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家稱每天有1000億神秘粒子穿透我們的身體,卻無法被察覺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416期 中微子是一種品質非常輕, 不帶電, 令人難以捉摸的粒子。 這種幽靈般的粒子由太陽的熾烈核心產生,

科學家稱每天有1000億粒子穿過我們身體各處, 卻無法被察覺。 除了中微子外, 地球上核反應爐β衰變產生它們的反物質, 也即反中微子, β衰變指一種重同位素從其原子核排出一個中子, 而該中子又轉化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的過程。 β衰變正是核反應爐反中微子異常的關鍵, 在2011年, 科學家更新了理論粒子物理模型, 該模型預測了核反應爐應檢測出反中微子的頻率。

根據這一新模型, 世界各地的資料顯示, 反應堆產生的反中微子比預計的少:一些預測的反中微子甚至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 其他均為假冒, 轉載均為非法。

長久以來, 科學家一直關注著核反應爐產生的反中微子的預測數量和實際數量之間的差異。 現在, 一項新的研究分析表明, 核反應爐產生的反中微子的這種差異並不符合被稱為惰性中微子的新假想粒子調查結果。 相反的, 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資料表明, 理論模型可能一直都是錯的。

科學家之前認為通過重力與物質發生暫態相互作用的亞原子粒子可能並不存在,

至少來自核反應爐的最新資料可以給出一些暗示。 大亞灣核電站參與反中微子的調查表示, 在所有可能的解釋中, 最令人激動的解釋就是我們發現了新的物理領域, 而惰性中微子的解釋則不大可能成立。 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 其他均為假冒, 轉載均為非法。

惰性中微子也被認為是暗物質的候選者之一, 它只能通過引力作用與外界接觸。 關於惰性中微子是否是暗物質的調查, 美國宇航局在2011年發現一種神秘的X射線信號, 科學家推測其來自惰性中微子衰變, 但直到今天, 沒有哪個機構稱自己發現了暗物質粒子。

中微子的問題與暗物質有些類似, 在2013年的時候我們才第一次捕捉到高能中微子, 而且是太陽系之外的高能中微子。 對於普通的中微子, 我們在1956年就已經發現, 到對於其一些性質目前依然沒有進一步解釋。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中微子為什麼沒有品質, 中微子與反粒子是否是同一種物質,

這些問題都困擾著科學界, 如果從中微子找到突破口, 或許我們能解開一連串宇宙奧秘。 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 其他均為假冒, 轉載均為非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