活,助推文化事業,是惠安一張張閃亮的名片。

近年來,惠安不斷加強非遺的傳承保護,探索出一條產業化推進之路。

文化的覺醒 三大非遺享譽世界

提起惠安,繞不開的就是惠雕、惠建、惠女。 這裡是世界石雕之都、中國建築之鄉,還有歷經風霜卻依然勤勞勇敢、堅忍不拔創造美好生活的“惠女精神”。 而最讓惠安人驕傲的是,惠安石雕、惠安女服飾、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均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惠”品牌也因此被賦予了文化瑰寶的特殊價值,承載歷史,支撐發展。

惠安關於石雕的歷史,已有1600多年。 千年間,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與文化內涵,激發了惠安雕刻藝術源源不絕的創作活力。 圓雕、浮雕、線雕、影雕、沉雕……惠安的能工巧匠們憑藉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在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與精美的石雕藝術相映生輝,惠安建築大軍同樣遍佈華夏大地和世界各地。 新中國成立後,從惠安東部各鎮走出去的建築工匠或組建自己的建築承包隊,或成立建築公司,活躍在國內及東南亞、北美等國家和地區。 他們在世界各地揮灑才情與汗水,馬來西亞檳城“觀音聖像八角亭工程”、山東諸城清明上河園古建築工程、遼沈戰役紀念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塔等等,無一不凝聚著惠安建築工匠的心血。

曾經閉塞、落後的“地瓜縣”,今天早已躍居全國百強縣。 滄海桑田的背後,離不開“惠女精神”的傳奇。 而從古代百越遺俗與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碰撞交融演繹而成的惠安女服飾,其意義已不僅僅是一身服飾,更是惠安的文化符號、文化認同、文化動能。

2014年5月,惠安城市形象標識出爐。 標識的整體造型脫胎于惠安女服飾獨有的三角形構造,結合了惠安女服飾黃斗笠、藍上衣、花頭巾的顏色搭配,勾勒出惠安女的意象圖形。 如今,與惠女、惠安女服飾相關的文化、旅遊產業正在勃興。

“三惠”龍頭之外,猶有廣闊天地。 惠安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國家、省、市、縣四個梯隊,共計60個項目。 用心打造的非遺方陣,折射出惠安人在構建現代城市文明中的文化覺醒,不僅讓傳統文化的保護發展有了肥沃的土壤,也帶動起經濟、社會的發展繁榮。

產業的蝶變 向傳統文化要品牌特色

在惠安,非遺的傳承保護不僅是在“花錢”,也是在“賺錢”。

它不僅為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強心劑”,也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添加“催化劑”。 傳統產業一經與非遺水乳交融,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增強了品牌和特色,如虎添翼;而傳統產業跨越發展後的反哺,又為非遺的傳承保護打下了更為堅實的支撐。

惠安雕藝,源于古代黃河流域,融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於一體,具有精雕細琢、纖巧靈動,講求結構和形態神韻之美的南派藝術風格,是中國南派雕藝的代表,堪稱中華一絕。 惠安藝人用堅硬的錘子鑿子,敲出了欲斷還連的蠶絲蠶繭、通體通透的龍柱、盛滿魚蝦的竹籠……用石頭闡釋靈動之美。 2006年,“惠安石雕”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惠安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雕刻)之鄉”等稱號,2015年10月,“世界石雕之都”花落惠安。

世界級的文化品牌讓惠安雕藝發展底氣十足。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惠安縣有雕藝企業843家,從業人員逾10.8萬人,年產值近200億元。

在龐大的產業家底支持下,惠安雕藝創新發展實力大增。 今年惠安將以全省十大文化產業園區的惠安雕藝文化創意產業園為“點”,建成博物館、雕塑公園和會展中心,高水準打造一批大師工作室、民間藝術館和創客新工廠;以惠黃路、惠崇路為“線”,提升道路兩側雕藝景觀品位,打造30公里雕藝文化長廊;以縣域內雕藝文化企業為“面”,讓雕藝產業與文化、旅遊和“互聯網 ”深度融合,進一步壯大惠安雕藝產業。

惠安女服飾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與惠女服飾、惠女民俗相關聯的文化產業悄然興起。如今惠安女民俗風情已成為福建省五大旅遊品牌之一,惠女們身著惠女服飾到國內外推介旅遊資源,展示惠女服飾文化;惠安女民俗風情園、惠安女美術寫生基地、惠安女攝影創作基地、惠安女風情文化村等一批文化企業,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一睹惠女風情;惠安女卡通人物伴手禮,讓外地遊客愛不釋手。隨著這些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惠安婦女加入到惠女文化產業發展的隊伍中,惠女文化傳承更加深入人心。

