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蔬菜爛地頭,城市蔬菜貴如油,錢被誰掙了?

氣溫回暖, 南北方葉類蔬菜同步上市, 市場供大於求。 “白菜2毛/斤、芹菜1毛5/斤、菠菜老了不收...”這是菜商在田間地頭的收購價。 由於市場疲軟, 有不少菜農的蔬菜來不及收割直接爛在了地裡。

而蔬菜進入到消費者的餐桌, 價格卻上漲了數倍之多, 在菜市場、超市, 葉類蔬菜價格普遍在1.5元/斤以上。 網友直呼:這反差也太大了!

農民種菜爛地頭, 消費者吐槽吃不起菜, 菜價貴在哪了?

菜價高低和農民關係不大

有的網友說:“農民囤菜, 不就是為了抬高價格嗎?”針對這個問題, 小編只能告訴你, 你太外行了。 大部分蔬菜都是應季的, 不適合保存, 哪來的囤菜一說。 再者, 即使有一些過冬的蔬菜可以儲存, 那存量也相當有限, 根本不會衝擊市場。

普通蔬菜的種植成本都在每斤1元以下, 大棚菜在每斤1.5元以下。 到了蔬菜採摘時, 農民賣菜都是隨行就市, 趕上行情不好的時候,

只能自認倒楣。

蔬菜主產區離城市遠, 運輸成本高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 郊區農村列入到城市規劃, 周邊種菜的越來越少, 大部分蔬菜都需要從外地引入, 這無形中增加了運輸成本。 據收購商說, 每斤蔬菜的運輸成本都在2毛以上, 距離越遠, 成本越高。

蔬菜中間成本高, 最少要經過六次中轉才能到消費者餐桌

蔬菜的流通要經過菜農收割—分揀包裝—當地收購商(經濟人、合作社)—-批發商—城市批發市場—分批市場—菜市場(超市)-消費者餐桌。 每個環節都需要投入人工、包裝、轉運成本, 等到了終端菜市場(超市)消費者在挑揀, 又會造成一定的損耗, 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 蔬菜自身成本有限, 即使蔬菜出地價低至1毛, 消費者也要承擔蔬菜的流通成本。 所以說:菜價高低與農民無關, 要想吃到便宜菜, 要麼自己種, 要麼想法把流通成本降下來。

(本文完)本文為作者原創,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