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勤勤懇懇工作十年,老闆卻要裁我——你該走出舒適區了

方娟, 在一個企業從普通員工慢慢地升到一個小主管。 看起來就像一個成功案例, 似乎混的還不錯, 可是這個過程她花了10年多年,

並且是在同一家企業。 她的晉升更多地是得益于企業體系自然變動, 體制的設定是每過2年, 只要不犯大錯都可以升一級。 方娟在這家企業中也輪過崗, 每次也是無功無過地度過她的調崗期。 直到去年, 企業突然面臨大的變動, 不得不將方娟請出公司。 面對這樣的結果, 方娟每天以淚洗面, 迅速消瘦。 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走到這一步, 曾經的她也是風采飛揚有著自己的夢想。

方娟一邊哭一邊抱怨:“我在公司工作那麼多年, 一直都勤勤懇懇, 上班從不遲到, 下班也不早退, 也沒出過什麼差錯, 比我差的人都好好的, 為什麼偏偏要裁我?”

“娟, 你的性格也是很要強的, 怎麼工作上似乎沒有太多變化, 而且在一家公司工作這麼久?”

方娟抬頭看我, “我之前進入公司的一開始一段時間, 也是非常努力的, 還經常是優秀員工。 我學的也快, 對崗位各項業務都駕輕就熟。 慢慢地, 我發現自己不用那麼“拼”也能在體制內“混”得不錯。 而且, 後來生小孩, 照顧家庭也沒精力去拼了。 薪水不算特別好, 但比下有餘, 公司規矩也不嚴, 跟我一樣的人多了去了。 ”

看著她姣好卻憔悴的臉, 我惋惜地說:“這麼多年你就沒想過跳槽, 炒公司的魷魚嗎?”

方娟眼中閃過一絲懊悔, “想過, 可是想想還要去面試, 和陌生人相處, 在陌生的環境裡工作, 我就有點退縮, 覺得在這個單位也挺好的。 時間久了, 慢慢就不再想著跳槽了。 ”

回顧我們的工作, 一般一個新環境大概3~6個月就能適應, 一年左右基本對工作就可以遊刃有餘了,

人際關係也會相處得更好, 也會過得比較舒服, 這就是職場中所說的舒適區。

但這種狀態是比較危險的, 因為, 一旦哪天突然掉到了地上, 比如公司倒閉了, 又或者被公司開除了, 假如這個時候你還需要還房貸, 需要照顧父母和孩子呢?你該怎麼辦?這個時候, 我們往往會變的無所適從, 並且抱怨, 焦慮各種負面情緒產生。

“舒適區”是一個心理學概念, 心理舒適區是指一個人現有能力範圍內能夠完全掌控的區域。 處理心理舒適區範圍內的事務, 人們往往能得心應手、從容不迫。 然而, 當面臨的事件、需要的能力在舒適區之外時, 人們就會感到焦慮緊張、無所適從, 甚至產生逃避、退縮的心理。

從人類進化來講, 人們對不確定的事物有著本能的排斥, 甚至心存恐懼。

學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局限于“舒適區”, 不會躲避更多的風險, 只會導致風險來臨時不知所措。 在企業中, 長期處於心理舒適區會產生職業倦怠, 不願意接觸新鮮事物。 久而久之, 就習慣於停留在原地, 難以適應外界的變化, 從而阻礙自己的成長與發展。

那麼如何走出舒適區, 迎接一切的未知。

1.自我心理危機感的建設

很多人危機感很低, 總覺得天塌下來有別人頂著。 一句話,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我們所有的工作是為了能夠保證生存和發展。 但無論自己創業還是打工, 一個人的成敗和很多因素相關, 經濟, 產業, 環境, 房價等等這些我們都無法控制,

更加可怕的是你無法控制自己的體力和健康, 這些的變化都是危機。 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變化的存在, 在心理上建設可負荷的危機感。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2.嘗試新鮮事物

也許一份工作不那麼如意, So-So, 但也不至於很差, 這個時候的你認為還沒有到徹底改變的時候。 那麼, 在你的生活中添加一些新東西, 比如, 有些人可能會利用這個時間去學做個烘焙, 培養個愛好啥的, 也會利用假期的時間去做公益或者到國外旅行。