還有不少非遺項目在發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或依附於旅遊等其他產業,或另闢蹊徑,成為獨特的存在。

在吃方面,崇武魚卷從最早家庭主婦製作的民間小吃發展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隨著製作工藝不斷改進,越來越受當地人乃至外地人歡迎,產品遠銷海內外,先後湧現“中華老字型大小”瑞芳魚卷、“泉州十佳名小吃”曼玲魚卷和客記魚卷、阿邦魚卷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魚卷生產企業。目前僅在崇武地區生產魚卷的加工廠、小作坊超過100家,年產量5000多噸,年產值1億多元。

在玩方面,“頂肚臍”這項崇武漁民的競技活動,在旅遊或是民俗活動中煥發出新的活力。曼玲杯漁家角力(“頂肚臍”)競技賽在潮樂村年年舉行,為了讓“頂肚臍”更具地方傳統文化品位,潮樂村成立了漁家角力協會,在角力板上雕刻惠女頭飾、漁船“龍頭”及漁物等圖案作為裝飾,專門設計定制具有傳統漁民服飾風格的“紅柴汁討海衫”,作為參賽者必穿的“運動服”。如今除了潮樂村,“頂肚臍”也出現在崇武鎮其他村組織的民俗活動中,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大看點。(記者 殷斯麒 陳淩鷺 通訊員 駱藝玲)

惠安市級以上非遺保護項目

一、國家級保護名錄

惠安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惠安石雕

惠安女服飾

二、省級保護名錄

惠安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惠安石雕

惠安女服飾

惠安木雕

惠安南派布袋戲

三、市級保護名錄

惠安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惠安石雕

惠安女服飾

惠安木雕

惠安南派布袋戲

龍雀鐵羅漢茶製作技藝

頂肚臍

惠安烙畫

泉州小吃製作技藝(崇武魚卷)

惠安女服飾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與惠女服飾、惠女民俗相關聯的文化產業悄然興起。如今惠安女民俗風情已成為福建省五大旅遊品牌之一,惠女們身著惠女服飾到國內外推介旅遊資源,展示惠女服飾文化;惠安女民俗風情園、惠安女美術寫生基地、惠安女攝影創作基地、惠安女風情文化村等一批文化企業,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一睹惠女風情;惠安女卡通人物伴手禮,讓外地遊客愛不釋手。隨著這些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惠安婦女加入到惠女文化產業發展的隊伍中,惠女文化傳承更加深入人心。

還有不少非遺項目在發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或依附於旅遊等其他產業,或另闢蹊徑,成為獨特的存在。

在吃方面,崇武魚卷從最早家庭主婦製作的民間小吃發展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隨著製作工藝不斷改進,越來越受當地人乃至外地人歡迎,產品遠銷海內外,先後湧現“中華老字型大小”瑞芳魚卷、“泉州十佳名小吃”曼玲魚卷和客記魚卷、阿邦魚卷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魚卷生產企業。目前僅在崇武地區生產魚卷的加工廠、小作坊超過100家,年產量5000多噸,年產值1億多元。

在玩方面,“頂肚臍”這項崇武漁民的競技活動,在旅遊或是民俗活動中煥發出新的活力。曼玲杯漁家角力(“頂肚臍”)競技賽在潮樂村年年舉行,為了讓“頂肚臍”更具地方傳統文化品位,潮樂村成立了漁家角力協會,在角力板上雕刻惠女頭飾、漁船“龍頭”及漁物等圖案作為裝飾,專門設計定制具有傳統漁民服飾風格的“紅柴汁討海衫”,作為參賽者必穿的“運動服”。如今除了潮樂村,“頂肚臍”也出現在崇武鎮其他村組織的民俗活動中,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大看點。(記者 殷斯麒 陳淩鷺 通訊員 駱藝玲)

惠安市級以上非遺保護項目

一、國家級保護名錄

惠安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惠安石雕

惠安女服飾

二、省級保護名錄

惠安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惠安石雕

惠安女服飾

惠安木雕

惠安南派布袋戲

三、市級保護名錄

惠安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

惠安石雕

惠安女服飾

惠安木雕

惠安南派布袋戲

龍雀鐵羅漢茶製作技藝

頂肚臍

惠安烙畫

泉州小吃製作技藝(崇武魚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