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石柱:扶貧攻堅讓龍源村從“醜小鴨”變“白天鵝”

華龍網3月16日14時14分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近日, 重慶石柱縣沙子鎮龍源村山花浪漫, 處處是春耕的火熱場景。 一幢幢漂亮的民居與土家吊腳樓相映成趣, 一條條蜿蜒的山村水泥公路穿行在高山狹谷間, 老人在村文化小廣場上悠閒地散步……一幅美麗新農村的畫卷讓重慶石柱縣新聞中心走基層的記者們羡慕不已。

2014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 石柱縣農委成為龍源村的幫扶責任部門。 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駐村幹部大力幫助下,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產業發展配套有效, 村民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在 2016年底,

實現整村脫貧。

基建先行提高幸福指數

進入龍源村, 三幢錯落有致的搬遷安置房讓人眼前一亮, 一座寬大的水泥橋將河對岸乾淨整潔的村委會所在地連成一體, 在這裡形成一個漂亮的小集鎮。

“這是異地搬遷安置房, 可供72戶250人居住, 目前已入住220人……”沙子鎮黨委書記張承偉向走基層瞭解扶貧攻堅工作的石柱縣新聞中心主任陳以平等人介紹道。

異地安置房的建成後, 海拔在1400米左右的墩子坪組、黃家坪組和林坪組的高山村民從山上搬到了安置房, 解決了老人看病難和小孩上學難等問題。

據悉, 龍源村啟動整村脫貧工作以來, 緊緊圍繞“六個一批 ”目標, 共規劃扶貧專案28個, 整合資金1913萬元。 新建了異地搬遷安置房72套,

修建了達標衛生室1個, 改造人畜飲水工程14個, 新建了汙水處理站1座, 設置垃圾箱46個, 硬化村道公路29.4公里。

“現在基礎設施建好了, 村民出行方便了, 搞點種植業和養殖業更有搞頭了, 現在生活真的是更加幸福了……”居住在搬遷安置房社區的一位譚姓老伯邊打掃環境衛生邊欣喜地告訴筆者。

“雖然龍源村地勢偏僻, 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後, 猶如一個世外桃源, 成為沙子鎮新農村建設的樣本, 2016年7月19日, 市委副書記張國清來此調研脫貧攻堅和農村改革工作時也給予肯定……”沙子鎮主管扶貧工作的向仁祥告訴筆者。

產業致富提供脫貧保障

龍源村的傳統產業是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 由於海拔高, 經濟效益欠佳。 為改變群眾的種養習慣,

提高種植經濟效益, 2015年以來, 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鎮村幹部積極探索幫扶工作新路子, 引導村民科學種植黃連、大黃等藥材和油菜、蓴菜等經濟作物, 走產業化經營道路。

種植黃連是墩子組和黃家坪組村民的傳統產業項目, 儘管村民們吃苦耐勞, 以前因技術落後, 一度出現廣種薄收的情況。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譚江林邀請專家實地進行指導後, 村民優化品種並進行科學種植, 黃連長勢大有好轉, 村民的種連積極性高漲。

譚孟飛、譚地保、譚地明和向大蘭曾經是村裡的貧困戶, 在扶貧工作隊幫助下, 2016年以來, 戶均黃連在地面積達到5畝以上。

黃連要4到5年才能成熟, 屬於中期產業發展項目, 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鎮、村、組幹部因地制宜,

針對閒置的大量農田, 幫助村民發展短期產業蓴菜。

“在2016年, 譚孟飛、譚地保、譚地明和向大蘭四個貧困戶依靠種植蓴菜和黃連, 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 一舉摘掉了‘窮困帽’……”龍源村村委會主任黃玉國向走基層的石柱縣新聞中心主任陳以平等人介紹說。

洞古組76歲的向仁榮老人精神矍鑠, 走進他的院壩, 但見樓房上掛滿密密麻麻的金黃色包穀。 “我老兩口雖然70多歲了, 去年還種了7畝多玉米, 收了萬把斤包穀, 養殖了20多桶中蜂, 養了5頭豬, 年收入很不錯哦, 現在黨的政策好, 發展門路多, 只要勤快, 就能致富……”在與石柱縣新聞中心陳以平和沙子鎮領導等人的座談中, 老人一臉笑意說道。

據瞭解, 龍源村全村1157戶2967人, 在2016年種植油菜463畝,

種植蓴菜250畝, 種植中藥材大黃354畝和黃連2400餘畝, 產業項目覆蓋全村82個貧困戶285人。 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達7400元, 實現整村脫貧

建文化廣場舊貌換新顏

隨著扶貧攻堅工作的深入實施, 龍源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一系列事關百姓的扶貧項目的相繼實施, 使村容村貌發生著根本性地的變化, 村民的生活品質在不斷提高。

“村委會建起老年活動室後, 來休息、聊天和娛樂的老年人多了起來;藏書1300冊的圖書室開放後, 每逢下雨天來看科技圖書的村民也很多……”龍源村黨支部書記向元華告訴筆者, 村級文化建設陣地正在發揮著功能作用。

龍源村委會所在地四周被翠綠的群山環抱, 清清的河水從村中靜靜流過, 上千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已逐漸成為村民的健身廣場。 筆者看到,該廣場體育設施豐富,健身器材、籃球場、乒乓球台等設施應有盡有,村民們晚上跳舞的音響設備和蹈具要有盡有,太陽能節能燈高高聳立地廣場四周和村裡的公路兩旁,廣場和村道上還在修建花壇,種植綠化樹。

據村綜合專幹張順凡介紹,村裡正在著手修建花台300個,在主幹道和村集鎮上將栽種綠化樹3000餘株,在進行綠化美化工作的同時,還要修建文化牆等設施。

對於村中的可喜變化,龍源村村醫向劍臣止不住地感歎:“我們龍源村可以說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現在村裡變乾淨變整潔變漂亮了,以前破舊蕭條的樣子再也看不到了,扶貧工作讓農村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龍源村,昔日的“醜小鴨”正在一天一天演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筆者看到,該廣場體育設施豐富,健身器材、籃球場、乒乓球台等設施應有盡有,村民們晚上跳舞的音響設備和蹈具要有盡有,太陽能節能燈高高聳立地廣場四周和村裡的公路兩旁,廣場和村道上還在修建花壇,種植綠化樹。

據村綜合專幹張順凡介紹,村裡正在著手修建花台300個,在主幹道和村集鎮上將栽種綠化樹3000餘株,在進行綠化美化工作的同時,還要修建文化牆等設施。

對於村中的可喜變化,龍源村村醫向劍臣止不住地感歎:“我們龍源村可以說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現在村裡變乾淨變整潔變漂亮了,以前破舊蕭條的樣子再也看不到了,扶貧工作讓農村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龍源村,昔日的“醜小鴨”正在一天一天演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