3. 不斷學習, 增加競爭力

學習看書這東西, 跟懷孕一樣, 時間久了, 才能看出差別。

我有很多朋友喜歡學習, 階段性的會去讀個MBA, 或者遊個學, 充實自己。 而他們大多在自己家裡有個專門的書架。 小規模的學習, 比如有的人會加入有書, 學個英語,聽本書,也會上網看Ted,一邊學習英文,一邊獲取新的訊息。

網上有個小段子,叫做:“你的對手在看書,你的仇人在磨刀,你的閨蜜在減肥,隔壁老王在練腰。”是不是細思級恐,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否則我們不進則退。

4.跳槽吧,少年

跳槽,這個兩個字,我其實不想教壞小朋友,但是一般獵頭或者用人單位對於那種5年以上基本在一家公司且職位沒有太多變化的候選人是沒有什麼興趣的。公司和公司之間的文化,流程,環境都不一樣,他們大多需要一個能夠自我激勵,快速適應不同環境的人員。工作那麼久不動,基本就叫做“僵屍候選人”。

因此,跳吧,一般2~3年左右是一個合適的頻率,當然如果在同一家公司,2年左右能夠晉升和變化的也不錯。

5.關注職業平臺和感興趣的公司的職位資訊

我一個朋友因為聽說阿裡文化怎麼好怎麼好,又苦於沒有機會求證。某一次一個獵頭給他推薦阿裡的崗位,儘管他並不想去,但他還是去參加了阿裡的面試,只是為了看看阿裡是如何面試的,他們這類互聯網公司對人的要求是怎樣的。

關注並不一定為了跳槽,但我們能從這類資訊上找到自己的差距,從而激勵自己保持活力,厲兵秣馬,保持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6.日常細節的變化

雖然未來到底如何,我們不知道,探索未知世界本身有風險性,但卻是一種焦慮與欣喜並存的狀態,剛開始會比較焦慮,但逐漸探索之後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推動力會促使你開闢“新航路”,提高整個人的能力和素質。

希望有一天當你滄桑年華,白髮上頭的那一刻,能夠從容面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文| 蘇非華

來源連結:http://www.jianshu.com/p/5b9c66b75d13

學個英語,聽本書,也會上網看Ted,一邊學習英文,一邊獲取新的訊息。

網上有個小段子,叫做:“你的對手在看書,你的仇人在磨刀,你的閨蜜在減肥,隔壁老王在練腰。”是不是細思級恐,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否則我們不進則退。

4.跳槽吧,少年

跳槽,這個兩個字,我其實不想教壞小朋友,但是一般獵頭或者用人單位對於那種5年以上基本在一家公司且職位沒有太多變化的候選人是沒有什麼興趣的。公司和公司之間的文化,流程,環境都不一樣,他們大多需要一個能夠自我激勵,快速適應不同環境的人員。工作那麼久不動,基本就叫做“僵屍候選人”。

因此,跳吧,一般2~3年左右是一個合適的頻率,當然如果在同一家公司,2年左右能夠晉升和變化的也不錯。

5.關注職業平臺和感興趣的公司的職位資訊

我一個朋友因為聽說阿裡文化怎麼好怎麼好,又苦於沒有機會求證。某一次一個獵頭給他推薦阿裡的崗位,儘管他並不想去,但他還是去參加了阿裡的面試,只是為了看看阿裡是如何面試的,他們這類互聯網公司對人的要求是怎樣的。

關注並不一定為了跳槽,但我們能從這類資訊上找到自己的差距,從而激勵自己保持活力,厲兵秣馬,保持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6.日常細節的變化

雖然未來到底如何,我們不知道,探索未知世界本身有風險性,但卻是一種焦慮與欣喜並存的狀態,剛開始會比較焦慮,但逐漸探索之後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推動力會促使你開闢“新航路”,提高整個人的能力和素質。

希望有一天當你滄桑年華,白髮上頭的那一刻,能夠從容面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文| 蘇非華

來源連結:http://www.jianshu.com/p/5b9c66b75d1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